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已向80多個國家提供物資 向世衛組織捐款2000萬美元

當前,疫情正在多國蔓延,3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中國關於抗擊疫情的國際合作情況。外交部副部長羅照輝介紹,中國對遭受疫情的國家感同身受,已經宣佈向80多個國家,以及世衛組織、非盟等國際和地區組織提供緊急援助,包括檢測試劑、口罩等醫療物資。向世衛組織提供了2000萬美元捐款,支持其開展抗疫國際合作。

國際發展合作署副署長鄧波清具體介紹了中國對相關國家的援助情況。目前已分4批組織實施對89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的抗疫援助,現正在制訂第5批援助實施方案。

從援助對象看,既包括疫情較為嚴重的國家,也包括公共衛生體系和防疫能力較為薄弱的國家,還包括歐盟、非盟、東盟等國際組織。中方響應世界衛生組織籌資呼籲,向其提供2000萬美元捐款,用於增強有關國家防疫能力、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等指定用途。

從地域分佈看,中方向28個亞洲國家、16個歐洲國家、26個非洲國家、9個美洲國家、10個南太國家提供緊急援助。

從援助方式看,包括醫療物資援助和醫療技術援助兩種形式。援助物資主要包括檢測試劑、口罩、防護服、隔離眼罩、額溫槍、醫用手套鞋套以及呼吸機等診療設備。醫療技術援助主要採取派遣醫療專家組的形式,開展經驗交流,提供診療建議。此外,許多中國地方政府、企業、民間機構和個人也參與到對外援助行動中來。

鄧波清表示,這些援助方案主要根據當地疫情的嚴重程度、當地醫療衛生條件和醫療物資缺乏程度、有關國家向中方提出的具體援助需求、中國政府自身所具備的能力等因素來確定。具體援助方案,包括物資的品種、數量、雙方職責、任務分工等,由兩國政府協商確定。

此外,中國還與世界各國分享抗疫經驗,提供多語種的防控和診療方案。

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介紹,疫情發生後,中國科技界成立科研攻關組,圍繞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病毒溯源和傳播、檢測試劑與設備、動物模型構建五大方向,設立十個工作專班,以“可溯、可診、可防、可治、可控”為目標導向,加快推進科技攻關。第一時間分離鑑定出病毒毒株並向世界衛生組織共享了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為全球科學家展開藥物、疫苗、診斷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礎,也已經開展了疫苗方面的實質性國際合作。五條技術路線並行推進疫苗研究,重組腺病毒載體疫苗已於3月16日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徐南平介紹,在共享數據方面,中方還搭建了兩個平臺,一是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的“全球冠狀病毒組學數據共享與分析系統”,二是國家生物信息中心發佈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資源庫”,在國內外專家分析研究方面發揮了作用。

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紹,中方根據不同國家的需求,積極與國際社會分享經驗,國家衛健委彙編了最新的診療方案、防控方案等一整套技術文件,及時分享給了全球180個國家1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助力維護全球衛生安全。

國家衛健委和世界衛生組織共同舉辦“分享防治新冠肺炎中國經驗國際通報會”,全球77個國家和7個國際組織代表參會,10萬餘人在線觀看。中方還派遣了防疫醫療衛生專家組赴相關國家提供援助。目前,已經向意大利、塞爾維亞、柬埔寨等國家派遣專家組,正在籌備向其他受疫情影響的國家派遣專家組。

此外,在中方的倡議下,中國-東盟新冠肺炎問題特別外長會議在老撾成功舉辦,中日韓舉行了新冠肺炎問題特別外長視頻會議,中韓專門成立了應對疫情的聯防聯控合作機制。

此前,在中國抗疫最艱難的時候,國際社會給予了寶貴支持,170多個國家領導人、5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負責人向我國領導人表示支持和慰問,79個國家和10個國際組織為中國人民抗疫鬥爭提供了大量援助。(北京商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