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政治,你觉得历史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

关心婷


所以这个问题我回答的话,肯定不好,请一定要谅解。我们先从唯心和唯物在历史的两个观点来探讨。

我思故我在

唯心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它是与对立的理论体系。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或理念是世界的第一性质,物质是世界第二性质,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

唯心主义主要分为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他们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因为自己思考,所以才会存在如果用客观唯心主义便是,我们都是一个精神体,但在世界外有一种客观精神,他是世界的本源,世界一切由他演化过来,以历史的角度看,这种思想有利于封建帝王的统治,这样更能解释为什么会有天子,以及君权神授。朱熹,柏拉图等人都是这种客观思想,但是显然这种思想不能概括历史。

如果用主观唯心主义来讲的话,每个人都是一个精神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来认识世界,主要以人为根本,但是主观意识上的世界,是人体自身的想法,和客观意义上的世界是不同的,王阳明,陆九渊等人都是这种思想,这个观点足以概括了于历史很多事件的演变,但是世界上还有历史上的物质缺失的影响。

我在故我思

根据本原数目的不同,唯物主义分为两种,一元论和二元论。一元论的唯物主义只承认物质一个本原,也称之为机械的唯物主义。二元论的唯物主义承认物质和运动两个本原,也称之为辩证的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是十分客观的,他认为世界是绝对物质的,是可以被人类所探知的,他认为因为我在这里,所以才会有意识思考,是由物质来决定意识,当然还有一元论二元论等(辩证的唯物主义),但是这个又对意识有了全新的概念,认为物质也不是绝对的,这对心理,经济,哲学,逻辑等都有一定涉及,但历史上是没有一定的判断的,因为历史也是人的活动,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关系。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但这个问题我回答的很不好,答案是很模棱两可,请谅解,这个问题真的不太了解,还会改进,请谅解。


嘴痕


上联,心由物映

下联,物随心转

横批,世界人类史唯物与唯心的自白

注释,

1.物质决定精神

2.存在决定意识

3.唯物决定唯心

为何,因为,心是脑的代称,人类头脑的意识,皆来源于现实世界的物质,人体自身,他人,大千世界,包罗万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为何唯物,物质第一性,为何抗拒唯物,格物致知。为何唯心,意识第二性,正心诚意,母与子,先与后,重与轻,不言自明,不言而喻,抗拒唯物,推崇唯心,从大的说是麻痹人们的精神鸦片,从小的说是望文生义,从居中说是无知无畏,由物质到精神,由存在到意识,由格物到致知,由正心到诚意,由修身到齐家,由治国到平天下,拾级而上,不可或缺,此为道德一线天顺昌更逆亡,而非科技双刃剑治世也乱世,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同祝福㊗️!㊗️㊗️㊗️㊗️㊗️🙏🙏🙏🙏🙏👍👍👍👍👍




徐敏豪大诗人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唯物主义思想早就产生了,尽管尚未形成辩证法的概念,但已经具备对立统一的学说,只不过仅限于对立统一规律的泛泛而论,尚未将系统思想和系统规律列为辩证法的核心系统。所以,人类在二十世纪前的历史观方面大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与主观唯心主义认为的,是杰出英雄人物主宰社会历史的变迁,“大人物心里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不同,客观唯心主义史观主张某种神秘的精神实体决定历史,认为历史运动的秩序要么是神的有目的的安排,要么是由某种神秘力量的逻辑指令所规定。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天道、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如:各种宗教所崇拜的神、佛及其天国、极乐世界。同时,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主张某种客观精神、超自然的神秘的力量决定历史的发展,如:老子认为,天下万事万物的过去未来、出生入死、循环往复都是由“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天道自然决定的;黑格尔认为,人类历史是“绝对观念”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外化的产物;孔子认为上天主宰人世,各民族的伟大历史人物不过是“客观精神”的体现者……。

历史唯心主义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但其唯心主义观点在古代只涉及到国家、政治等某些领域,还不是对人类社会整体的认识。历史的唯心主义观点浑然一体地包含在一般世界观之中,未形成独立的系统的理论,占据主导地位的无非是英雄史观。因为对英雄的颂扬是先民传述历史的最古老的形式。世界上有不少民族,都曾有过类似的情况。在中国史学史上,这种颂扬的方式在阶级社会里还被继承下来。因此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在进行历史记述的时候作者都会不自觉的运用英雄史观来进行讲述。到了黑格尔跟尼采这里,英雄史观算是发展到了一个巅峰,认为“英雄造时势”,在这个思想的基础上又引申出另一个观点,即“群众是愚蠢的”,将“英雄”与“群氓”对立了起来,于是,无产阶级精神领袖,卡尔·马克思对唯心主义英雄史观进行了系统性批判:你们说英雄决定一切,那现在怎么咱们越研究越觉得不是英雄决定一切呢?生产力、社会因素、自然环境,这些不都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吗……?恩格斯也对英雄史观予以驳斥: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个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除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代替者是会出现的——或好或坏,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总是会出现的……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是不否定英雄存在的,并且认为,没有英雄甲也会有英雄乙丙丁,只要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如此,那么总会有一个人跳出来成为英雄。所以在考察历史的时候,讨论这个英雄的所作所为虽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考察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的生产力跟生产关系、当时群众的行为。这样就涉及另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群众史观跟唯物史观能不能直接划等号。

从19世纪以来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成败中不难发现,当革命把群众发动起来的时候,“数风流人物”在革命时期不是让运动带着走,就是被运动抛弃。英雄也不能逆历史潮流而动,而且必须顺应人民群众的意愿。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味强调群众史观、实行群众专政,有可能发生副作用,如糟糕的民粹主义、多数人暴力、民主极端主义抬头。试想,一群人说弄死谁 就弄死谁,要谁服从 谁就得服从…,这是一种多么危险的思想倾向!因此,尽管我们现在是世界上唯物(群众)史观的正统的、也唯一的继承者,但从我国传统的评书、通俗史到大部分文献、专著,仍会多少带上一些英雄史观的影子,现在,这种影响反而更加强烈了,这不能不反映出我们潜意识中的“精英”情结。

所以说到这里,我们大概可以总结一下关于历史是唯物的群众史观?还是唯心的英雄史观的问题了:

为什么英雄史观会占主导地位?这种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1.英雄史观符合人类观察与记述历史的直觉,是较早成型的史学观范式;

2.大部分早期史料都是基于英雄史观形成的,对史学家们(以及一般人)影响很大;

3.群众史观出现时间较晚,且受到意识形态影响,有关著作数量远逊于英雄史观。


来取笑


如果无关政治,我就谈谈自已的一点看法:历史的发展包括朝代的更替,政治体制的变更,文化水平的提高,物质文明的发展等等,首先是唯物的,不同的物质文明决定了社会的制度,、如从原始共产主义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又到社会主义,最后为共产主义社会,另外与道德水平和精神文明也有直接的关系:、如道德仁义礼信,分别对应不同社会,精神道德与唯心有关,各种主义,战争的发生莫不是人心的产物。天人又是互相感应的,社会制度的更跌,又要接受天人合一的有序化管理。所以历史的发展是由唯物唯心和天人合一共同决定的。说历史是唯物或唯心是片面的。


新生慈氏缘尘


首先给出明确回答,当然唯物。无论哪个团体对某个历史事件有着什么样的解读,这个历史事件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在解读和演绎中会出现不同的面孔。

比如延安整风,历史上是客观存在的,主流解读为,通过整风,我党把历史分歧、各方实力进一步整合,为着共同目标前进,但王明,张国焘就不会这么看待了,当然国民党政府也不会这么认为了。对待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甚至事件在不同维度的不同面孔,都会让人觉得扑朔迷离。但无论如何,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各派如何影响历史事件的发展,它永远是客观存在的。


也如飞鸿踏雪泥


这个提问有问题!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是哲学范畴,属思想意识层面,而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在思想意识支配下的社会实践活动,涵盖了唯心唯物。如果说英雄创造历史,不如说是时代造就了英雄!历史既是唯心的又是唯物的!首先,历史的发展是由人的思想意识决定的!没有人的思想意识,社会如何发展?走向哪里?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必须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即物质资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物质基础,社会同样无法运行,历史将无从发展,停留在原始社会。因此,人类历史的发展是唯心唯物即精神与物质双重社会实践的过程,是人类走向(高度文明)大同社会的必由之路!🌺🌙💐🌟🌺💝💪💪💗起源文化传媒💗🙏🙏🙏








张起源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认为世间万物,小到分子、粒子、电子等微观物质;大到星球、宇宙宏观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

而唯心主义则是把世界万物臆想为是上帝创造的。

历史唯物主义面对一切灾难、天灾和瘟疫,能够用唯物的科学世界观去面对。用人类的科技,医疗技术和医药去战胜病毒、瘟疫。

用人类的高级指挥、协调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组织强大的人力、物力;在最短时间内战胜同样是物质变化(如微生物基因突变)突然带给人类的灾难。

而唯心主义则认为瘟疫、病毒是上帝对人类或某些特定族类的惩罚,是不可抗拒的。只能祷求上帝保偌或宽恕;行动上也只是消极抵抗。主观上是被动的而不是积极面对灾难。


手中笔问道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理解政治的含义。

所谓政治,如果对一个国家来说,就是政府层面和组织团体等对社会其他层面的经营管模式而最终达到的目的,这就是一个所谓上与下的关系!如果从国际关系角度来讲,国与国之间共同讨论局势发展的状况,根据各自的目的不同,可以是统一的思想,也可以是反对的意见,那最终的结果,那就是谓的政治。政治体现出的是事物发展的方向。

然而历史的发展最基本的构件要素是劳动者的自身劳动行为和初始的劳动意愿,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劳动行为和劳动意愿也是不同的,但最终的目标都是统一的,那就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在一般情况下,说历史发展的话,它是唯无的。好比车辆,只要有路,它就可以行驶,但要让它朝哪个方向行驶,行驶速度多少,转左转右,还是一直前行,这是司机说了算的。

如果没有这个司机掌握方向盘,那么我们说车是自由行驶的,这就是历史发展唯一存在的事物。如果我们把劳动者及其它事物与历史发展联系起来,如同车的自然行驶一样。

所以,历史发展本身来说是唯无的。不过真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理论。


上天的弃子


在这里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考虑政治哦!

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就是唯物主义历史观

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历史观。

这两句是教科书级别的定义,那么从普通人的理解来看。就是说如果认为客观地理环境,生产关系,人口决定社会的制度,文化思想,那么就是唯物史观,反之就是唯心史观。这个问题只能靠你自己去理解啦,别人给出的答案其实各有各的理由哦。


隔壁狐狸小姨


历史既不是唯心的,也不是唯物的。或者说历史,既是唯心的,也是唯物的。其实我觉得这是个很复杂的哲学问题。

首先,历史是发生的一种既定的客观事实和客观事件。但历史的纪录是主观的,记录历史的人是主观的。所限于记录者个人的空间时间限制,个人的思想情感认知很难全面,客观地还原历史的全貌。即使是有出土的文物来佐证,历史永远是一个在不断证实,不断地完善,不断地修证的一个过程。

其次,对同一历史,无论是事实也好,记录的事实也好。我们做为读者在接纳的同时,也不免于自己主观的判断。好比一道菜,不会有完全客观的标准来判断其究竟是好吃还是难吃。或者说总有人觉得好吃,总有人觉得不那么好吃。对历史的解读必然带有主观的影响,会受到个人的学识,价值观,方方面面的影响。

最后,就是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我个人觉得不要太过有非黑即白的既定思维,要以一种开放式的接纳思维来面对我们所接受的知识。当然这里的开放不是指怀疑一切,质疑所有。而是辩证地去接纳自己的认知。相信权威,多学多想,采众家之所长,形成自己的理性分析与判断。转化成自己的养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