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還能發展秸稈產業嗎?

用戶8445246368313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對秸稈產業帶來巨大發展機遇

三大攻堅戰開局良好。精準脫貧有力推進,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386萬,易地扶貧搬遷280萬人。汙染防治得到加強,細顆粒物(PM2.5)濃度繼續下降,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深入推進精準脫貧,加強扶貧力量,加大資金投入,強化社會幫扶,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穩步提高。

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大力發展秸稈資源化利用、實現綠色產業精準扶貧,保障扶貧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從全國貧困地圖上可以看出:大多數的貧困地區,都是以農業為主的地區。但農業地區因為生產糧食,就會有秸稈等生物質資源。

資源稟賦匱乏是貧困地區的共同特點,這些地區農作物秸稈等生物質資源豐富,在這些地區發展秸稈產業脫貧致富,是切實可行之道。秸稈產業扶貧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產業發展為槓桿的產業扶貧過程,是促進貧困地區發展、增加貧困農戶收入的有效途徑。

二是紮實打好三大攻堅戰,重點任務取得積極進展。全面開展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優化能源和運輸結構。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雙下降。

近年來,焚燒秸稈已經成為霧霾天氣嚴重的罪魁禍首。推動秸稈綜合利用,對全面開展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推進精準扶貧都將起到積極重要的作用。

增施秸稈有機肥,是改良培肥土壤,保護土壤環境、提高糧食產量的有效措施。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採取有力措施,大力推廣應用有機肥。國家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秸稈有機肥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

秸稈控股集團北京秸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無氧乾餾分解工藝”生產秸稈炭化設備,將秸稈轉化為炭粉,再以炭粉為基礎原料生產炭基緩釋肥和活性炭,並通過標準化佈局,在各地建設秸稈炭化項目基地,有效處理各地廢棄秸稈資源,達到秸稈綜合利用、農用土地修復、精準扶貧、保護環境的整體目的。

汙染防治要聚焦打贏藍天保衛戰等重點任務,統籌兼顧、標本兼治,使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持續推進汙染防治。鞏固擴大藍天保衛戰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繼續下降。

近年來,焚燒秸稈已經成為霧霾天氣嚴重,和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的罪魁禍首。推動秸稈綜合利用,對打贏藍天保衛戰等將起到積極重要的作用。國家秸稈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秸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倡導疏堵結合治理秸稈焚燒問題,根據各地秸稈品種和資源量、生產生活方式、產業佈局等,為各地政府統籌編制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因地制宜,合理安排,持續推進秸稈五料化利用,形成佈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產業化格局,促進農民增收、環境改善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持續開展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大氣汙染治理攻堅,加強工業、燃煤、機動車三大汙染源治理。做好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工作,確保群眾溫暖過冬。

秸稈是重要的農村可再生資源。早在2017年底,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佈了《關於促進生物質能供熱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環保部、住建部等十部委共同編制的《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做好秸稈資源的合理利用,有利於優化能源和運輸結構,做好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工作,確保群眾溫暖過冬。

加強汙染防治和生態建設,大力推動綠色發展。壯大綠色環保產業。促進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推廣綠色建築。改革完善環境經濟政策,加快發展綠色金融,培育一批專業化環保骨幹企業,提升綠色發展能力。

秸稈控股集團貫徹落實政府工作報告中“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的重要指示精神,做大、做優、做強以秸稈綜合為支撐的綠色環保產業。旗下已形成秸稈生物纖維、秸稈炭產業、秸稈環保餐具、秸稈有機肥,秸稈設備製造、秸稈產業示範園區、秸稈產業示範基地、秸稈田園小鎮等多元的產業格局,彙集高端人才、前沿技術、優質項目,已形成技術研發、產品製造、市場銷售為一體的秸稈產業集團。

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加強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支持返鄉入鄉創業創新,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秸稈農機專業合作社,可以有效解決秸稈收儲運難題,同時為各地秸稈禁燒、生態環境提供了重要保障,已成為我國新型經營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秸稈控股集團以“資源、資本、技術、設備、品牌、市場”為核心,採取“集團+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模式,帶動一切新型經營主體、農民合作社,加快秸稈產業化發展。

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支持力度,強化原始創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

中關村秸稈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響應政府工作報告中“強化原始創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會員企業的技術創新需求為紐帶,有效整合國內外秸稈綜合利用產、學、研、用各方資源,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對秸稈綜合利用的技術研究及自主創新,帶動技術成果轉化、落地,為產業規範發展、資源整合起到引領示範作用。


我簡單評論一下


隨著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秸稈產業也取得了長足進展。國家高度重視秸稈產業發展,各地不斷探索、深入推進,取得了顯著成效。

秸稈資源化利用技術不斷完善和推廣,在秸稈用作肥料、飼料、食用菌基料、燃料和工業原料等領域得到較快發展。秸稈產業化進程加快,商用發電、秸稈成型燃料、秸稈沼氣的興起,推進了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的產業化進程。秸稈綜合應用模式不斷創新,各地探索出秸稈收穫還田、秸稈青貯、秸稈栽培食用菌、秸稈有機肥加工等多種綜合利用模式。

由於秸稈分散、體積大、密度較低、經濟性差,秸稈綜合利用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第一,認識不統一。對秸稈產業發展認識不一致,各地發展差距大,需要加強頂層規劃。第二,收儲運體系不健全。目前,在糧食主產省秸稈量大,茬口時間緊,勞動力少,秸稈收集儲運成本較高,大部分地區尚未建立有效的秸稈收集儲運體系,很難對秸稈進行有效收集和利用。第三,支持政策不完善。秸稈產業化發展難度較大,表面上看是秸稈的季節性、收割、儲存、運輸等問題,實際上是產業效益、利益分配的問題。在秸稈收儲運、技術應用推廣等方面,還需要更加完善的政策支持。第四,資金投入不足。秸稈能源化利用、秸稈生物反應堆等項目,都存在著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秸稈產業化的發展速度。第五,產業化程度不高。秸稈綜合利用企業多數生產規模小,秸稈的商品化水平低,服務半徑大,運行成本高,經濟效益較差,產品檔次較低,加工轉化秸稈能力不高,難以推動秸稈大規模利用






農人大明哥


應該發展秸稈包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