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史新說:唐伯虎構築桃花庵的由來

“桃花塢裡桃花山,桃花山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這是一首千古流芳的《桃花庵歌》,其詩人為明朝的江南才子唐伯虎。

舊史新說:唐伯虎構築桃花庵的由來


愛花之人,古今皆盛。北宋文學家周敦頤在《愛蓮說》種所言:“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可見,能與“陶淵明獨愛菊、周敦頤獨愛蓮”競相媲美的,便莫過於“桃花庵主”唐伯虎了。

世人所愛一物,愛便是所愛之人的情感流露;而所愛之物,便是情感的寄託。正如陶淵明獨愛菊,他愛的便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那一份曠世豁達、悠然自得的情懷;也正如周敦頤之愛蓮,他所愛的便是“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質。


陶淵明之愛也好,周敦頤之愛也罷,其所愛程度都已超脫世俗,為世人之所羨仰。而唐伯虎鍾情於愛桃花,其對桃花之所“愛”,即已超脫了世俗之境界,而且再度昇華了“兩重天”:一重則升化成了唐伯虎身與心的俱然歸宿;二重則升化成唐伯虎“續命”之所在。

舊史新說:唐伯虎構築桃花庵的由來


桃花塢位於蘇州市姑蘇區桃花塢大街,在靠近蘇州古城的西北一角,其正北面約一公處為蘇州火車站,其正東面1.5公里處為蘇州最大的歷史園林《拙政園》。


早在宋朝年間,“桃花塢”便已經文人薈萃:宋熙寧年間,梅宣義在此構築園林,稱之為“梅園”;紹聖年間,章楶在“梅園”南面築成“桃花塢別墅”,後來形成“章園”。而梅章兩人也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之好友。再到後來,元朝的戰亂將“梅章”兩園夷為廢墟。直到明朝弘治年間,著名詩畫家唐伯虎才買下了章楶的“桃花庵別墅”,並且在“別墅”周圍栽下了幾畝桃花,於是這才成了唐伯虎的“桃花庵”。而後來桃花塢的出名也更多的是憑籍了唐伯虎之名氣。


唐伯虎為建造桃花庵,可謂傾其所有。他不僅將多年賣畫的積累全盤托出,而且還向朋友舉債籌借才最終將桃花庵建成。建成之後,桃花庵便成了唐伯虎終日飲酒作畫、把桃言詩的“煙花之地”,正如《桃花庵歌》中所言:酒醒還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酒醉酒醒日復日,花開花落年復年。


這看似一句句瀟灑自如的“庵歌”,殊不知其背後確是唐伯虎“消沉”和“憤世嫉俗”的處世心態。正如詩中所言:“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唐伯虎採用一種“與世孤絕”的方式來對抗不公的命運,這實質上是一場“報復行動”,而這也正是桃花庵的由來。

舊史新說:唐伯虎構築桃花庵的由來


身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伯虎的才華可謂是風騷無及。十六歲時便在文人薈萃的蘇州城考中了秀才頭名,二十九歲時便在南京城考取了鄉試第一名。三十歲時信心滿滿的進入北京科考,結果卻無故含冤,被捲入子虛烏有的科考“鬻題案”。期間唐伯虎被羈押至大牢,而且還被動用酷刑。後來皇帝命警衣衛徹查此案仍無實據,可為了平息輿論,唐伯虎最終仍朝廷革除仕籍,併發配浙江地方州衙為吏。


試想,曹操一代梟雄仍然視才如命,而明孝宗同為帝王卻草菅才子。況且唐伯虎集才華一身,怎堪為吏?於是內心的冤屈和不平,轉化成憤世嫉俗的孤芳自賞,並以此來抒發心中的怨恨,最終建造桃花庵以自我娛樂!對比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