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天興---浸潤260年的清真味道

馮天興---浸潤260年的清真味道

說起馮天興清真食品,老徐州人愛稱它為”回教食品”。馮天興是徐州一家歷史悠久的百年老字號,以燒雞、牛肉熟菜聞名徐淮地區,已經傳承了八代人,從清代乾隆22年(1757年)由第一代傳人馮世舶創建於南京。至今已有262年的歷史了。一個生產銷售清真食品的小作坊,能一路風雨走過262年,其中肯定有著不同尋常的傳奇故事。我懷著好奇聯繫上了徐州伊美清真食品公司總經理劉玉虎,託他聯繫馮天興的第七代傳人馮家增,可是多次聯繫都以馮家增在外地、工作忙而告吹。但我一直在催促,經過多次聯繫,最終馮家增才決定與我見面,接受採訪。

一見面,馮家增就笑著對我說:“原不想接受採訪,是你的誠意和堅持打動了我。看在你這麼熱愛老字號的份上,我決定與你聊一聊。”我仔細打量著馮家增,問道:“我原來印象中的馮家增是個長頭髮、大鬍子的高個子,現在大鬍子不見了?”他風趣地說:“我剪成了光頭是不是有點像蔣介石?有人說我與蔣介石有點相像,還邀請我扮演蔣介石呢!”我說:“不錯,與蔣介石還真有點相像呢。”開場白在輕鬆的氣氛中進行,接下來,馮家增的興致漫漫地上來了,開始滔滔不絕地聊起了自已的傳奇經歷……



馮天興---浸潤260年的清真味道

馮家燒雞數第一


馮家增說:“我爺爺那輩從南京遷移到徐州,清末時期在徐州馮天興燒雞就成為清代徐州五大名菜之一。五、六十年代時,我二大爺馮玉章在素菜館附近賣燒雞、牛肉,人稱大鬍子馮二爺。馮玉章是馮天興第六代傳人。我是1953年出生的,從小父母雙亡,是跟著二大爺長大的。九歲時就開始拉風箱,跟著大人學做燒雞,那時生意還算好。七十年代初期,割資本主義尾巴,不讓幹了。我16歲下放農村當知青,吃了不少苦。後來七十年代末,知青返城,我進了徐州皮鞋廠。後來國家已經開始改革開放,到了1984年我和妻子劉玉美一齊辭職下海,開始專心幹我們家的老本行,製售馮天興燒雞、牛肉、和熟菜。地點在中樞街中部。那個時期是拉著一輛流動食品推車,沒有店鋪,屬於流動攤位。因為馮天興是老字號,產品質量好、信譽高,幹不多久生意就紅火起來了。每天還沒出攤,等候買燒雞的人就排隊了。火到什麼程度?排隊的人分兩邊,老年人站一排,年輕人站一排。來晚了,對不起,買不上。最後兩個人只好把一隻燒雞分成兩半,一人買走一份。過年過節時,人最多時一天能賣出兩千多隻燒雞。光雞肝、雞爪子、等都能賣上四大盆。什麼概念?那時候我一個人負責稱秤、算賬,一隻燒雞一上手稱出來幾斤幾兩、幾塊幾毛幾分錢,腦子裡立馬就算出來了。我一個人稱秤算賬,旁邊四個人負責包裝、收錢。就這場面,都忙不過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家燒雞不賣完,別家的熟菜根本無法開張。就因為大傢伙信賴我馮家的清真地道口味,都是大老遠趕過來買我的燒雞。”


馮天興---浸潤260年的清真味道


馮天興---浸潤260年的清真味道

送禮就送馮天興燒雞



說起賣燒雞的往事,馮家增兩眼放光:“八十年代中後期,那時人們逢年過節、走親訪友、託人辦事,能送上一隻馮天興燒雞真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遇到兄弟失和反目,送上一隻馮天興燒雞,真是辦肆,雙方几杯酒下肚,哈哈一笑,恩怨了斷。還有什麼事不能用一隻馮天興燒雞來擺平的呢?馮天興燒雞曾經救過人命,這是真的。遇到毛頭楞小夥,不知輕重打傷了人,家長趕快買只馮天興燒雞給人家賠罪道歉,最後雙方達成和解。這樣的事,多了去了。”


馮天興---浸潤260年的清真味道

第一批萬元戶和納稅大戶



因為賣燒雞而發了財,是馮家增最值得炫耀的。他說:“八十年代初期流行萬元戶,我是徐州市第一批萬元戶之一,也是當時的納稅大戶。那時候的萬元戶是貨真價實的。十元大團結鈔票是大票。我僱用的工人結婚,我不僅送被子,還送500元賀禮。那時候500元能買一間房屋。那時的錢值錢著呢。

我還是徐州市第一批用上大哥大的用戶。那時大哥大用戶要在市公安局備案,發個小本本,才能使用。原來食品包裝都用荷葉和紙,我第一家在徐州用上了塑料袋包裝。第一個用上了鋁合金食品推車。第一個給工人做工作服,第一個用上了電子秤。第一個在熟食界註冊了商標。”



馮天興---浸潤260年的清真味道

工商局指導註冊商標


說起馮天興商標的註冊保護問題,馮家增說:“馮天興不是人名是字號,寓意天賜興旺。八十年代馮天興燒雞紅火一時,但我們卻不懂得如何保護馮天興這塊無形資產的牌子。這要感謝原工商局局長吉鎮的大力幫助。他多次開導我們,並且語重心長地說:“馮天興是老字號,如果申請註冊商標,把字號、商標、產品名稱三位一體,統一起來,就會使這個百年老字號更加出彩,也好保護老祖宗留下的珍貴財富。有了商標,才能不讓別人仿冒、侵犯知識產權。使這個老字號永久流傳下去。”1989年12月10日,“馮天興”商標註冊成功。2000年“馮天興”商標被徐州工商局認定為“徐州市知名商標”。至今,馮家增還在唸叨工商局長吉鎮的好,多虧了他當年的指導和幫助。2014年馮家增被認定為徐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馮天興燒雞烹製技藝代表傳承人”。2017年馮天興被市商務局認定為“徐州老字號”。


馮天興---浸潤260年的清真味道

接交名人送馮天興燒雞


馮天興的門頭字號是誰題寫的?是愛新覺羅.溥佐,溥佐是皇族,是溥儀的堂兄,自幼在皇宮臨摹名人字畫,字寫得相當好。溥佐為馮天興題寫了字號匾額。這是漢文的,還有馮天興迴文的,是請伊斯蘭教協會安士偉會長題寫的。八十年代馬季到徐州體育館說相聲,說新的沒有老的好,老字號馮天興就是老的,200多年曆史了。事後,馬季還與馮家增合影,並給題詞。2007年馮家增在上海開了一家奇石館,把馮天興燒雞送給書畫大師程十發,請他題寫了“天興藏石”的館名。還請著名篆刻家韓天衡、書法家高師雄題詞。世界拳王泰森到上海吃過馮天興燒雞,連豎大拇指。


馮天興---浸潤260年的清真味道

舌尖上的記憶


在彭城路馮天興專賣店裡,不時有顧客進出。一位大媽買了一隻五香味的燒雞後,問道:“以前那位大鬍子師傅怎麼不見了?”她的腦海裡一定還記著以前留著大鬍子的馮家增。一會又進來一位大叔,他說:“我是常客,快過中秋節了買4只燒雞送人。”營業員將稱好的燒雞放到真空機下,抽真空包裝好後,將雞裝進印有伊斯蘭清真風格的馮天興禮盒裡。大叔說:“這個禮盒設計得很漂亮,送人也有面子。”這時進來一個小夥子,他問:“聽說馮天興是老字號,哪種燒雞味道好?”營業員向他推薦了打野雞做成的醬雞,他說:“買回去嚐嚐,吃好了再來。”一位大媽說自已從機務段坐車趕來的,專門來買馮天興牛肉的,她說:“馮天興的牛肉不摻假,香而不膩,連筋膜老年人都能咬得動。”一語道出了馮天興熟菜的真諦就是堅持原汁原味,不放任何香精和添加劑。傳統口味。始終不變。這也是許多中老年人多年來一直追隨它的原因吧。

據馮家增的妻子劉玉美介紹,從1984年至今已幹了35年了。這麼多年來,在經歷了城市拆遷變化外,馮天興燒雞的專賣店一直沒離開過市中心繁華地段彭城路一帶。在彭城路寬段馮天興、老同昌、泰康三家老字號緊緊挨著。他們也許想留存住老一輩徐州人舌尖上的濃厚記憶,讓老顧客還能找到這些百年老店。雖然房屋租金高,但仍然堅持在這條街上。如果說能有更多的老字號集聚在一起,生意會更好一些。除了彭城路專賣店外,馮天興還有六家專賣店分佈在市區各處。

徐州市徐東海副市長

馮天興---浸潤260年的清真味道

馮天興---浸潤260年的清真味道


八代傳人馮海萍觸網銷售


一隻燒雞做了262年,沒有獨特的秘方是不會傳承八代人的。馮天興燒雞的一絕是不用油炸,而是在雞的表面上塗上蜂蜜,再用十幾味香料加秘製老湯滷製而成。加上清真風味的色、香、嫩、美,不僅受到回民的喜歡,更受到漢族人的追捧。一位詩人曾寫詩讚美:“馮家燒雞數第一,滋味鮮醇最宜人。名揚海內銷路廣,人間美食乃奇珍。”何謂清真特點?伊斯蘭人最講究健美二字,阿訇不檢驗不能動刀,病雞、死雞不用,不健康美麗的不用。牛肉選材小牛不用、老牛不用,要選取兩年以上的健康牛,這時的肉質細膩、營養好。從宗教信仰上確保了食品安全衛生。回民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愛乾淨,他們不吃不做病死的家畜,只做活物現殺的。這就確保了食物的源頭衛生質量有保證。


馮天興---浸潤260年的清真味道

馮海萍是馮家增的二女兒,大學本科生,如今從父親手中接過了第八代傳人的接力棒。她不僅繼承了馮天興老字號堅守初心的一種情懷,而且勇於創新。用新時代、新思維力爭把馮天興這個老品牌做出新特點。充分利用互聯網電商平臺,在淘寶網、京東網上開設電商專賣店,進行網絡直銷。加大了宣傳力度,通過二維碼讓消費者掃碼關注,吸引更多的年輕人瞭解馮天興這個老字號,只有緊跟時代潮流,才能有更大的發展。老字號也開始觸網了,年輕人的優勢在於運用新的運作方式銷售產品。清真滷味、真空冰鮮的徐州特產馮天興燒雞在網上開始熱銷起來了。

馮天興---浸潤260年的清真味道


掃碼下單購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