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是晚清重臣,墳墓被後人挖開,掛在拖拉機上直到屍骨無存

晚清時期見證了一段中國的屈辱史,同時也是一段難得的成長史,這個時期的中國開始從神壇上一步步走下來,放眼看到世界的美好。但是對於當時的統治者來說,即便已經認識到中國的不足和有待進步的空間,卻生怕因為改變而影響自己手中的權利。

李鴻章是晚清重臣,墳墓被後人挖開,掛在拖拉機上直到屍骨無存

當時的慈禧太后望著已經岌岌可危的大清國無奈又焦躁,但是她為了維護自己僅剩的統治者的尊嚴,勢必要強撐下去,就這樣,大清開始邁向滅亡,而李鴻章作為慈禧身邊所仰賴的重臣,成為了她的掩護者。這樣的君臣關係不能稱之為表率,但是李鴻章確實已經用盡自己的全力在支持太后的政治道路,直到他生命的終結之時。

李鴻章在簽訂了《辛丑條約》之後,身體就開始一天不如一天,沒過半年李鴻章就過世了。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病逝的消息傳到宮中,慈禧太后聽聞噩耗痛哭流涕,也認識到從今以後大清沒有第二個人能代替李鴻章。隨後慈禧在悲傷中追封了李鴻章,還下令地方官定期為李鴻章祭祀,為了表彰他生前的功績,特地為李鴻章建造十處祠堂。

李鴻章是晚清重臣,墳墓被後人挖開,掛在拖拉機上直到屍骨無存

李鴻章在晚清時期用一己之力為慈禧太后承擔了很多罪名,與此同時李鴻章也採取了一些行動來挽救大清。

1、 熱火朝天的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是這場運動的發起對推動歷史的進程確實有不小的幫助。而洋務運動就是在李鴻章的倡導下發起的,當時李鴻章還喊出了幾個口號,他希望中國人可以通過洋務運動實現自強、求富的目標。在李鴻章的號召下還引進了大量的西方生產技術,這些先進技術對軍事工業等領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就這樣洋務運動浩浩蕩蕩持續了三十年之久。

李鴻章是晚清重臣,墳墓被後人挖開,掛在拖拉機上直到屍骨無存

在推動洋務運動的過程中,中國出現了第一支海軍,同時還要很多有識之士遠赴重洋進行深造,國內還出現了第一條鐵路等等。在洋務運動的巨大浪潮下,國人開始意識到過去短淺的目光以及腐朽的思想,與此同時對國外新鮮事物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

李鴻章當時在上海創辦的江南製造總局規模龐大,擁有兩千多名工人,該軍用企業可以同時完成槍支彈藥的生產製作,此外李鴻章還創辦了招商銀行,這些企業對於推動時代發展進步起到了積極作用。

2、 解決內患

對於當時的慈禧太后來說,大清的敵人一方面來自於外部,一方面來自於國內。太平天國運動就曾經對慈禧的統治地位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所以鎮壓太平天國成為了大清的首要任務。慈禧將這個重要任務交給李鴻章,李鴻章領命後開始對太平天國進行打壓,一共有七千多萬人因此而喪命。

李鴻章是晚清重臣,墳墓被後人挖開,掛在拖拉機上直到屍骨無存

實際上太平天國如果不剷除,會讓中國繼續走封建道路,即便太平天國所提倡的理念很高尚,但是根源依然沒有脫離封建本質,所以太平天國和大清沒有什麼不同,如果太平天國取代了大清,依然會繼續走老路,從歷史進程來說沒有任何積極意義。

所以李鴻章剷除太平天國不僅保護了大清統治者的地位,也避免讓歷史重蹈覆轍。另外當時由於太平天國的勢力不斷擴大,也嚴重影響到老百姓的生活和安危,連年的鎮壓戰役也讓很多無辜百姓受到牽連。好在後來李鴻章徹底解決了太平天國這一巨大隱憂,也讓一方百姓免受戰亂的影響。

3、 開啟中國外交之路

在李鴻章之前,中國的外交工作基本為零,因為清朝採取閉關鎖國政策,所以和他國之間的外交往來是十分缺乏的。李鴻章率先走出這一步,他去往歐洲、日本、美國等多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

李鴻章是晚清重臣,墳墓被後人挖開,掛在拖拉機上直到屍骨無存

在這個過程中李鴻章用自己的眼睛見識了其他國家的發展和進步,同時也開啟了中國的外交之路。雖然當時中國還處於故步自封的封建社會時期,但是由於李鴻章個人出色的外交能力,已經贏得了不少國家的讚許,也為大清贏得了一些顏面。

但是李鴻章在簽訂《馬關條約》之前,他曾經在日本馬關中槍,當時李鴻章臉頰中槍情況十分危急,他還用自己的生命為大清減少了以一億兩白銀的賠款。此事過後李鴻章對日本深惡痛絕,以至於後來乘船經過日本時,他寧可通過船板換乘也絕對不踏上日本國土。

4、 心甘情願當大清的罪人

在所有人的印象中,李鴻章是那個簽訂喪權辱國條約的罪人,但是對歷史有些許瞭解的人都會明白,其實每個條約的背後都是由慈禧太后在做主,而李鴻章只是那個負責談判的人。

李鴻章是晚清重臣,墳墓被後人挖開,掛在拖拉機上直到屍骨無存

不僅如此李鴻章還依靠個人的外交手腕為大清減少了大量賠償,可是這些都被人們所忽視,所以李鴻章成為了大清罪臣,他離世後還有很多百姓一直在辱罵他。但是李鴻章依然心甘情願當慈禧太后的擋箭牌,這是為了維護他個人的利益,同時也是李鴻章對大清盡忠的表現。李鴻章深諳中庸之道,但可貴之處是,他能在自保的基礎上減少國家的損失。

但是李鴻章過世後,他依然沒能逃脫後世對他的清算。在十年動盪期間,李鴻章被扣上了賣國賊的罪名。隨後他的屍骨被人們從墳墓中挖掘出來,還懸掛在拖拉機上游街,後來屍骨散盡才結束,場面悲涼又無奈,但是當時的人們看到這一幕只感到欣喜和痛快。

李鴻章是晚清重臣,墳墓被後人挖開,掛在拖拉機上直到屍骨無存

這樣的做法是對死者的不敬,從中也可以看出,李鴻章確實揹負了很多不該承擔的罪名,這些雖然是出於他的自願,但也因此讓他成為了歷史罪人。李鴻章的一生風光又淒涼,他用自己的一輩子刻畫出晚清臣子不為人知的辛酸和無奈。而這一切,就如同他的那副屍骨一樣,隨風散盡在風中,任憑後世咒罵、非議,都已經毫無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