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能够有效地减少“有偿补课”吗?

教育与名师


不能。

恰恰相反,相对提高一线重体力工人(如建筑业农民工,城镇环卫工)的待遇和地位,才能减少有偿补课。

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当普通百姓在生产生活中,不在以学历当唯一赚钱的劳动力商品(薪资)门槛时,才不会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家长更不会,孤注一掷地不惜一切价,不至于把含辛茹苦赚来棺材本,全都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去。甚至有些家长为孩子完成学业获得理想学历(文凭)而负债累累…

现实中我们传统的应试教育,和社会上选材用人标准要求,及社会编制中待遇和地位,以前和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是随社会发展,国门打开,科技进步,国际交流增加,互联网普及,人们的视野扩展,随之认知意识增强,逐渐努力学习,不断引进发达国家管理机制的先进理念,中西结合,兼收并蓄,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中西文化在自觉不自觉中相互交流影响,差距也在逐渐缩小…当然达到理想"地球村"还需要一定时间。

世上任何一种意识观念(上层建筑)都不是一层不变(固定)的,大都会随物质基础改变而改变,这是社会发展规律,不容质疑。


大厨老齐


这个问题实际上很容易解答,如果提高了教师的待遇和地位,是不可能有效地减少“有偿补课”的。“有偿补课”相当于“蛋糕”,大家对蛋糕的追求是被待遇和地位所影响的吗?你回想一下,那些被打死的“苍蝇”,哪只“苍蝇”的待遇和地位不比教师更高?

但他们最后依然是为了蛋糕而葬送了自己,所以提高待遇和地位,不是解决问题的本质所在。

如果想彻底有效地减少这一现象,应该从哪里入手

1、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正常的孩子需要补课,如果只能通过补课才能进入名校的话,是这些孩子有智障还是教育体制出了问题?

2、社会的大风气,也就是价值取向是不是出了问题?是否已经变成了金钱至上的社会?如果没有钱,就低人一等,如果没有钱,就没有安全感?

如果从本质问题上无法改变,那就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比如被发现或举报一次,彻底吊销教师资格证,并永远不得从事教师职业,自然就有效地减少了。


约飞


我认为提高老师的待遇和地位,是能够有效减少“有偿补课”现象的。

为什么在职教师要冒着风险“有偿补课”呢?不知道社会对此事口诛笔伐吗?不知道这有违师德师风吗?。存在的不一定合理,但一定有其原因。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老师有偿补课的原因。

教师为什么有偿补课?

国家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机构,虽然也处分了一些在外补课的老师,有一定的效果,但并没与从根源上杜绝。老师为什么参与校外有偿补课呢?

一、金钱利益驱动。

国家近几年的确在提高教师的收入,也承诺要让教师的工资向公务员看齐。但从现实来看,与公务员相比,无论是待遇还是社会地位都有明显差距。目前的中小学男老师越来越少,以我所在的中学为例,三个年级36个班,一线的语文男教师只有两个。而且近十年来没有男老师加入。其它学科情况也不容乐观。为什么?因为收入低,年轻的男教师连找老婆都是问题。这不是笑话!所以,老师的腰包要想鼓起了,有偿补课就成了提高收入的最佳方案。

二、巨大的市场需求。

中国有庞大的学生群体,但一个城市重点学校就那么几所。为了让孩子读名校,将来有一个好前途,补课就成了家长无奈的选择。如果自己的孩子不补课,要是被其它孩子超过怎么办?所以,一方面家长狠狠地骂着黑心的补课机构,另一方面又花大钱把孩子送进去。就这样,无数的家庭被裹挟进补课的大潮中,催生了巨大的补课市场。老师要提高收入,家长要提高分数,两者一拍即合。所以,要禁止在职老师补课,最着急的其实是家长。毕竟在职的老师大多数教学水平还是比一些编外人员要强。

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为什么会有效减少“有偿补课”?

高薪养廉是很多国家的成功经验,从周边一些国家,比如日本和韩国经验来看,提高老师的待遇和地位,最大的功效不是减少“有偿补课”现象,而是让优秀的人才投身教育行业。其实现在家长诟病最多的不是不课,而是对现在教师整体素质不满。如果孩子的老师都是名校毕业的高素质人才,相信家长意见会少很多。但现实是中国最优秀的学生很少选择报考师范类学校。报考师范类的学生成绩大都是中等偏上,学霸基本没有。怎么解决,喊口号是没有用的。提高待遇就好了,人才自然就被吸引过来了。

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的确可以减少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现象。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我们的教育环境会越来越好,孩子们将会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青石论教


想当年,我作为代课老师月薪不超过500(月薪从29-500,一年只有10个月工资),正编老师一两千,然而,我所教班级每次大统考,位列全镇同级前茅,而……呢?反正是教好教孬工资不会少饭碗不会掉。申明:也有极少极少数的代课老师和有些不在少数的……在滥竽充数!我个人认为:待遇不是问题而问题是责任心和饭碗儿是不是铁的!


蛟龙过海


你一个高考分数三四百分的师范生还有脸要要高工资,高福利?你们配吗?不专研教学,不讲帅德,整天争名夺利,永远不知足,现在侍遇比工人,农民,事业单位人员都高还不满足。看 ̄  ̄)σ看你们的教学质量,水平配得上你们的工资吗?一年呆半年,开十三个月工资,还不知足?你不干有许师范生都抢着干呢,。有本事自主创业去,国家不缺师范生。


用户2995419615778


在职教师在校外提供有偿补课,一直是我们教育管理的难题之一。

针对这个问题教育管理部门,已经从很多角度入手,出台了相应的举措。比如给学生减负,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规范学校的收费标准,加大惩罚力度等,但实际的效果并不是很显著。

当然在解决教师有偿补课的问题上,有些地方的教育管理部门,也曾经推行过高薪养廉,就是提高在校教师的工资水平。教育部针对这个问题,有明确的规定,全国范围内,教师的工资水平不得低于当地的公务员平均工资。

虽然针对该问题推出了很多举措,但实际效果并不是很显著。

有些地方的校外有偿补课和教育管理部门玩起了“躲猫猫”,当地的教育管理部门,管得严的时候,这些校外有偿补课就销声匿迹了,管的松的时候,又如雨后春笋般的大量涌现。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这可能是我们当前的教育在需求端和供给端都出现了问题。

先来说下需求端存在的问题。

家长之所以会选择校外补课,主要一个原因是,公立学校提供的教育不能够满足家长多样化的需求,特别是现在大部分地区都是大班教学,老师的注意力很难兼顾到所有的学生。

如果家长觉得自己家的孩子,不太适应学校的大班教学模式,需要给孩子开小灶,那么此时他要么选择课外的辅导机构,要么选择自己给孩子辅导。

但选择课外辅导机构,大部分家长担心一个问题,花了钱之后没有效果。

毕竟,所有的辅导机构都是以盈利为目的,不论是招聘老师还是开展教学,都需要考虑成本,这就导致,一方面,有些辅导机构教师质量参差不齐,另外一方面,校外辅导机构老师的流动性比较大,学生每星期只上一次课,老师没办法准确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因此,些学生,报了课外辅导机构之后,成绩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

但一线教师,在校外提供有偿补课,恰好能够弥补现在的校外辅导机构的劣势。

首先,在职教师提供的有偿补课,和课外辅导机构相比,在课时计划教学任务安排上会更加稳定,大部分老师在一个学校当老师,可能一做就是一辈子。

其次,在职教师提供的有偿补课,费用一般都比较低,毕竟在职教师和课外辅导机构相比,他的授课成本是比较低的。

更重要的是,在职一线教师能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哪些学生哪个地方掌握的比较薄弱?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哪些弱点,他们基本都能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补课的时候针对性会更强,效率也会更高。

既然课外辅导机构和公立学校提供的教学服务,不能够有效的满足家长的需求,那么此时家长肯定会寻找其他途径,寻找其他解决方案。

此时,有些家长就会发现,为何不让在职教师在课后,给自己家的孩子补课呢?

家长有需求,并且愿意付费购买老师的教学服务,在这种利益诱惑面前,有些老师的态度就会发生变化,他们会为自己辩护说:“是家长来找我补课的,再说我就给一小部分学生补课,不会被发觉的”。

只要在学校里面,有教师在校外提供有偿补课,并且获得了丰厚的收益,那么就有一部分教师,主动加入到校外补课的队伍中。

如果提高教师的工资,此时有一部分教师可能考虑到这份工作来之不易,因此打消了去校外补课的念头,但此时也有可能会出现“逆向选择”。

在高工资面前,还愿意冒着,被教育管理部分处分,被开除风险,而去校外补课的教师,恰恰是那些教学经验丰富,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而那些拿到高工资就打消去校外有偿补课念头的教师,恰恰是那些能力一般的教师,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自己要是失去了这份工作,收入肯定比现在低很多。

这也就引出了现在教师队伍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在大部分地区,已经解决了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但教师队伍的质量仍有待提高,教师的激励方式也比较单一。

一个老师在学校里,教学业绩比较好,受学生欢迎,此时她能够做的,就是去发论文,评职称,评了职称之后,他的这些教学业绩、教学成果才能够转化为收入,才能够真实的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

除此之外,个别比较幸运的老师,可能有机会走上管理岗位,但他走上管理岗位之后,有较大的可能,他的教学工作就因此而荒废,这也就进一步加剧了优质教师资源的匮乏。

但如果这个老师评不上职称,或者是也没有机会进入到学校的管理层,那么有较大的可能,她的教学业绩很突出,超级受学生欢迎,但却只能够拿着和别人一样的工资,此时只要有机会,他有可能会跳槽,即便是他不跳槽,他也有可能会寻思其他途径,让自己的付出能得到一些回报。

因此在我看来,如果不改变当前的教师队伍评价体系,不改变当前的教学模式,单纯的期望通过高薪养廉,来遏制校外的有偿补课,可能性不是很大。


我是“升学与考试”---分享学习方法,关注教育时事,指导升学规划。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升学与考试


仅仅依靠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肯定不能减少“有偿补课”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有偿补课的主要推动力不在教师,而在家长;有偿补课的主力不是学校的老师,而是课外的辅导机构。当然,目前老师的待遇和地位还有待提高也是促使部分在职老师参与补课的一个重要原因。

提高老师待遇和地位能对部分老师有效

目前教育相关部门明令在职教师不允许有偿补课,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教师有偿补课的现象。相比较而言,稳定的职业收入显然比冒着风险赚外快更有保障,当老师的待遇与地位提高,绝大部分老师都不需要通过别的方式来增加收入,满足生活需求时,还去冒险有偿补课的只能说是贪婪,分不清孰轻孰重。

家长攀比的心态难改变

但是不管老师发生怎样的变化,家长的心态都很难改变,只要孩子与身边的孩子有差距,就忍不住把孩子送到辅导班,在不少家长的看来,不管学得怎么样,关键是孩子要在学习,这样才有可能缩小差距,家长也才能更安心。家长攀比的心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有偿补课很难杜绝。

校外辅导机构难杜绝

在应试的模式下,校外的辅导班会有一定的效果,因为他们的工作和专长就是专门针对考试试题进行研究,找出解题方法和技巧,并形成课程卖给学生和家长,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绝大部分是愿意花钱买技巧的,虽然不一定能掌握,但一定要试了才知道,万一有效果呢。很多家长难逃这样的思维。

多管齐下才有可能遏制有偿补课

要有效遏制有偿补课的风气,一方面让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增加,低年级学生目前在线时间太少,放学后没有家长陪伴和指导,很难按照减负的想法去放松或者拓展;另一方面还得有效管控校外的辅导机构,不要让他们扮演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甚至主要角色。三是学校的课程和老师不能仅仅限于知识点的考试,还得增加个人素质拓展相关的内容,没有作业可抄,增加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动手能力。


象牙塔里讲故事


在现实的经济社会当中,你给他一百万年薪,还是一样,这叫向钱看,这几年给教育系统的老师年年加薪有起到什么效果,现在公务员都没老师好了,没有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素质,一天一两节课,一个星期六七节课就说辛苦了,现在又不象八十年底,出早操上劳动课,现在早操劳动课都没有了,课堂上而饿啦啦就过了,照书念经,只有睡懒觉,玩手机打麻将学生老师都一样。学生能读是学生聪明,读不好是学生愚蠢家长不重视,是家长的错。


用户4339102444276


人心不足蛇吞象,谁来体谅农民的苦?



坤KIKI


所有吃皇粮的!一个月给他们十万块钱💰的工资,照样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现实摆在那里!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的思想变了,一切向钱看了!不从源头抓起!不会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