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说:楚聘、获麟歌

楚聘歌

大道隐兮礼为基,贤人窜兮将待时。

天下如一兮欲何之!

诗说

凡成事,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缺一则为之累,缺二则必败无疑。既败,莫如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天下滔滔,为利来往,基本一个样。欲独善其身者,不免于困厄;欲施展才华抱负者,不免于与小人角力。最好的时期当然是“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周易·泰》),最糟糕的时代则是“君子道消,小人道长”(《周易·否》)。但前者往往只有前面的几十年,后者往往是一百几十年。

《楚聘歌》据《孔丛子》记载,是楚王派使者持金币来聘孔子,宰予、冉有以为孔夫子时来运转了,就进去问他:“先生呐,姜太公勤身苦志,八十岁才遇到文王,他跟许由谁贤呢?”孔子就感叹说了:“许由是独善其身的人啊,太公是兼利天下的人。但是呀,当今没有文王,虽有太公谁人识之?”他这感慨就很明白了,楚王虽来聘他,但不是知己,道仍旧不行。所以才有“天下如一兮欲何之”的感慨。

蓬歌先前写小说,写了将近三年,第一本书被骗走了版权,一分钱收入也没有,至今到了穷途末路。我已知道这条路行不通了,可心里仍有希冀。因此洁净精微之后,卜了一个卦。卦是“艮”卦,兼山艮,止也。卦辞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那意思就很明白了,我走传统道路,推崇梁羽生等人的风格,不打鸡血不带人飞,不适合网文这条路,不得其时,若不止则大凶了。所以写完第三本书,果断就停下不写了,边发第二本《蝶梦仙经》边找工作。

像孔子,其实是个老愤青,别看他老说“求仁得仁,又何怨”。一本《论语》就有不下三次说他在发牢骚,如“我待贾者”、“孰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谁与”、“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等等,怀才不遇之情溢于言表。

《素书》曰: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这话已将道理说得很明白了,所以孔子最后也只能怅然一叹,蓬歌也只能怅然一叹。

要鉴赏好这首诗,还得结合下面这首诗来讲,估计也没多少人会这样鉴赏,诸君权且当作辅助资料阅读。

获麟歌

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

诗说

据《孔丛子》记载,这是孔子所作的歌。说是鲁国抓到一只神兽,不认得,认为是不详,估计是将它打死了。孔子听说了赶去看,发现是瑞兽麒麟,不由得大哭道“麟出而死,吾道穷矣”,因而哀歌。

传说天下太平,圣王在位时,麒麟就会出世。蓬歌在《逍遥之龙凤奇缘》里以麒麟镇守中宫,其实取的也是这个意思。唐虞之世圣王之治,民不知有帝的存在(即前文《击壤歌》所云:帝力于我何有哉)。这正是孔子所向往的时代,也是所有向往和平安乐的人所向往的时代,是大同的时代。

如何见得?孔子跟学生谈理想,则同“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话迎面一股闲适自得风,是毫无压力的自在生活。人生而自由,却人为地给人制造了无数的压力,活得沉重而压抑。像这种闲适的生活,除了幼年和老年,现实中是不可得的。再如他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跟大同思想如出一辙。由于篇幅所限,就不展开述说,谨将原文摘录如下,使知亦有来者。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戴圣·《礼记》


诗说:楚聘、获麟歌


诗说:楚聘、获麟歌


诗说:楚聘、获麟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