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一直减负,但家长孩子感觉负担越来越重。大家怎么看?有高招吗?

北京三闲


孩子进λ社会以后的核心竞争力,往往取决于孩子能力的高低。而能力的高低又往往取决于孩子所接受的教育和学业成绩。包括能力,品行,态度,性格等。要想使孩子具备这些优良素质,在孩子学习期间没有一定的学业负担,是不可能塑造的。

至于学业负担的重与不重,得看一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态度。为了提升孩子的能力发展而布置的一些作业是必要的。但一些地方、一些学校、一些老师单纯的为了提升老师的教学成绩,而所布置的过多的作业,可称之为学业负担过重。这种现象,目前的社会中又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教师的职场生涯中也存在着职业的竞争力。

为了避免出现首位的孩子学业负担过重。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具体的学生作业标准细则进行规范,学校不折不扣的去执行,可避免这种现象。当然要更好地把握这种尺度,与一个学校的校长的素质是息息相关的。一个好校长能把握教育、学校发展的方向,他就能够适当的去管理好学生的学业负担情况。

总之,学业重与不重的这种论调,要分两面来看。一方面,如果是为了提升孩子的核心能力而布置的一些作业是有必要的,需要坚持。另一方面,如果老师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职业成绩,而过多的布置的作业,则是不适当的,需要规范和引导。



云起空谷


首先要明确,教育部对于学生“减负”颁布了相关《十条禁令》来重申。

追究“负”的产生根源:考试与升学压力。

增“负”的原因主要是:(1)考试科目多,内容丰富,难度偏大。现今中考成绩由12个学科的考试成绩的总汇。(2)考试质量考核评价与教师绩效、各种奖励挂钩。(3)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的。(4)学生自身智力能力不够,学习跟不上,每天每节都有知识、作业的“欠账”,导致“负担”加重。

自律好,目标明确的学生,“负”却没有多大存在感。因为他们会把压力化为动力。


小花圃


形式主义的减负,口号减负,自然越减负担越重。比如一个胖子要减肥,制定了一整套方案,喊了好几天口号,却没有实际行动,只会增加体重。

如果是真的减负,请把课程难度降下来:请把小学的英语和方程还回初中,请把初三的某些数理课程还到高中,请把微积分还给大学。

如果是真的减负,请把下午第三第四节课还给学生,请把过去的兴趣小组、活动课还给学生。

如果是真的减负,请把作业量减下来,不要上面规定每天两小时作业总量,到下面就变成每门课不超过两小时。

如果上面的几点都能做到,请问有什么负是减不下来的?那么领导们真的认真考虑减负了吗?


俊190277973


外语科目减掉,作为选修课,外语在整个学习生涯占了多少时间精力相信大家都清楚,有些偏科生天才就倒在外语上,大部分学生学的外语在走进社会中都好无用处。

另外思考个问题,这些年清华北大和国内大学的优秀学子外流严重跟外语有直接关联的,试问外语不好的还敢出国不回吗,

强烈要求去掉外语为造修课,这样也能截留大部高端人才


黄金斑馬


全民焦虑。教育该反思了,社会价值导向不变,这种恐慌焦虑就无法消除


用户629055611556


都闲到培训班去了😁 都独苗 还不精贵着养


金色秋香易之我行我素


中国教育问题太大,长此以往下去后果不堪设想。都成“教育产业”了!一切向“钱”


闲的没事不生气


不读书最轻松,移民去美国吧,香甜的空气。


宅神62939383


取消中考,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


无以言表


首先教育减负这个命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在目前的社会,每个人都只有拼搏才能向上走的。好的学校就那么一些,你学校减负了。家长们只会课外去求学。如果真的完全减负,只会造成颓废的一代,日本,美国等国外的已经有例子的了。所以个人觉得国家别在提什么教育减负了。而是应该想想怎么让教育资源更加的平衡。让寒门也能有机会出状元才是应该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