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都停擺了,可空氣質量沒什麼改善,還和汽車尾氣有關嗎?

生機-食療


歸根結底是各地發電廠的煙塵累積產生的。你能看出來遠處有個發電廠嗎?濃煙塵已經覆蓋很大面積



運輸巨人澎澎爹


疫情當前,全國所有的城市都是實施了不同力度的管控。路上的私家車和營運車明顯少了很多,公交車和地鐵也減少了班次。開始有人說:汽車都不開了,空氣質量也沒見的變多好,這種時候出現這種並不和諧的聲音實在值得玩味。


其實有關於汽車尾氣到底能對空氣造成多大傷害一直有著各種各樣的陰謀論,但是我真的很不希望這樣的言論在疫情當前成為不和諧的聲音。空氣質量是否變好不是我們看一眼天空就能夠得知的,汽車尾氣對於空氣的傷害不必言說。冰凍三尺,而非停運十天立刻天朗氣清,保護環境與所有人都息息相關,希望每個小夥伴都能有自己最清晰的判斷力。



溫室效應和霧霾


說到環境保護,相信溫室效應和霧霾天氣是大家最熟悉的名詞。先來回顧一下自然課上學習過的知識點: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地表受熱後向外放出的大量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從而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因為該作用類似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所以溫室效應。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向大氣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熱性強的溫室氣體逐年增加,大氣的溫室效應也隨之增強。而霧霾的形成則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這三項是霧霾主要組成,前兩者為氣態汙染物,最後一項顆粒物才是加重霧霾天氣汙染的罪魁禍首。它們與霧氣結合在一起,讓天空瞬間變得灰濛濛的。城市中有毒顆粒物的主要來源就是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廢氣和汽車尾氣,使用柴油的大型車是排放細顆粒物的”重犯”。



歐美大排量車的真相


這時候一定會有人說,為什麼美國人開大排量的車但是空氣質量比我們好很多?很簡單啊:人少。美國把重汙染的工業大多遷址發展中國家。雖然這種做法有悖於全球化的積極面,但是真的對保護國內的環境有好的作用。


上文中我們提到造成城市空氣汙染的主要因素除了尾氣的排放,更多的來源於工業廢氣。我國的重工業園區數量眾多,儘管國家年年加大治理排放的力度,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朝一夕的努力都是再為真正看到效果做的鋪墊,輕易地懷疑措施的有效絕不是好事。還記得2008年北京奧運關停了河北周邊的工廠,首都重見3個月的藍天嗎?



汽車尾氣的排放對壞境的傷害有目共睹,但疫情來臨時,祖國強大的運輸能力為前線和後方的物資供應提供了堅實的後盾。凡事都有兩面性,如何在其中尋求平衡點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我從來都覺得沒必要懷疑節能減排的口號,只要去做就好了,後輩們的藍天還需要我們這一輩人的共同努力。


馬頭人車庫


這叫磚家誤國。從初一到現在。學校停課,工廠停工。建築行業更是沒有一個開工。空氣質量好到哪裡去了?前兩天的霧霾還是很嚴重。是不是這次疫情?再打所謂專家的臉。?,


梨園春到836


類似問題前幾天看到一個比較絕的回答,說空氣汙染是因為所謂磚家放屁導致的,建議那些濫竽充數的磚家少出來放屁就會改善的![呲牙][大笑]


阿狸161868000


親身體驗!首先,空氣汙染和🚙尾氣有沒有關係?答案是肯定有的。不信的話你帶個平板電腦到馬路邊用個把小時,保證屏幕上有一層厚厚的油滴!因為屏幕上有靜電,會對灰塵油霧有吸附作用。其次,你可以到大城市30公里以外的郊區去觀測一下天空的顏色,再對比一下城市裡的天空,就會發現,30公里的距離外絕對是不同的天空,鉛灰色對比淺藍色!!!


凌雲210158849


整體而言,您去數數,每年工商註冊工業企業有多少,比十年前翻幾番就知道了。你出門走一走,城市擴容有多大,新增企業佔地有多少,那一家企業不用電用煤用油,哪一個企業汙染會為零,基數太大了,增長太快了,人類是地球上最可怕的動物,一方面不節衣縮食,一方面又要環境美好,怎麼可能呢?早晚人類自己研製的“”毒藥“”殺滅自己!


無極抱誠子


明顯現象:這是一個帶節奏的問題

近期因疫情出現了很多目的不單純的話題,且不討論在哪些範圍,這些話題的目的性非常明確,那就是挑起一些負面情緒使其集中爆發。不否認因過長時間的“宅”會讓人失去耐性,會讓人逐漸暴躁,此時需要有一個點來引導這種情緒進行平和或者爆發;這些帶節奏的話題目的在於引導爆發,其根本目的也就不用點破了。


話歸正題:因疫情造成大部分車輛停用,空氣質量沒有什麼改善,這是否說明空氣質量與汽車尾氣還有關?

面對此類問題首先要思考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空氣質量到底有沒有改善?發問不單純是提出一個問題,提問要需要有事實依據,否則則是“潑髒水”的帶節奏,是無知且險惡的發問。空氣質量的統計有月度標準和年度標準,自疫情全面爆發開始實行管制隔離至今,時間滿一個月了嗎?綜合統計數據尚未公佈,那麼空氣質量“沒什麼改善”說法的依據是什麼,難道只是憑藉想象嗎?

很顯然這一提問沒有依據可言,其獲得大量點擊率依靠的只是現階段普遍被壓抑,而造成大多數人存在的焦慮與煩躁,以此作為武器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製造混亂)當然這一話題多少有些偏離了汽車領域的技術討論,那麼僅在汽車領域討論汽車尾氣排放量,反駁此類說法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冰凍三尺是否為一日之寒?

以佔有率最高的汽油動力家用代步車為例,其消耗一升燃油產生的尾氣總量超2.4公斤,其中二氧化碳達到2.3公斤,水有數百克,剩下的是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以及顆粒物等。個人名下登記的汽車以2019年的數據顯示已經突破2億臺,這些車的平均行駛里程數按照1萬公里計算,這道數學題應該是(2.5×10000×200000000=?),算一算吧。

二氧化碳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物質,顆粒物是造成PM2.5超標的主要物質,其他佔比較低的物質對於空氣質量同樣存在破壞。所以處理這些尾氣則尤為重要,而處理的方式至少有一種是為大眾熟知的,也就是人工林。以目前的技術標準處理一臺1.5L/T的小排量汽車,其一年尾氣排放量則需要≥1.5畝的人工林,種植成本超過1.2K,那麼2億臺家用汽車需要多少投入呢?

很顯然淨化汽車尾氣以及工業排放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長時間積累環繞在大氣中的各類排放物,其能否因短時間的汽車停駛出現快速的淨化,這一問題似乎是沒有爭議的。而且停駛部分車輛僅限於國內,而海外的汽車仍然在正常運行。

要知道因二氧化碳造成的溫室效應不侷限於某個地區的上空,所謂的全球變暖指的是全球的汽車共同排放的尾氣在地球的大氣中飄散,汽車尾氣的有害物質在空氣中的傳播是沒有範圍性和區域性概念的概念。


總結:期望汽車尾氣淨化一蹴而就是反科學的說法,且空氣質量近期是否有變化也沒有準確的數據可以參考;而即使有小範圍的起伏也是正常現象,但這已經不是汽車領域的知識範疇了。曾經統計並公佈過數據的少數城市,其汽車尾氣排放佔全部排放總量超30%,危害程度之大還是顯而易見的。

至於能源變革初期針對汽車技術的升級,其原因在於工業作為民生基礎不可冒進;但是汽車作為普通人的代步通勤工具,其動力元的變化對於實際用戶體驗,以及整體通勤效率並無實質性的改變。

所以在汽車電氣化則成為改善空氣質量的第一步,同時因電氣化而加速老舊車輛的淘汰也必然會出現,這是權衡之後的戰略規劃中的戰術,不論能不能接受但為了未來也只能接受了。

目前受排放檢測影響最嚴重的是營運貨車,對於貨車而言營運成本的提升會帶來很大壓力,而運輸成本的提高也衍生了一些其他問題,所以在道路運輸領域有必要佔戰略中進行戰術調整;至於普通乘用車用戶,考慮這些問題有什麼意義呢?也許真的是大米產量高了吧。




天和Auto


空氣質量與汽車尾氣有直接關係,全球汽車保有量在8億左右,而疫情導致的汽車停擺有限,並不會對空氣質量有直接的影響,另外汽車停擺的時間非常短,減少的尾氣排放有限
空氣汙染主要源於工廠,大量的化工廠,工業工廠會有大量的有害氣體和有害液體排出,會很嚴重的汙染環境,包括對空氣質量的汙染,汽車尾氣也會直接汙染空氣,少量的汽車停擺並不會改善空氣質量


霧霾並不是一時間造成的,而是長時間日積月累導致的,日常生活中汙染源非常多,日常垃圾,工廠排放,都是影響空氣質量的原因
總結:空氣質量是由多方面形成的,水汙染,氣汙染,都會直接和間接的影響空氣質量,所以保護環境從自身做起


色彩車圈


產生霧霾是多方面原因,不能對著一樣去說。

說汽車產生霧霾,就成了霧霾是汽車造成的。

說燒秸稈產生霧霾,就成了霧霾是燒秸稈造成的。……

其實霧霾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是大自然佔主角,工業排放,車輛尾汽次之,其它什麼燒秸稈老百姓用灶做飯幾乎是微乎其微。

今年大面積用燃氣鍋爐取暖估計是霧霾形成的主要原因。雖然:燃氣爐看不清有煙,但是冒的煙氣還是很利害的,只不過這種煙沒有煤煙那麼濃黑罷了。


生之源4


當然有關了,專家說有關就有關,我就是不懂專家是幹嘛的?我想一定是個高級官員,畢竟專家不是發號施令的。我就是想知道這個姓專名家的高級官員你到底是誰?為什麼各行各業都有沒有你的名字出現,你現在已經是貶義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