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黑科技之四

中國古代黑科技之四 | 自貢鹽礦

  • 姓名:自貢鹽礦
  • 年齡:150-2250歲
  • 發明者:李冰等
  • 出生地:四川省自貢等地
  • 現存地:四川省自貢市的“鹽業歷史博物館”和“燊海井”
  • 美譽:“第五大發明”、“人類歷史上第一口千米深井”
  • 基本原理:槓桿原理
  • 黑科技等級:★★★★★

歷史回顧

大約2.5億年前,地球正處於三疊紀,地球上只有一塊巨大的大陸:

盤古大陸

而在這塊偉大的大陸的東北部,有一片較淺的海洋被大陸環繞著,如同一塊“地中海”,古地理學家把這片海洋命名為“古特提斯洋”

中國古代黑科技之四 | 自貢鹽礦

這塊“古地中海”由於缺乏與大洋的海水交流,並且緯度比較低,所以鹽度較高。

後來發生了印支造山運動,南方的華南板塊逐漸抬升,使這個淺海更加閉塞,形成了一個閉塞的濱海環境,海水中的鹽分不能跟外界交流,留了下來。

中國古代黑科技之四 | 自貢鹽礦

【圖中紅色小點就是自貢地區】

在這種環境下,特別容易形成一些鹽湖。鹽湖不與海水交流,在太陽照射下獨自蒸發,鹽分最終析出。

經過了漫長的地質時期,就變成了現在的鹽礦。這個位置正好對應於現在的四川地區

中國古代黑科技之四 | 自貢鹽礦

這真是地球母親留給我們的寶貴資源,我們該如何利用它們呢?

早在4000多年前的黃帝時代,我們華夏先民就已經在關中和中原地區開始了鑿井開礦的序幕。

史籍記載有“黃帝穿井”、“伯益作井”、“舜穿井”等等故事。(伯益是禹舜時期的重要大臣)更早點,在浙江地區,約7000年前的良渚文化,也發現過水井。

到了戰國時期,四川省已經被秦國統治著,這裡出現了一位偉大的水利專家——李冰

他修建了偉大的都江堰,讓成都平原成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獲得“天府之國”的美稱。他還在這個過程中識察水脈,創造了鑿井汲滷煮鹽技術。

中國古代黑科技之四 | 自貢鹽礦

▲李冰的石雕像

中國古代黑科技之四 | 自貢鹽礦

▲李冰父子雕像


為什麼鹽對人類如此重要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又得上溯到億萬年的進化史了。大家知道食鹽的化學成分是氯化鈉,讓它擁有鹹味的就是鈉元素,而鈉元素還有個哥哥鉀元素。

大多數植物裡都富含鉀元素,也因此鉀是“氮磷鉀”三種重要肥料之一!

動物體內的鈉鉀元素的總量差不多,卻分佈在不同的地方。30%的鈉分佈在骨骼裡,其餘大多數都在細胞外的組織液裡。

鈉離子是體液電解質平衡的關鍵,它不僅幫助調節體液的量和酸鹼度,並且參與傳遞神經信號,促進肌肉收縮。

理解這一點很容易,如果你不小心皮膚上破了一個傷口,往上面撒點鹽試試?

中國古代黑科技之四 | 自貢鹽礦

說到這裡,是不是可以明白植物體內的鈉比較少的原因?陸地上的植物不需要移動,也就不需要肌肉,自然也就不需要過多的鈉離子了。

原來鹹味是動物之本啊!我們經常會看到小鹿等野生動物在舔食鹹的石頭,這是它們在補鈉呢。

中國古代黑科技之四 | 自貢鹽礦

進入文明社會以後,食鹽是烹飪中最常用的調味料,也是對人類生存最重要的物質之一。

有了鹽,人類就可以有效的保存菜、肉、魚、奶,把它們做成鹹菜(酸菜)、火腿、鹹魚、奶酪製品。

所以,有著“人類的文明就是嗅著鹽行進的歷程”這樣的說法。

中國古代黑科技之四 | 自貢鹽礦

在古代西方國家,食鹽的價值尤其巨大,由於鹽易於保存,不管在哪裡都易於交易,甚至被當成過通貨。

古羅馬軍隊曾用食鹽當做軍餉來發放,所以薪水(salary)的詞根就來源於食鹽(salt)。

中國古代黑科技之四 | 自貢鹽礦

李冰那個時代裡,打造的鹽井叫做“大口淺井”,井徑都在一米以上,大多數井只有幾十米深。

到了漢朝,開始出現了“小口深井”,一些鹽井的深度開始突破一百米。

到了宋朝,我們的老祖先又發展出了“卓筒井”技術,鹽井開始普遍突破100米深。

深井技術還讓我們的祖先較早的發掘出地下的天然氣資源,2000多年來,四川鹽業共鑽探了約13萬口鹽井和氣井,其中10%位於自貢地區。在此期間,自貢累計天然氣產量超過300億立方米。

威尼斯人馬可•波羅(Marco Polo)就曾在他的《馬可·波羅遊記》中提到:中國的某一個省(就是四川)每年生產逾3萬噸滷水。

中國古代黑科技之四 | 自貢鹽礦

▲抗日戰爭中,自貢井鹽也為中華民族出過力。

自貢鹽井的巔峰出現於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一口叫做“燊海井”的鹽井竟然深達1001.42米,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口千米深井

10年之後的1845年,美國人在卡諾地區也創造了美國鑽井的最高紀錄,而井深僅僅為518米。

據記載,歷代鹽工在自貢先後鑽井13000多口,有的井深達1000米,即使以平均300米計,等於鑿穿了400多座珠穆朗瑪峰

也因此,自貢井鹽開採技術被譽為“第五大發明”!

中國古代黑科技之四 | 自貢鹽礦

▲人類歷史上第一口千米深井:燊海井

中國古代黑科技之四 | 自貢鹽礦

說到這裡,我們的祖先究竟是如何挖出如此之深的鹽井呢?

李冰的大口淺井比較簡單,就是以鐵鑿、鐵鋤、鐵鑽、鐵鏟等工具依靠人力進行挖掘和開採。

在這個過程中,工匠們已經開始使用軲轆等機械,現在我們知道這就是一種滑輪,基本原理就是槓桿原理,和我們之前介紹“獨輪車”(木牛流馬)時提到的原理是類似的。

而後來的小口深井就要用上黑科技了,這叫做“衝擊式頓鑽鑿井法”,簡稱“頓鑽”。它有點類似於古代的舂米,

中國古代黑科技之四 | 自貢鹽礦

▲一種用槓桿來舂米的圖

所不同的有兩點:

1、它運用了槓桿原理,可以讓人用腳踩動力臂進行工作。古人云“借身重以踐碓”,就是一腳踩碓(動力臂),一腳懸空,身體的動力和動力臂的重量,加上腳施加的動力,在一剎那全部集中於動力臂上。這正是槓桿原理的運用。

2、它的錐頭下吊著一種特殊的圓銼,裡面有一把直刃,這叫做“圜刃”。在人力的作用下,圓銼不斷地被高高吊起,然後依靠自身的重力不斷地敲擊地下的泥土和岩石。圓銼的每衝擊一次之後就換個角度,以便銼內的“圜刃”把井底的岩石擊碎。


中國古代黑科技之四 | 自貢鹽礦

▲今人復原的“頓鑽”。

中國古代黑科技之四 | 自貢鹽礦

▲工人們正在搭建“頓鑽”

中國古代黑科技之四 | 自貢鹽礦

▲復原的頓鑽的地上部分,包括輪,碓和纜繩。

中國古代黑科技之四 | 自貢鹽礦

▲《天工開物》裡的鑽井,也是一種“頓鑽”。

在鑽井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把坑底的碎石和泥漿清除掉,還需要經常面對常見的鑽井問題,比如塌方、堵塞等等。

所以工匠們又發展出各種各樣的鑿井工具和修復井洞的手段。除此之外,他們使用的

竹管也尤為人稱道,這裡我們就不詳細介紹了。

中國古代黑科技之四 | 自貢鹽礦

中國古代黑科技之四 | 自貢鹽礦

▲各種各樣的複製工具。

中國古代黑科技之四 | 自貢鹽礦

▲一系列的圖表顯示了修復井洞的步驟。前四個步驟確定了塌方區域的頂部和底部深度;第五步,將吸管插入到距離井口1米以下的地方,吸乾水後,吸管會膨脹,堵塞井口;在第六步中,將一種材料壓實在吸管上方,以便更安全地堵住小孔;步驟七修補水泥(童子油+石灰)被壓入洞中帶;最後,在步驟8中,導向鑽頭鑽過修復區域的中心,重新打開井眼。

中國古代黑科技之四 | 自貢鹽礦

▲1872年的自流井

總之,中華文明能夠綿延不斷髮展至今,鹽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們的祖先也充分發揮了他們創造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創造了用竹管和槓桿原理打出1000米鑽井的歷史奇蹟!自貢鹽井獲譽“第五大發明”實至名歸!

如果你有機會,也可以去四川省自貢市的“鹽業歷史博物館”和“燊海井”看看,一定會讓你歎為觀止!

中國古代黑科技之四 | 自貢鹽礦

▲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

中國古代黑科技之四 | 自貢鹽礦

▲建國初年的自貢鹽井

中國古代黑科技之四 | 自貢鹽礦

▲20世紀初的自貢市碼頭,數以百計的運鹽船在伏羲河畔等著運鹽

中國古代黑科技之四 | 自貢鹽礦

▲重力驅動竹製管道。注意右側是升水系統。是不是有點像過山車?

作者魯超

中國古代黑科技之四 | 自貢鹽礦

中國古代黑科技之四 | 自貢鹽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