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都停摆了,可空气质量没什么改善,还和汽车尾气有关吗?

生机-食疗


归根结底是各地发电厂的烟尘累积产生的。你能看出来远处有个发电厂吗?浓烟尘已经覆盖很大面积



运输巨人澎澎爹


疫情当前,全国所有的城市都是实施了不同力度的管控。路上的私家车和营运车明显少了很多,公交车和地铁也减少了班次。开始有人说:汽车都不开了,空气质量也没见的变多好,这种时候出现这种并不和谐的声音实在值得玩味。


其实有关于汽车尾气到底能对空气造成多大伤害一直有着各种各样的阴谋论,但是我真的很不希望这样的言论在疫情当前成为不和谐的声音。空气质量是否变好不是我们看一眼天空就能够得知的,汽车尾气对于空气的伤害不必言说。冰冻三尺,而非停运十天立刻天朗气清,保护环境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希望每个小伙伴都能有自己最清晰的判断力。



温室效应和雾霾


说到环境保护,相信温室效应和雾霾天气是大家最熟悉的名词。先来回顾一下自然课上学习过的知识点: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从而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为该作用类似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所以温室效应。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而雾霾的形成则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城市中有毒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就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和汽车尾气,使用柴油的大型车是排放细颗粒物的”重犯”。



欧美大排量车的真相


这时候一定会有人说,为什么美国人开大排量的车但是空气质量比我们好很多?很简单啊:人少。美国把重污染的工业大多迁址发展中国家。虽然这种做法有悖于全球化的积极面,但是真的对保护国内的环境有好的作用。


上文中我们提到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除了尾气的排放,更多的来源于工业废气。我国的重工业园区数量众多,尽管国家年年加大治理排放的力度,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朝一夕的努力都是再为真正看到效果做的铺垫,轻易地怀疑措施的有效绝不是好事。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关停了河北周边的工厂,首都重见3个月的蓝天吗?



汽车尾气的排放对坏境的伤害有目共睹,但疫情来临时,祖国强大的运输能力为前线和后方的物资供应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凡事都有两面性,如何在其中寻求平衡点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从来都觉得没必要怀疑节能减排的口号,只要去做就好了,后辈们的蓝天还需要我们这一辈人的共同努力。


马头人车库


这叫砖家误国。从初一到现在。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建筑行业更是没有一个开工。空气质量好到哪里去了?前两天的雾霾还是很严重。是不是这次疫情?再打所谓专家的脸。?,


梨园春到836


类似问题前几天看到一个比较绝的回答,说空气污染是因为所谓砖家放屁导致的,建议那些滥竽充数的砖家少出来放屁就会改善的![呲牙][大笑]


阿狸161868000


亲身体验!首先,空气污染和🚙尾气有没有关系?答案是肯定有的。不信的话你带个平板电脑到马路边用个把小时,保证屏幕上有一层厚厚的油滴!因为屏幕上有静电,会对灰尘油雾有吸附作用。其次,你可以到大城市30公里以外的郊区去观测一下天空的颜色,再对比一下城市里的天空,就会发现,30公里的距离外绝对是不同的天空,铅灰色对比浅蓝色!!!


凌云210158849


整体而言,您去数数,每年工商注册工业企业有多少,比十年前翻几番就知道了。你出门走一走,城市扩容有多大,新增企业占地有多少,那一家企业不用电用煤用油,哪一个企业污染会为零,基数太大了,增长太快了,人类是地球上最可怕的动物,一方面不节衣缩食,一方面又要环境美好,怎么可能呢?早晚人类自己研制的“”毒药“”杀灭自己!


无极抱诚子


明显现象:这是一个带节奏的问题

近期因疫情出现了很多目的不单纯的话题,且不讨论在哪些范围,这些话题的目的性非常明确,那就是挑起一些负面情绪使其集中爆发。不否认因过长时间的“宅”会让人失去耐性,会让人逐渐暴躁,此时需要有一个点来引导这种情绪进行平和或者爆发;这些带节奏的话题目的在于引导爆发,其根本目的也就不用点破了。


话归正题:因疫情造成大部分车辆停用,空气质量没有什么改善,这是否说明空气质量与汽车尾气还有关?

面对此类问题首先要思考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空气质量到底有没有改善?发问不单纯是提出一个问题,提问要需要有事实依据,否则则是“泼脏水”的带节奏,是无知且险恶的发问。空气质量的统计有月度标准和年度标准,自疫情全面爆发开始实行管制隔离至今,时间满一个月了吗?综合统计数据尚未公布,那么空气质量“没什么改善”说法的依据是什么,难道只是凭借想象吗?

很显然这一提问没有依据可言,其获得大量点击率依靠的只是现阶段普遍被压抑,而造成大多数人存在的焦虑与烦躁,以此作为武器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制造混乱)当然这一话题多少有些偏离了汽车领域的技术讨论,那么仅在汽车领域讨论汽车尾气排放量,反驳此类说法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冰冻三尺是否为一日之寒?

以占有率最高的汽油动力家用代步车为例,其消耗一升燃油产生的尾气总量超2.4公斤,其中二氧化碳达到2.3公斤,水有数百克,剩下的是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以及颗粒物等。个人名下登记的汽车以2019年的数据显示已经突破2亿台,这些车的平均行驶里程数按照1万公里计算,这道数学题应该是(2.5×10000×200000000=?),算一算吧。

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颗粒物是造成PM2.5超标的主要物质,其他占比较低的物质对于空气质量同样存在破坏。所以处理这些尾气则尤为重要,而处理的方式至少有一种是为大众熟知的,也就是人工林。以目前的技术标准处理一台1.5L/T的小排量汽车,其一年尾气排放量则需要≥1.5亩的人工林,种植成本超过1.2K,那么2亿台家用汽车需要多少投入呢?

很显然净化汽车尾气以及工业排放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长时间积累环绕在大气中的各类排放物,其能否因短时间的汽车停驶出现快速的净化,这一问题似乎是没有争议的。而且停驶部分车辆仅限于国内,而海外的汽车仍然在正常运行。

要知道因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不局限于某个地区的上空,所谓的全球变暖指的是全球的汽车共同排放的尾气在地球的大气中飘散,汽车尾气的有害物质在空气中的传播是没有范围性和区域性概念的概念。


总结:期望汽车尾气净化一蹴而就是反科学的说法,且空气质量近期是否有变化也没有准确的数据可以参考;而即使有小范围的起伏也是正常现象,但这已经不是汽车领域的知识范畴了。曾经统计并公布过数据的少数城市,其汽车尾气排放占全部排放总量超30%,危害程度之大还是显而易见的。

至于能源变革初期针对汽车技术的升级,其原因在于工业作为民生基础不可冒进;但是汽车作为普通人的代步通勤工具,其动力元的变化对于实际用户体验,以及整体通勤效率并无实质性的改变。

所以在汽车电气化则成为改善空气质量的第一步,同时因电气化而加速老旧车辆的淘汰也必然会出现,这是权衡之后的战略规划中的战术,不论能不能接受但为了未来也只能接受了。

目前受排放检测影响最严重的是营运货车,对于货车而言营运成本的提升会带来很大压力,而运输成本的提高也衍生了一些其他问题,所以在道路运输领域有必要占战略中进行战术调整;至于普通乘用车用户,考虑这些问题有什么意义呢?也许真的是大米产量高了吧。




天和Auto


空气质量与汽车尾气有直接关系,全球汽车保有量在8亿左右,而疫情导致的汽车停摆有限,并不会对空气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另外汽车停摆的时间非常短,减少的尾气排放有限
空气污染主要源于工厂,大量的化工厂,工业工厂会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和有害液体排出,会很严重的污染环境,包括对空气质量的污染,汽车尾气也会直接污染空气,少量的汽车停摆并不会改善空气质量


雾霾并不是一时间造成的,而是长时间日积月累导致的,日常生活中污染源非常多,日常垃圾,工厂排放,都是影响空气质量的原因
总结:空气质量是由多方面形成的,水污染,气污染,都会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空气质量,所以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


色彩车圈


产生雾霾是多方面原因,不能对着一样去说。

说汽车产生雾霾,就成了雾霾是汽车造成的。

说烧秸秆产生雾霾,就成了雾霾是烧秸秆造成的。……

其实雾霾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是大自然占主角,工业排放,车辆尾汽次之,其它什么烧秸秆老百姓用灶做饭几乎是微乎其微。

今年大面积用燃气锅炉取暖估计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虽然:燃气炉看不清有烟,但是冒的烟气还是很利害的,只不过这种烟没有煤烟那么浓黑罢了。


生之源4


当然有关了,专家说有关就有关,我就是不懂专家是干嘛的?我想一定是个高级官员,毕竟专家不是发号施令的。我就是想知道这个姓专名家的高级官员你到底是谁?为什么各行各业都有没有你的名字出现,你现在已经是贬义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