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價8000萬的蘇35不要,認準單價2億的陣風,印度看上它哪一點?

戰略論


印度之所以選擇陣風戰鬥機,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法國達索公司願意轉讓相關的技術,並且在印度生產陣風戰機。第二:東方強國已經購買了蘇-35,如果印度也裝備蘇-35的話,那就沒一點優勢了。

達索公司願意轉讓相關的技術

一直以來,印度的航空工業基礎就比較薄弱。好不容易有了LCA戰機的研製計劃。歷經十數年艱苦,終於順利服役了,但卻被印度海空軍嫌棄。如今引進陣風戰鬥機,可以得到達索公司轉讓的相關技術。這對急於提升國內航空工業實力的印度來說,是具有很大的誘惑力。先不論,印度的航空工業什麼時候可以消化,吸收這些技術。雖說達不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目的,但有總是比沒有強的。


此外,陣風戰鬥機的性能不比蘇35差多少。且印度要求達索公司對陣風戰機航電系統中的導彈告警系統,雷達干擾設備,頭盔顯示器,紅外探測器,電磁誘餌設備進行了升級。如果真的如此的話,那印度版的陣風性能肯定不會差到哪去。另外,陣風戰鬥機的發動機也被用印度要求改進,主要是適應高原環境。

東方強國也引進了蘇35,如此一來,印度的主力戰機將沒有一點秘密可言。

東方強國也引進了蘇35戰鬥機,必然對其性能瞭如指掌,肯定有如何對付蘇35的方法。如果印度也採購了蘇35,那與東方強國的較量中,將不佔一絲優勢。而印度先進戰機的採購計劃,就是為了抗衡東方強國,又怎麼會購買和其同款戰鬥機呢?所以說,基於這個原因考慮,印度也不會採購蘇35戰鬥機的。更何況,印度使用俄系武器,估計已經夠了。蘇30MKI的妥善率一直居低不上,俄羅斯還一直推卸責任。

從這兩方面來看,印度不選蘇35也在情理之中。


江山何沉


蘇-35和陣風,印度選擇哪個,根本不是技術上的原因,而是需求和生產上的考慮。而且,你還得考慮印度國情!




陣風和蘇-35,同屬傳統分類裡三代半戰機,技術水平差不多。兩者都擁有“飛火推一體化”系統,也就是實現了飛行、火力、發動機動力三種控制系統結合;都擁有電子掃描的相控陣雷達,陣風是RBE-2-AA型有源相控陣,蘇-35是無源相控陣。但是,蘇-35還有不少高大上配套,包括""分佈式光電孔徑系統"(EODAS),L波段襟翼雷達,推力矢量發動機等。由於配置強、機體大、規格高,蘇-35中遠距離戰鬥力、近距離格鬥能力、對地突擊能力,都比陣風強點。





但是,蘇-35太大,配置太全,所以數量也不可能太多。而且,蘇-35的結構,是全新的!根本不是印度現在蘇-30MKI可比。俄羅斯生產蘇-35,對原有生產線調整幅度了,都快趕上生產蘇-57了!而現在,工業水平非常低的印度,要改產蘇-35,那真會要了親命!如果真的生產蘇-35,就算只是拼裝,印度一年裝不了5架!那整個換裝計劃,就無法進行了!再說,俄羅斯也不一定給印度,蘇-35的生產許可證。如果直接買的話,俄羅斯自己,一年產量也很有限。這個時候,如果法國同意給印度生產線,那麼陣風就有優勢了。



印度空軍,現在還有50架幻影-2000,62架米格-29,65架米格-27,117架美洲虎,以及174架"老掉牙"的米格-21。這些雜七雜八的飛機,都亟待更換!指望量產蘇-35替代,基本白日做夢!另外,印度還在對巴基斯坦進行戰備,印巴邊境還需要大量戰機存在。中型機戰鬥力尚可,保障方便,使用成本較低,顯然還是需要的。所以,印度搞了"MCA計劃",也就是中型戰鬥機方案。如果都搞成重型,不合適!




另一方面,就更有印度特色了!你覺得印度是在買武器,其實他也是在搞外交。買誰的武器,就拉近跟誰的關係。印度一直在東西方之間,搖搖擺擺搞平衡。以前買攻擊機,買了蘇聯米格-27,就必同時買英法"美洲虎""……買戰鬥機,買了蘇聯米格-29,就必買法國幻影-2000……現在印度已經有了250架,俄羅斯的蘇-30MKI了,還可能繼續買大量俄國戰鬥機麼?還會進俄國生產線麼?當然要馬上轉頭買西方的!前段時間,美國為了印太戰略,拉攏印度,說要給F-16生產線。所以,印度不買陣風,也得買F-16,總之俄羅斯飛機是不可能了。下圖為已經很龐大的印蘇-30MKI機隊。



軍火交易,從來是先政治,後技術。對於印度這個國家來說,更是這樣!


軍事作家陳曦


俄羅斯的蘇35全世界就兩個像樣的國家願意購買,蘇35質量到底怎麼樣只有這兩個國家最有發言權,蘇式戰機被摔的概率有多大經常在國際新聞裡可以看到,印度拋棄8000萬的蘇35花兩個億買歐洲戰機肯定說有原因。

8000萬買蘇35說良心話不如同樣的價格買F35

,F35印度想買美國不一定會願意賣,購買歐洲的陣風也是印度不得已而為之,在利比亞戰爭中陣風戰機出盡了風頭,良好的操控性和強大的對地、對空打擊能力有目共睹。買戰鬥機不是買菜可以圖實惠圖便宜,在戰爭中誰的戰鬥機優越誰就控制了制空權,有了制空權就可以操控戰爭的節奏把握戰機給對手狠狠的打擊。

蘇式戰機已經是小眾機型不是國際戰鬥機主流

,全世界只有為數不多的國家裝備了俄羅斯的蘇式戰機,誰也不敢拿國防安全開玩笑,用一句俗語;一寸長一寸強。


觀經濟


首先印度的採購計劃是中型戰鬥機,Su-35是重型戰鬥機,壓根就不是印度需求的方向,所以不要看誰重就覺得一定要買誰。而且這個單價其實敘述的也有問題,“陣風”戰鬥機的合同不僅僅採購戰鬥機本身,還帶著一系列其他的項目。下圖為印度中型多用途戰機(MMRCA)計劃,從左到右以此是陣風、颱風、 F-16C/D、 F/A-18E/F、JAS-39、MiG-35

第一個問題:印度的中型戰鬥機需求

印度採購的這批“陣風”戰鬥機可以追溯到1999年,當年印巴卡吉爾衝突中印度的二代的Mig-21/23/27在對地精確打擊方面表現極差,落後的航電和飛控導致這些二代機在生存能力和精確打擊方面不能夠同時兼顧,最終印方以法國“幻影-2000H”戰鬥機使用精確制導彈藥才成功解決問題。此次衝突對印度空軍作戰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先進戰機及多用途戰機的引入成為印度空軍當下的目標。另外,考慮到印度方面在80年代採購的“美洲虎”攻擊機、Mig-27ML攻擊機、幻影-2000戰鬥機、米格-29戰鬥機都將會在2015年左右陸續達到服役期限,所以印度在1999年提出以98億美元採購126架中型戰鬥機替換上述老舊的機型,與未來大批量的Su-30MKI構成“中重”搭配,這就是所謂的中型多用途戰機(MMRCA)計劃。下圖為參加卡吉爾衝突的印度Mig-21s戰鬥機

這個計劃直接表明印度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要重型戰鬥機,他在有了Su-30MKI的前提下要的是中型機,所以不管Su-35有多好有多厲害根本就不是印度要考慮的產品。考慮到印度本身的LCA計劃充滿了太多的變數(其實LCA只是輕型機),所以印度最終決定還是從西方國家直接採購成品並引進生產線。2002年該計劃正式開始招標,至2012年正式決定126架的訂單花落法國達索“陣風”。下圖為印度LCA戰鬥機,前後歷經了40年的研發,但最終仍然沒有得到印度國防部的認可

為什麼選擇達索的“陣風”呢?既然印度的中型機目標非常明確,那麼可供印度考慮的機型就非常少了,當時除了“陣風”之外只有歐洲EF-2000“颱風”、俄羅斯Mig-35、美國F-16IN和 F/A-18E/F、瑞典JAS-39“鷹獅”這6種機型。按照印度的要求,新中型機必須具備有以下“硬指標”

  • 20噸以上最大起飛重量

  • 具備精確制導彈藥投擲能力(卡吉爾衝突的教訓)

  • 配備地形匹配和先進衛星導航系統(印巴交界處處於高原,地形複雜)

  • 具備空中加油能力

  • 具備數據鏈系統等等

這樣瑞典JAS-39“鷹獅”因為只有17噸最大起飛重量被首先淘汰;美製F-16IN,考慮到在此之前印度沒有美製航空裝備的是用經驗,加上巴基斯坦先於印度裝備F-16(F-16C/D Block52),無論使用還是維護都比印度經驗多的多,對手掌握自己武器的情況這是很大的忌諱,所以F-16IN被踢出局;美製F-18E,除了沒有美製裝備是用經驗的問題之外,F-18E沒有配備紅外搜索和紅外跟蹤系統,不滿足印度的要求,所以也被踢掉。而俄羅斯的Mig-35,一方面是印度並不想將自己的技術裝備全依賴俄羅斯,另一方面Mig-35只是Mig-29的升級版,而且當時Mig-35根本沒有訂單,印度此時選擇Mig-35勢必會將研發成本也承擔,所以Mig-35也被放棄。下圖為瑞典JAS-39“鷹獅”和俄羅斯Mig-35

最終“颱風”和“陣風”進入最終決賽,考慮到印度極為注重多用途能力且“颱風”是多國聯合研製(後勤保障方面困難),所以最終印度在2012年選擇了法國達索公司的“陣風”戰鬥機。除了“陣風”的極大的作戰半徑和極強的多用途能力之外,印度空軍原本就保有達索公司的“幻影-2000H”型戰鬥機,使用起來更為“順手”,彈藥也可以通用。按照計劃印度將採購126架“陣風”戰鬥機並在未來續購60架,最終達到186架。下圖為EF-2000“颱風”,很遺憾被淘汰

原本在這個事情已經基本定了,但是之後印度宣佈終止中型多用途戰機(MMRCA)計劃,印度方面並沒有給出原因。但是我們推測,一方面是1999年的98億美元和2012年的98億美元根本不是一回事,即便印度後來將採購計劃增加到120億美元,但是嚴重的貶值使達索根本無法將“陣風”的成本控制在9000萬美元左右(法國自用的“陣風”都達到1.01億美元的飛離成本)。所以達索為了“有利可圖”將報價提高至180億美元以上,之後再次上漲到200億美元,遠遠超出印度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印度方面要求達索可以轉讓技術實現印度本土化生產,但是達索考慮到印度之前的“劣跡斑斑”的飛機制造和維護水平,印度本土生產的戰機根本無法達到印度方面提出的質量保證要求,所以也拒絕了。最終這件事情等於雙方“崩了”。下圖為“陣風”戰鬥機,也就是中標機型

但是印度的戰機在不斷老化,事故率越來越高,大量戰機因事故墜毀,幻影-2000、Mig-29也臨近壽命,所以印度還是急需補充新的中型戰鬥機。這樣印度還是要去找達索繼續採購“陣風”,只是訂單數量銳減至36架成品,後續的不會再繼續採購。這樣就形成以Su-30MKI和“陣風”搭配,將原有的Mig和幻影繼續升級使用。至於重型機方面,Su-35確實是一個選擇,但是現有的Su-30MKI已經能夠滿足實際使用需求,而且多年的適應已經成功解決包括高溫高溼的維護、矢量發動機等問題,既然各方面成熟了就沒有必要再重新採購Su-35。所以“陣風”對印度的意義顯然是高於Su-35的,而且法國給印度的“陣風”是可以攜帶戰術核武器的,對巴基斯坦和中國構成空中核威脅。下圖為印度Su-30MKI,數量達到260架

第二個問題:採購價格

這36架“陣風”戰鬥機總合同78億歐元,所以很多朋友喜歡算數學題,用78÷36=2.14億美元的單價,所以繼續得出印度是“腦殘”的結論。但是這裡不要混淆概念,軍購的合同從來都不僅僅是購買飛機本身,和飛機相關的一些列包括維護保養和訓練都是算在合同內的,所以簡單做除法這種計算方式是大錯特錯的。這78億歐元到底有什麼:

  • 32.4億歐元“陣風”戰鬥機裸機

  • 7.1億歐元配套武器

  • 17億歐元整合以色列裝備(頭盔、雷達、顯示系統)

  • 18億歐元輔助性用品

也就是說真正用於採購“陣風”戰鬥機本身的價格只有其中32.4億歐元,單價9100萬歐元,而題目中所提到的8000萬美元的Su-35也只是指“裸機”價格。所以要比較的話應該是用9100萬歐元和8000萬美元去比較,而不是用2.14億歐元去比8000萬美元。如果印度從俄羅斯購買Su-35,除了基本的8000萬美元單價的“裸機”之外,坑定要買導彈、配件、額外的發動機、維護、訓練等等,如果簡單做除法的話呢麼可不止8000萬美元一架,恐怕2億美元都不止。所以大家計算國際軍火合同的時候全完不要直接用總價除數量,這根本就是錯誤計算方法,直接忽略了合同裡的其他“套餐”內容。


雛菊西瓜Peterpan


因為蘇35就沒有參加競標,自然也不會被印度選中。

關於印度與法國間的陣風戰鬥機交易一直被軍迷所關注,對於印度耗資78.78億歐元購買36架陣風的天價交易,中國軍迷極盡奚落諷刺之能事,嘲笑印度被吊凱子。

法國為印度生產的首架陣風已經試飛,完成測試後將於明年交付首批。其實對於陣風的“天價”,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具體情況筆者會在後文分析。

而在中國購買了蘇35後,中國軍迷更是把兩者的交易進行對比,中國以20億美元購買24架戰機(俄羅斯方面聲稱是25億美元),合同交易單價8000萬美元,僅是印度購買陣風交易單價的三分之一,更坐實了印度被釣凱子的嫌疑。也有熱心軍迷朋友替印度操心:印度幹嘛放著便宜的重型三代半蘇35不要,而去購買昂貴的中型機陣風?

畢竟印度是蘇/俄製戰機的傳統用戶,擁有一支240架規模的蘇30MKI機隊,如果再引進與蘇30MKI系出同門的蘇35,不但可以輕車熟路,而且可以簡化後勤,可謂是名正言順。

那麼印度為什麼“棄明投暗”、置蘇35而不顧卻買陣風呢?原因有如下幾個:

1、最根本的原因,當年印度啟動戰機招標,蘇35壓根就沒有參加,所以也就不可能被印度選中。

2001年,為了替換老舊的米格21,印度方面啟動多用途戰鬥機採購項目,項目代號為MRCA,總購買數量為126架。2006年印度將該項目變更為中型戰鬥機採購計劃(MMRCA),共有陣風、颱風、超級大黃蜂、F16、JAS-39及米格35六種機型參加競標。從該項目的啟動時間看,蘇35就不可能參加,因為蘇35於2008年首飛,2014年首批服役,根據就趕不上報名。另外,印度此次招標機型為中型戰機,蘇35這樣的重型戰機不符合報名條件。

2、即便單純的比較價格,陣風與蘇35相比並沒有網友想象中的那麼貴。嘲笑印度被釣凱子的中國軍迷很少去了解這筆交易的細節,如果詳細瞭解一下,印度購買陣風的價格非常合理。印度購買陣風的交易細節如下:

1、裸機價格:36架陣風34.2億歐元;

2、基地設施建設和後勤保障成本:18億歐元;

3、根據印度空軍需求進行修改的成本:17億歐元;

4、配套武器裝備的採購成本:7.1億歐元;

5、基於績效的後勤保障成本:3.53億歐元。

西方國家間的戰機交易一般比較複雜,除了戰機,還包括配套武器、培訓、維護甚至技術升級。如果單看裸機價格,印度陣風的單價在不到1億歐元,參考卡塔爾、埃及的購買陣風的交易,這個價格非常合理。即便與中國、印尼購買蘇35的交易對比,也不算離譜。

3、陣風多用途性能出色,尤其是對地打擊性能優於蘇35,滿足印度需求。

陣風號稱“萬能戰機”,對空、對地性能完善而均衡,特別是能夠使用“風暴陰影”巡航導彈,具備對巴基斯坦及我國縱深的精確打擊能力,這是印度亟需的。蘇35作為綜合機動性能排名第二的戰機,長於制空作戰,尤其是格鬥能力,但是在對地打擊方面與陣風差距較大。從整體性能來說,陣風優於蘇35,印度的選擇沒毛病。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陣風戰機的價格確實相當昂貴,但是沒有什麼想象那麼高,印度是頭一次引進陣風戰機,那麼購買的不僅僅是戰績,還包括了大量配套系統等等,比如地面維護設施以及配套彈藥等等,簽訂的是一攬子式的合同,不僅限於戰機本身,戰機本身的價格不高,主要花費在其他方面,包括軍事基地的建設費用。

關於蘇35的價格 不是那麼簡單的就是8000萬,許多費用沒有記入的,我軍已經擁有了蘇27戰機等,維護配套等系統可以考慮多少,價格自然要便宜許多。

目前印度自己組裝生產的蘇30,如果把所有費用加起來,那麼費用價格也在1億8000萬美元左右,印度想以8000萬美元的價格引進蘇35,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印度引進陣風戰機屬於一種無奈吧,最早這個項目 想為自己的蘇30找一個低檔搭配,蘇30屬於重型戰機,印度決定尋找一款中型戰機來帶來輔助,結果項目拖的時間太長了,最終的價格去談上來。

蘇35沒有與陣風進行什麼競色,當時還沒有研發成功,沒有參與印度的這個項目競標,且所招標的項目是多用途戰績,而不是一款制空戰機,蘇35並不符合這一要求,自然沒買。


麥田軍事觀察


印度買法國的陣風戰鬥機,看上的不是陣風戰鬥機,而是法國這個國家。就好比和人做生意,有時候看上的不是他的產品,而是他的為人。印度究竟看上法國的哪一點了?很簡單,法國是一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法國是一個工業體系完善的國家,法國有獨立的軍事體系,法國是歐盟核心的國家。

印度可以通過和法國的一單陣風戰鬥機的合同,徹底開啟和法國拉近關係的序幕,在美國和俄羅斯之外,再和一個常任理事國搞好關係,這樣一來,印度就在美俄歐都有一定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了,這對印度而言,絕對不是幾百億歐元能夠代替的。因此,印度購買法國的陣風戰鬥機,一開始就是政治交易,而不是軍事交易。

從適用性來看,印度更應該購買蘇35S戰鬥機,價格比陣風便宜,但是戰鬥力比陣風強大太多,陣風M戰鬥機現在都沒有批量更換相控陣雷達,雖然研發成功了RBE-2AA相控陣雷達,但是並沒有大規模列裝這種雷達,現在的大多數陣風依然是PD雷達,且陣風的雷達孔徑尺寸有限。蘇35就不一樣了,他的雷達尺寸非常大,功率非常強,雪豹E無源相控陣雷達號稱可以有400公里的發現距離,非常的強大。

蘇35的航程、發動機的推力以及推力矢量等方面,都比陣風佔據很大的優勢,而且蘇35的機動性更好,因此不論怎麼看,蘇35S都是比陣風先進一個檔次的飛機,法國的陣風之所以賣的貴,主要因為人家是歐洲貨,現在歐洲的軍貿武器都貴的出奇,每一單都跟要宰人一樣,沒辦法,歐洲賣的不是軍火,是政治,是讓你有機會可以和我做朋友的途徑。

所以,印度選擇了陣風,拋棄了蘇35S,並且很可能在未來的印度航母上繼續裝備陣風戰鬥機,但是不得不說的是,這樣的行為永遠不會讓印度真正成為軍事強國,這種在大國之間到處要價的行為,也最終會被大家拋棄,因為誰也不會真心想和你做什麼朋友,都是國家的戰略利益使然,除非你自強不息,否則別想超過人家。


海事先鋒


印度空軍的蘇–30MKI與英國皇家空軍的“颱風戰鬥機”進行對抗演習,當然“宗主國”也有向印度推銷“颱風”的意圖,可是對於印度空軍來說“颱風”不是啥好的選擇,這飛機是多個國家參與研製的,也就是說將來在後勤保障方面要向多個國家尋求售後服務,如果那個國家的飛機零部件不能及時提供,就會造成飛機的停飛,印度空軍的戰鬥機型號本來就繁雜!已經是後勤保障部門的噩夢了...所以,確實不宜購買“颱風”。

印度空軍是世界上最大的戰術空軍,擁有270多架蘇–30MKI重型戰鬥機,海/空軍加一塊有近100架各種型號的米格–29中型戰鬥機、法國幻影–2000中型戰鬥機也有近70架在役,還有不少米格–21輕型戰鬥機,自己研製的“光輝”輕型戰鬥機若干...從繁雜的機型就能看出印度自己是不能製造先進的第四代戰鬥機的。
印度空軍的幻影2000戰鬥機,是在1990年代初大量購進的,服役期間也進行了升級,印度空軍拿它當成戰術轟炸機用,前幾個月印巴空軍交手時還進入到巴基斯坦境內投擲精確制導航彈。
雖然是自己不能製造先進戰鬥機,但這不妨礙印度空軍的較大數量和紙面上的先進性,可問題是購買的戰鬥機到了使用年限就要更換,目前印度空軍除蘇–30MKI算是比較年輕外,中型戰鬥機:米格–29和幻影2000都已經使用了近30年的時間,必須要有新機型替代才行,否則就會斷檔。


由於巴基斯坦空軍裝備了上百架的“梟龍”戰鬥機,在中型和輕型戰鬥機方面對印度形成了局部優勢,印度空軍為了重新壓過巴基斯坦,在中型戰鬥機的選型上頗下了一番功夫。

目前世界上成熟的中型戰鬥機並不多,前面提到的歐洲聯合研製的“颱風”、美國的F–18/16、法國的“陣風”、俄羅斯的米格–35、殲十C...“颱風”、殲十C印度不會考慮,米格–35雖然是米格–29的升級版,但卻是這些中型戰鬥機當中最差的,俄製戰鬥機的壽命短印度也是領教過了!美國的F–18/16雖然開出的條件“誘人”,問題是印度幾乎沒有用過美國的戰鬥機,在後勤保障方面、機載武器彈藥方面還需另外花一大筆錢,這就太不划算了!


唯一入印度“法眼”的也就剩“陣風”了,印度之前為了讓武器購買多元化,在大量採購蘇/俄戰鬥機的同時也採購了不少法國的幻影2000戰鬥機,通過幾十年的使用在整機的中等級別維修/維護方面還是有一套心得體會的,而“陣風”戰鬥機同幻影2000一樣,都是“達索公司”的產品,在後勤保障這一塊只需適當升級就可以了,更主要的是目前幻影2000所使用的航空彈藥“陣風”也能使用,這又可以省下一筆錢!

實事求是的說“陣風”戰鬥機紙面上要比巴基斯坦的“梟龍”戰鬥機整體作戰能力上要強!印度購買它也是此目的,雖然採購數量上不能同“梟龍”的數量相比較,但若能形成1:2的優勢也能保持在中輕型戰鬥機方面上的平衡,當然這只是印度的想法!


蘇–30MKI這樣的重型戰鬥機又能怎麼樣?!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而非一兩件先進的武器!

總得來說“陣風”對於印度空軍來說是剛性需求,不買也得買,雖然價格上要比美製戰鬥機貴了許多,不過算上後勤保障和武器彈藥綜合費用還是略划算的,自己製造不出來先進戰鬥機、還要面對別國的先進戰鬥機,在國家安全上考慮也只能虧就虧點吧。


皇家橡樹1972


印度只能選擇陣風,蘇-35不是印度的選項。

首先,印度購買陣風,是出自126架中型戰鬥機採購項目,這個項目的要求是取代老舊的米格-21、米格-27和幻影2000戰鬥機,印度的米格-21偏向於要地防空、米格-27用於對地攻擊而幻影2000是一款多用途戰鬥機,也具備強悍的對地攻擊能力,前不久還用於對克什米爾的地面攻擊。(印度空軍裝備很亂,需要多功能戰機將它們一併取代)

值得強調的是印度版米格-27,這是個亟待更新的龐大機群,印度自己組裝的米格-27就高達165架!而且,部分印度版米格-27還換裝了法國航電設備,比如龍舌蘭雷達,使其具備了一定的反艦和空戰能力。一言以蔽之,印度購買陣風是看中了它的多用途能力,計劃用一款陣風替換掉部隊裡雜亂的裝備,這是俄羅斯的蘇-35無論如何都滿足不了的。

(米格27戰鬥機是印度空軍對地支援的主力,數量龐大且面臨退役檔口)

蘇-35到底是一款空優戰鬥機,它的雪豹E雷達和AL-35 FM矢量發動機,分別賦予蘇-35超機動能力和400公里左右的探測能力,近距格鬥和超視距空戰性能直逼五代機!按照蘇霍伊自己的話說,除了隱身能力欠佳之外,蘇-35的性能絲毫不亞於F-22,這種對比本身就說明蘇-35就是一款性能單一的四代半戰鬥機,根本無法滿足印度的多用途需要,因此毫無疑問的被淘汰了。

(單座重型戰鬥機蘇-35不是印度中型戰機計劃的選項)

反觀陣風,簡直就是一款多面手神器!空中格鬥、對地攻擊、偵查、核打擊(F3型)、做艦載機(M型)、反艦等任務都能交給陣風戰鬥機。法國給出的性能列表顯示,它甚至還可以攜帶特製導彈攻擊低軌道衛星。由此可見,一款陣風就能取代印度空軍大部分即將退役的戰鬥機了,因此印度很願意買。

(陣風雖然外表威武,但它到底是一款中型戰鬥機,印度買的是雙座版)

此外,不要忘了這個126架戰機招標計劃,面向的是中型戰鬥機,而蘇-35戰鬥全重高達35噸,很多用途和性能與蘇30MKI是重疊的,從一開始就被排除在外了。而陣風雖然也是雙發戰鬥機,但是戰鬥全重僅24.5噸(C型),艦載版(M型)的陣風稍重,但也只有24.5噸而已,可見它就是一款中型戰鬥機,符合印度的裝備計劃。(雙座的米格21和蘇30MKI)

最後一點,印度購買戰鬥機偏好雙座型,已有的蘇-30MKI、自用的光輝LCA和米格-29K等等都是雙座版,它求購的陣風也同樣是雙座版。印度當初參與T-50項目,並計劃購買100多架的印度版蘇-57(FGFA),也全部都是雙座版,這就讓蘇-35更加沒戲了,因為它只有單座版。

(雙座的米格29K)


兵器世界


錢走錯路,犯錯誤,什麼價錢買什麼貨,底價買好貨,高價買差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