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如果不急着北伐,蜀汉是不是能够持续更久一点呢?

历史老先生


我认为蜀汉政权能不能持续更长的时间与诸葛亮北伐关系不是很大,维持蜀汉现状也免不了灭亡,只有北伐才是出路,虽然成功的概率不大。

原因如下:

一、先天不足,缺乏支持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记载刘备为中山靖王之后,我们知道他早期的职业是编织草席,虽然是名门之后可家族已经落魄,所以刘备就是寒门出身,从创业之初开始,相比其他军阀比如袁绍、袁术等得到了士族力量的支持,刘备几乎没有任何来自于他人的帮助,相比与曹操、孙权也是不如,我们在看看刘备集团早期核心成员,关羽、张飞、赵云全是泥腿子,卧龙说过“臣本布衣,躬耕南阳”,凤雏呢?做过小吏可在遇到刘备之前郁郁不得志,后来的黄忠、马超也都不是出身世家大族,所以刘备集团先天不足,赤壁之战前没兵、没地一败再败,如丧家之犬,根基是魏蜀吴三国中最薄的。

二、四川本土势力的反对

得到荆州、益州、汉中之地后,刘备称帝,这可能是蜀汉最为辉煌的时期,一个草根集团能到这一步进而三分天下靠的是什么?一个原因是“刘皇叔”的旗号,可以号召对汉室心存幻想而不得志群体,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用人和执行力,从建立到覆灭,蜀汉更像是一个军政府,时刻准备着北伐,从刘备到诸葛亮再到姜维,北定中原 还于旧都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执行过程,因为要北伐,因为要战争,蜀汉政权到灭亡都无法完成“本土化”,自然也得不到四川本土士族的支持,所以刘备集团是士族势力的天敌!这个外来政权占据四川只是为了争夺天下,蜀人治蜀是不可能的,刘备与西川格格不入!

原来抱有幻想企图蜀人治蜀的士族势力终于死心了,在政治上受到无情打击,在经济上更是严重的盘剥,他们组建了“反刘联盟”,采取“非暴力不合作”行动,时刻与曹魏暗通款曲,时刻准备迎接蜀汉政权倒台,时刻希望蜀汉政权马上就覆灭,他们到处散播蜀汉即将灭亡的言论,致使人心浮动,在诸葛亮六出祁山之际大肆抨击其穷兵黩武,在曹魏军队来临前大搞投降主义!

三、人口少 土地小

据记载蜀国当时总人口九十四万,却常年保持十万军队,四万官吏,诸葛亮以身作则,克己奉公,蜀汉政权廉洁高效,但蜀人却吃不饱肚子。六十多万人要养活的不仅是军队还有军备,蜀国只会越打越穷,人口也是越来越少,而相比曹魏的400万、东吴的200万人口,天下九州曹魏得其六,东吴占两州,蜀汉只有益州,太弱了。

刘备所建立的蜀汉政权,是三国中最早灭亡的,因为有太多的不足,所以北伐是诸葛亮破局的关键,以一州之地对抗天下,也是无奈之举,如果不破此局,灭亡是迟早的,现状维持不了多久,但战争和失败也是恶心循环,提前加速了灭亡时间。





桃花岛主声色犬马


北伐宜早不宜迟,诸葛亮至少有两个理由必须得尽快北伐。

第一个理由,西蜀和北魏的综合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大,趁早北伐,还有成功的可能,一但北魏强大起来,西蜀只有坐以待毙,唯有以攻为守,才有出奇制胜的可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初见成效,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归顺蜀汉,北魏朝廷震动,但是由于街亭的失守,最终功亏一篑。

第一次北伐虽然失败,但是证明了诸葛亮的决策是对的,蜀汉要想生存,就必须主动出击,而且要迅速,如果等到实力悬殊的时候去以卵击石,就毫无胜算了。

第二个理由,蜀汉政权内部是有派别之分的,真正掌权的是以刘备和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派,在经历了失去荆州和夷陵之败后,荆州派元气大伤,本地派人心思变,刘禅和诸葛亮为了稳固政权,就必须转移本地派的注意力,发动战争就是最好的手段,因为只有建立一个共同的敌人,大家才能更加团结。

所以说根据当时的情况,蜀汉必须尽早北伐,否则要么被北魏从外部慢慢蚕食,要么被内部不团结的力量渐渐瓦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