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躬耕河南南阳?

南阳崛起之路


提问的人就有问题,提问的强行给别人灌输诸葛亮躬耕于今天河南南阳的观点,可见提问的人是心虚的。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自诉的“躬耕南阳”中的南阳和今天的南阳是两个概念,诸葛亮说的南阳是指南阳郡,当时管辖的范围,包括今天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一大片的区域。今天的南阳指的是南阳市,是曾经南阳郡管辖的宛县,比宛县大一些。据说南阳郡和现代的南阳市,它的范围不一样,差别很大。


诸葛亮真正躬耕的地方,在今天的襄阳隆中。因为襄阳城是荆州的治所,襄阳城西20里的隆中是诸葛亮在隐居地,但诸葛亮在襄阳广交朋友。所以诸葛亮虽然在隐居,依然可以了解到很多的时事,才能准确地写出《隆中对》,三分天下。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旅游业还不是很发达的时候,河南南阳市一直承认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隆中。但是在90年代开始,南阳方面有部分人想否定这个历史,那当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任何编造历史的人都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目前主要是南阳部分网友在网上发帖,他们根本不知道历史,甚至学历很低,想通过搅浑水就来改变历史,很显然打错了算盘。他们太看不起这帮研究历史的人了,我希望他们能够悬崖勒马,早日收手,免得成为历史的罪人。


襄阳甜


南阳地理位置不错,北距东汉首都洛阳极近,是首都向南的关塞要冲。南距长沙,南京,荆州要地不远,诸葛亮对时事了如指掌,在南阳隐居,乘势而动,才有了之后的三顾茅庐,三分天下。



李国强律师


诸葛亮可没说过躬耕河南南阳,他只说过躬耕于南阳,按东汉的地理划分是躬耕于荆州南阳郡,而且现南阳市在元代才命名的“卧龙岗”因前期无历史记载,后期躬耕地证据不足,并没得到国家及文史界的认可,国家给南阳“卧龙岗”景区的定义是诸葛亮纪念地,既不是故居更不是躬耕地。


阿东20200202


读《出师表》有感,顺便回答问题!

烟雨蒙蒙的季节

钟鼓敲响了大汉的挽歌

我只是一介布衣

却要在南阳等待

卧龙没有龙

只有一生的追逐与无奈

姜尚江边直钩垂钓

钓来八百年的基业

我于卧龙

命定的是天下三分

不是我不求闻达于诸侯

而是我只能在南阳

与皇叔牵手

金戈战戟

铁马冰河

待到烟云消散

天下还是那一片天下

江山却不是原来的江山





带你望天涯


地灵人杰,相聚于山环水绕。


用户1325252595835


前提从何来?谁定的是河南南阳?先入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