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胭脂扣》:痴狂至死的愛與執念,最終只落得兩敗俱傷

感謝您的收藏、點贊和轉發,麼麼噠^*^


2020年,是張國榮逝世17週年,也是紅顏知己梅豔芳逝世17週年。

這對才子佳人的深厚友誼,便起源於這部關錦鵬導演的成名作《胭脂扣》。這部影片是根據李碧華同名小說改編的,從1987年上映至今已經33年了,如今在豆瓣依然有著8.4分的高分。

比起小說,影片人物少了一些算計,添了幾分痴情。加上導演特殊的同性身份,使得他對如花的人物形象拿捏得細膩而完美,鬼似人,人又似鬼。再加上哥哥張國榮和梅姐出神入化的演技,成就了一個經典的愛情絕唱。

再看《胭脂扣》:痴狂至死的愛與執念,最終只落得兩敗俱傷

小說講的是一個在報社工作的記者袁永定,有一天遇到了一個20多歲要登報尋人的女子。在逐步的接觸中,他發現這個女子不是人,而是50年前和一名叫陳振邦的富家少爺吞鴉片殉情的名妓如花。

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的香港,紅牌妓女如花愛上了有錢闊少“十二少”,無奈兩人身份地位懸殊。在遭到家人強烈反對後,如花決定帶著十二少吞食鴉片殉情,結果十二少沒死。在陰間苦等十二少的如花,特地上人間尋人,於是就遇到了袁永定。

聽完故事的袁永定和女友楚娟都很同情痴情的如花,他們也非常想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終於帶著如花來到了“十二少”打工的片場,如花默默認出十二少後,不辭而別。

再看《胭脂扣》:痴狂至死的愛與執念,最終只落得兩敗俱傷

如花堅守執著了50多年的愛情,哪怕她使盡渾身解數,可到頭來還是一場空,這或許就是作者李碧華的觀點。愛情不是人生的全部,沒有必要為了愛情捨棄一切,執著到最後,成了自我的折磨,傷人傷己。

從前,我看《胭脂扣》感嘆於如花對愛情的執著,悲憤於十二少對愛情的怯懦。如今再看,卻發現這愛情的悲劇,不過是如花她自己咎由自取。今天我就準備以如花對愛情的執著為切入點,從她與十二少相識、相戀、相棄的過程,用現代女性思維去探究這部幽怨纏綿的愛情輓歌背後的情感寓意。

再看《胭脂扣》:痴狂至死的愛與執念,最終只落得兩敗俱傷

相識:一旦愛成了佔有和控制,愛早已消失

第一次見面時,如花的初次登場便以男裝亮相,用低沉的男音唱起《客途秋恨》,惟妙惟肖。此時,南北行十二少大搖大擺走進來,如花機靈地把十二少當作女生般調戲。十二少接唱著“愁對月華園”,卻被如花笑稱“哪來這麼多愁”。就這樣,一曲《客途秋恨》輕易地俘獲了少年公子那顆無處安放的心。

再看《胭脂扣》:痴狂至死的愛與執念,最終只落得兩敗俱傷

其實,這一幕在原著中是根本沒有提到的,導演之所以設計瞭如花在初次亮相中唱戲,更像是為女主角梅豔芳量身定製的一般。這戲曲不僅推動了全劇的發展,更象徵瞭如花在愛情中的主導權。

在相識後的第二天,十二少就迫不及待地點名要如花。誰知如花藉口回房打牌,故意刁難冷落十二少。十二少也不退縮,反倒加大了求愛攻勢,一副“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的表白,一張兩百多大洋的原裝大銅床。以至於老鴇不無醋意地說:“我做了二十幾年的老鴇子,從沒見過一個孝子,像十二少這個溫心官人這麼會孝順人的”。

再看《胭脂扣》:痴狂至死的愛與執念,最終只落得兩敗俱傷

認為遇到真愛的如花,終於動了“找個‍‍棲身之處,嫁個好人家”的念想。她深知這不是簡單贖身重獲自由的機會,更是一次身份階級躍升的機會。

她刻意地裝扮成良家婦女,向十二少母親表明真心,可十二少母親則以“乳前龍井”暗示她連做小妾的資格都沒有。深受打擊的如花,也用共同殉情實際行動“報復”十二少的母親,她在十二少母親前的那句“我和正邦是真心的,‍‍不敢計較些什麼”,她哪裡不敢計較,這不過是一番好聽的說辭。既然自己得不到,那任何人也別想得到,包括十二少他自己。

再看《胭脂扣》:痴狂至死的愛與執念,最終只落得兩敗俱傷

一開始,如花習慣了把自己當成獵物。她一面施展出所有美麗的一面,誘惑著十二少,一面當十二少上鉤時,她又用“幹煎甲魚”享受著這種被人追逐時若即若離的刺激。

看慣逢場作戲的如花,卻被這種狩獵關係的刺激衝昏了頭腦,她認為這便是真愛了。殊不知,真正的真愛是兩個獨立的個體,靠著相互的吸引,走到一起。

當愛發生的時候,她又以為自己能控制愛。雖然她從來不說自己佔有十二少,也從來不說自己控制十二少,但她實際卻是這麼做的。在一段戀愛關係中,男人都是佔主動地位,而在《胭脂扣》中,十二少始終置身於被動地位,哪怕是追求如花時,都表現得對如花輕憐密愛,處處言聽計從。

也正是因為如花對十二少的控制與佔有,讓如花對失去這段感情的恐懼愈演愈烈。最終她愛得痴狂,痴狂到要“逼迫”十二少與她共同吞鴉片殉情。

再看《胭脂扣》:痴狂至死的愛與執念,最終只落得兩敗俱傷

相戀:偏執地要求以死明愛,最終傷人傷己

① 被冤枉成負心漢的十二少

說十二少不愛如花那是不可能的,他從一開始對如花就不是那種一夜春宵的態度。他為了如花不顧家人反對,不顧社會眼光,主動放棄了自己的身世,從豪宅搬進了破敗的小屋與如花同居。為了生計,他甘願放棄富家公子的優越生活,去戲班裡做一個跑龍套的小雜役,甚至幫人遞痰盂。哪怕是在殉情時表現過猶豫和退縮,他最終依然聽從瞭如花的安排,吞下了鴉片和放了安眠藥的烈酒。

再看《胭脂扣》:痴狂至死的愛與執念,最終只落得兩敗俱傷

發現十二少被救活的如花,竟然說:“如果他是真心的,救活都可以再死,他偷生,他丟下我一個”。如花錯了,大錯特錯。

活下來的十二少雖然與表妹程淑賢結婚,但再也沒愛過別人。他沒死不是因為他不愛如花,只是因為他怯懦得不敢死,畢竟死亡的恐懼是巨大的。他只能用他自己的方式紀念如花,拋妻棄子,帶著在如花那染上的鴉片,從此了無生趣。

單就十二少本身的行為來說,他已經做出了他表達愛的所有方式。時至如今,又有多少男人願意做到為愛放棄一切,哪怕自己的生命呢?如果只是因為他不敢死,就讓他揹負負心漢的罵名,真的是冤枉至極。

再看《胭脂扣》:痴狂至死的愛與執念,最終只落得兩敗俱傷

② 自私的愛讓如花不擇手段

反觀如花的愛,她痴情於十二少,卻愛得自私和毒辣。袁永定說:“這種女人很可怕。她不愛你猶自可,不幸她愛上你,你別想逃出生天。化身為蒼蠅,她也變作捕蠅草來侍候你。即使重新做人,她的陰魂不肯放過。”

如花唯一一次生氣,就是十二少要跟她分手的時候,她自覺愛情沒了希望,打了十二少一耳光。片刻之後,她又恢復了以往溫柔美麗的模樣。

再看《胭脂扣》:痴狂至死的愛與執念,最終只落得兩敗俱傷

與其說如花愛十二少,不如說如花愛的是十二少背後的身份地位。如果她真愛十二少,又怎會拉著他一起墮落、吸食鴉片呢?正因為愛中摻雜了其他目的,所以如花寧可放棄自己的生命,也要和十二少殉情。她知道十二少不想死,於是除了喂他吃鴉片外,如花還在酒中另下了40片安眠藥,如花一杯,十二少三杯。

很多人被如花寧可放棄一切的痴情所感動,可如花哪裡放掉了一切?她本來就什麼也沒有。相反,十二少有財富、有地位、有未來,卻為如花放棄了財富、身份、甚至自己的生命。

再看《胭脂扣》:痴狂至死的愛與執念,最終只落得兩敗俱傷

要愛人先愛自己,這是很多哲學家給愛情中人的勸告。可如花卻以自殺的方式來證明對方的心意,也許這樣可以體現出她愛得深刻、愛得熱烈,但往往讓十二少感覺到害怕或疲憊。

愛情中,兩個人的感覺應該是輕鬆的,沒有拖累的,如花以死相逼,這樣的威脅簡直愚蠢至極。哪怕他們都能苟活於世,最後也會因這種治標不治本的行為,把愛情逼上死角。

相棄:放下執念,才能真正和自己和解

在小說中,作者並沒有描寫出如花見到十二少的反應。而在電影中,導演卻再現了兩人相見的情景。

如花愛得不純粹也體現於此。當她得知十二少苟且偷生的時候,並沒有死心。反倒是在看見曾經風光無限的十二少,50年後卻變得窮困潦倒,她死心了,也安心了。

她那絕望而冷漠的眼神,像極了當年看十二少當雜役的失落眼神。最後她說:“

十二少,多謝你還記得我。這隻胭脂盒,我掛了五十三年,現在還給你,我不再等了。

再看《胭脂扣》:痴狂至死的愛與執念,最終只落得兩敗俱傷

如花把十二少當年送給她的胭脂盒還給了他,這個胭脂扣,承載瞭如花53年來對愛情的寄託。我覺得其實如花這50餘年的苦等,早已不是因為愛,只不過是她要給自己一個理由,去真正的放棄。一句“我不再等了”既意味著不得不放下,也是慶幸般的如釋重負。所以說,人很多時候的煩惱,並不是因為和外界產生的矛盾,而是和自己產生了矛盾。

再看故事中另一對戀人的愛情。阿楚問袁永定:“你會為我死嗎?”,袁永定回答“不會,你呢?”,阿楚說“也不會”。的確,現代人不輕易去放棄愛情就已經不錯了。

阿楚是那種強勢上進的女生,為了工作,阿楚可以疏於打理和永定之間的愛情,加上理性古板的袁永定不懂得去哄女朋友開心,這讓兩人的感情已經是岌岌可危。但是在經歷瞭如花的事件之後,兩個人才彼此理解,愛情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長久的包容和理解。

再看《胭脂扣》:痴狂至死的愛與執念,最終只落得兩敗俱傷

謹以此文懷念哥哥和梅姐

導演曾經在接受採訪時坦言,他對自己的這部作品不是特別滿意,原因在於兩個時代的愛情觀被弱化了。也正是因為如此,讓這部作品的藝術成就被大打折扣。

但憑著張國榮和梅豔芳賣力的演出,讓本片仍然稱得上是一部經典的上乘佳作。小說作者李碧華也曾經讚道:“張國榮、梅豔芳兩個演員都為電影加了分,劇中人就好比是為他們兩人量身定做的,尤其是梅豔芳,她本身就是又像妓女又像癆病鬼。”

再看這部電影,劇中的男女主角早已不在人世,心中難免多了些惆悵。在哥哥離世的同一年,梅姐似乎沒了主心骨,最終宣告患癌半年便逝世。這樣的結局,為原本就悲情的電影,又增添了幾分傷感。

再看《胭脂扣》:痴狂至死的愛與執念,最終只落得兩敗俱傷

—END—

PS:點個關注,下次再來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