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吟系列·經義


雲中吟系列·經義

經也者,恆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也。


“寫字吟詩為潤色,

通經達道是鎡基。

經綸亦可為餘事,

性命方能盡所為。”


今人於三教百家中唯三教經籍稱曰“經”,其義何居?近人章炳麟嘗曰:“經者,編絲連綴之稱,猶印度梵語之稱‘修多羅’也。”按古以竹簡絲編成冊,故稱曰“經”。其義或不明。

考老古之籍,閱老古之文,“經”解者眾。蓋有兩種,一以經為官書。一以經為聖人所作,恆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也。

《釋名·釋典藝》曰:“經,徑也,常典也,如徑路無所不通,可常用也。”

《文心雕龍·宗經篇》曰:“經也者,恆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也。”

《孝經序疏》引皇侃之言曰:“經者,常也,法也。”

《左傳》曰:夫禮,天之經也。(注:經者,道之常。)

《周禮·天官》曰:以經邦國。(注:經,法也。王謂之禮經常所秉以治天下者也。)

《禮·經解疏》曰:經解者,以其記六藝政教之得失也。

《中庸》:“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


雲中吟系列·經義

今世之人,偶得枝葉,便忘根本。


《孟子·盡心下》:“君子反經而已矣,經正則庶民興,斯無邪慝矣。”

“昔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故《春秋》分為五,《詩》分為四,《易》有數家之傳。”

至戰國從衡,真偽分爭,諸子之言紛然殽亂。

至秦患之,乃焚書坑儒,以愚百姓。漢興,則改秦之無文之敗,雖於海內大收典籍,廣開獻書之路,但諸子之言紛然殽亂之局難解。

而後經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兩宋、元明清,以至於今。或因天災、或因人禍,解經之真義者少矣。


雲中吟系列·經義

經者,徑也。經是聖人語。


近世之人,更是人云亦云,先入為主,偶得枝葉,便忘根本,妄言經教。亦有各立門戶者,繚亂教人者,亂於正法,惑諸學道者,相互之間爭名奪利,欺世盜名。悲矣!

何為經?六祖大師雲:“經者,徑也。經是聖人語,教人聞之,超凡悟聖,永息迷心。”最為究竟。故佛法以三藏十二部為入道要津,道教以《道德真經》《南華》《清虛》為無為之門,儒家以四書五經為立身之本。故曰《易經》、曰《佛經》、曰《道德經》、曰《書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