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占城國危在旦夕,朱元璋、朱允炆、朱棣為何態度不一?

古占城國危在旦夕,朱元璋、朱允炆、朱棣為何態度不一?

占城,古國名。故國在今天的越南中南部。秦漢時期,為象林縣,又稱林邑。

占城國處於古代中國連接東南亞、西亞等地的海路要衝,從事中國與東南亞、印度、西亞的海上中轉貿易,獲利甚大。而其國人更是剽悍的航海者。

鄭和下西洋到達占城國時,佔國城因與安南的頻繁交戰,已處於衰落時期。據史料記載,當時中南半島處於鄰國建戰亂的不僅佔城一國,暹羅(泰國)與滿刺加(馬來西亞)、真臘(柬埔寨)也烽火連天。

古占城國危在旦夕,朱元璋、朱允炆、朱棣為何態度不一?

14世紀末,飽嘗安南戰火之苦的占城國,曾嚮明太祖朱元璋上書,希望派兵教訓安南的野心。但朱元璋礙於大明王朝初建,百廢待興,只是對安南進行了口頭相勸,並未想出手相救占城國。

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時,安南吞併占城國的勢頭愈演愈烈,且虎視眈眈地將目標指向中國,蠶食了中國廣西乃至雲南的一些邊關地區。然而,建文帝正處在與叔叔朱棣的明爭暗鬥之中,泥婆薩過河,自身難保,顯然無心理睬異邦戰事。

登基後的永樂皇帝朱棣,剷除異己後,開始經略海洋,大力推進海外政策。對安南和占城國交惡事件,一改前朝態度,專門派遣特使前往安南,警告其所作所為,但野心膨脹的安南沒有收斂之意。

古占城國危在旦夕,朱元璋、朱允炆、朱棣為何態度不一?

南京鄭和寶船廠遺址 張向冰攝影

鑑於這一複雜的歷史背景,現代學者普遍認為,永樂皇帝派遣親信鄭和率領龐大的皇家艦隊出訪目的,既想以朝貢和貿易方式,加強同周邊國家傳統關係,又想以東亞大國不可取代的身份,調停東南亞緊張局勢,同時對安南施加政治壓力,保障大明王朝邊關的太平。至於到海外追剿建文帝及其黨羽,也是順路捎帶的活兒罷了。

從航線來看,鄭和船隊沿途必經安南,如果明朝有野心以武力教訓安南,這支龐大的船隊與陸上軍力配合作戰,可以說必死無疑。但是鄭和船隊沒有停靠安南,而徑直駛向占城國的新洲港(歸仁)。

跟隨鄭和船隊出海的馬歡,記錄了1405年的這段歷史:浩蕩的中國船隊在占城國歸仁登陸後,鄭和率領使團前往百里之外的占城國都城。占城國國王聞訊親自騎著大象,率領數百人的國仗隊出城迎接。

馬歡寫到的占城國國王盛裝雙膝著地匍匐到鄭和麵前,接受中國皇帝的詔書。然後,兩國互贈禮品,賓主言歡落座。很快,鄭和船隊又從占城國揚帆而去。

鄭和船隊在占城國的舉動,顯然極大地威懾了安南的侵略和挑釁。登而不戰,永樂皇帝朱棣的智慧和外交手腕可見一斑。

“自永樂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歷……大小凡三十餘國,涉滄溟十萬餘里,觀夫海洋,洪濤接天,巨浪如山,視諸夷城,迥隔於煙霞飄渺之間,而我之雲帆高張,晝夜星駛,涉波犯瀾,若歷通衢者。”

鄭和寫下了這段刻制於1431年的碑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