嘉峪關旅遊錯過的那些長城,探祕野麻灣長城遺址

我是潤信車事的老李,尋找野長城的視頻我已經拍了三期了,第四期即將上線,這次是第一次以圖文的形式展現給大家,以後這種形式將會是尋找野長城系列的常態。

到嘉峪關旅遊,一般都是三大景點:關城、長城第一墩和懸壁長城,但是在嘉峪關這些長城只是的一部分。其實還有很多長城的主體,由於損壞比較嚴重,所以只做了相應的保護,由於一些特殊地理環境和交通因素,基本上是很少有人旅遊去那些地方,除非是一些長城研究或者喜歡尋找長城的一些愛好者會去到那裡去。今天就帶大家去看一看在嘉峪關旅遊攻略中沒有的野長城。

嘉峪關旅遊錯過的那些長城,探秘野麻灣長城遺址

首先來到的是嘉峪關市野麻灣村一組的野麻灣堡,這裡離嘉峪關市區約20公里,據《重修肅州新志》記載,此堡是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兵備李應魁、參將祁忠儀呈請巡撫祁光宗獲許建築,記明“土城周圍一百四十丈”。 野麻灣堡為黃土夯築而成,城垣一半以上比較完好,部分殘缺。城堡周長476米,東南寬,西北窄。現存西、南兩面牆比較完整,東牆殘缺約四分之三,北牆殘缺約三分之一。現南牆大部殘高仍有9.9米、底厚7.6米、上寬3.8米。城牆上設女牆,高90釐米、上寬也是90釐米。夯土層厚14到18釐米不等。北牆內西側有一斜坡馬道遺蹟,高7.4米、長17米、上寬2.2米。對面南牆內側有同樣高低的木梯馬道,木樁眼還整齊地排列在牆上。

嘉峪關旅遊錯過的那些長城,探秘野麻灣長城遺址


從從坍塌的牆壁殘留出來看,該堡建築材料是經過特殊處理的黃土,應該和嘉峪關關城的城牆一樣,黃土通過篩選、暴曬,然後參入米湯等材料,牆面光滑而堅固。可能是因為人口聚集地,所以野麻灣堡破壞的比較嚴重,四周都是是農田,經過長期的浸泡,牆體坍塌已經是必然的。在西北角能夠看到人為破壞的痕跡,應該是還沒有重視長城保護的時候當地農民挖去建房子用了。該堡2003年被列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嘉峪關旅遊錯過的那些長城,探秘野麻灣長城遺址

從野麻灣一組折回往北穿越鐵路深入到戈壁7公里左右,可以看到一座長方形城堡,這裡就是十營莊堡遺址,該堡為明代所建。坐北向南,平面略呈長方形,東西長75米,南北寬67米。堡牆黃土夯築,現高6.3米,基寬3.7米,夯層厚0.14-0.16米。南牆開門,門寬5.8米,門外有甕城痕跡,甕城開東門,門寬2.2米。牆外3.2米處有寬4.2米、深2.2米的壕溝一週。堡內已看不出房屋遺蹟。十營莊堡於2003年被列為甘肅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嘉峪關旅遊錯過的那些長城,探秘野麻灣長城遺址

由於四周已經圍上鐵絲網,所以不能近距離觀察,從牆體看,該堡建築材料主要是以黃土和砂礫石混合夯築,強度完全沒有野麻灣堡的高,由於風吹、日曬、雨淋,牆體剝落嚴重,所以只殘留一些痕跡和一座長方形城牆。在城堡北側山頂有一座烽火臺,這種在甘肅戈壁上隨處可見的烽火臺由於保護不是很好,每一座都不是十分完整。

嘉峪關旅遊錯過的那些長城,探秘野麻灣長城遺址

在十營莊堡四周佈滿了土葬的墳包,會影響對長城遺址的保護,在城堡的西北方,有一個貌似取土的坑,能看到有人居住。而且去年上馬的嘉酒繞城高速就從旁邊經過,這些都會對長城保護帶來一定的影響,建議相關單位加以重視。

嘉峪關旅遊錯過的那些長城,探秘野麻灣長城遺址


在野麻灣隨處可見這種長城保護的提示牌,這些長城由於分佈太廣,歷史久遠,加上以前戰爭、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所以現在看到的有些長城如果不是提示牌或者對長城不瞭解的人看來就是一段土堆,我現在拍的這一段還不太明顯,等下期去新城、懷茂的時候再去看,那裡的長城就是荒草灘,根本看不出長城的樣子。

嘉峪關旅遊錯過的那些長城,探秘野麻灣長城遺址

言歸正傳,長城保護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是從我走過的這些地方來看,目前保護的力度還是不夠,存在漏洞比較大,所以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徵,我們要重視長城的保護。作為普通的公民,也要加強保護意識,為保護中國歷史文化做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