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蹭网”刷爆朋友圈,古往今来:读书不吃苦,生活苦上苦!


寒夜“蹭网”刷爆朋友圈,古往今来:读书不吃苦,生活苦上苦!

最近这段时间,让小约揪心的还有那寒门学子们为了坚持学业的种种艰辛。

一盏昏暗的灯,一张破旧的桌,一个少女低头认真地写着作业,更有角落里蹲着陪护着的老父亲。相信不久前,大家也曾被河南洛宁这位14岁的少女刷屏。

家中没有网络的少女,只能在寒夜里,到村委会蹭网学习。让人动容的是这份艰苦环境下为了学业拼搏的精神,和那默默守护的父爱。当然,为了网课不辞艰辛的不只有这位14岁的河南少女,还有四川那为了网课信号徒步五六小时,攀上山崖就为了不落下一节课程的16岁女孩,以及那位在霭霭雪山顶上认真做笔记的西藏女学生无不让小约动容。

古有凿壁借光,小约本以为那代表的是旧时代的无奈,而今,却又让小约见证了这时代寒门学子的勤勉。

寒夜“蹭网”刷爆朋友圈,古往今来:读书不吃苦,生活苦上苦!

说起古今读书人,不由让小约感叹时代不同而风貌不同。今有寒门学子为了学业不惜攀山冒雪,寒夜蹭网。只是如今的孩子们这般努力是为那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和那星辰大海的愿想。而古时的读书人却为了一场考试而虚付青春,癫狂半生,所求的则是为功名特权而学,为考试而学,小约不免多了几分唏嘘。

写尽旧时学子众生相的经典作品当属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作为与四大名著以及《聊斋志异》并称为六大奇书的《儒林外史》,那讽刺的笔法更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向明清腐朽的官场和儒林。

只是这《儒林外史》写的虽是儒生众貌,然而全书五十六回,却有五十四回提到了“茶”,足可见,茶文化早已跟明清时期的市井日常结合相当紧密。而茶,也成了作品中的社会生活缩影,更是吴敬梓写作的灵活翘板和天然手法。


寒夜“蹭网”刷爆朋友圈,古往今来:读书不吃苦,生活苦上苦!

《儒林外史》中的名场面莫过于范进中举。说起范进此人,他的形象还是相当的鲜明而深刻的。寒窗苦读半生,受尽了身边人的冷嘲热讽,终于在年过半百才中了举人。

隐忍半生终于在此刻得偿所愿,幸福来得太突然使得范进得意忘形地几近癫狂,丑态百出。然而对于范进来说,他还不算是书中的悲剧,毕竟中举之后凭着其出色的政绩,最终官至正四品通政,可以算是让人艳羡的京官了。大器晚成,好歹也算是成功啊。

跟范进同名的老童生周进则代表了命运的另一面。范进的大器晚成对于周进来说更是讽刺。同是半生苦读,然而身为教书先生的周进收获更多的则是潦倒和失意。

连自己昔日的学生都考上了,而出场时60岁的周进却依旧是个童生。真真是人比人气死人,更让周进失落的是,就连这私塾的工作也很快就丢了。如果说范进的人生高潮在于幸福来得太突然,那么周进的高潮则是一场悲剧。

老童生周进难得参观一趟贡院,不由触景生悲,自觉人生无望一头撞向号板,寻了短见。好在阎王垂怜,过了一会还是悠悠转醒了。


寒夜“蹭网”刷爆朋友圈,古往今来:读书不吃苦,生活苦上苦!

只是人至绝望处哪里顾得上形象,又哭又闹满地翻滚的周进“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吓得周围的人们赶紧将他抬到贡院前面的一个小茶棚,要了杯清茶,劝他喝下。

六十多岁的人了,这般失态不由让围观的人都生出了几分凄惨的感觉,但是终究无从劝起,只能任其就着一碗茶,将人生的艰辛独自咽下。

而此处的茶,无疑是苦涩的,人生五味,此处默然的则是心酸独自饮。

而最后,周进终于还是凭着几个人帮其捐了个监生,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最后与范进惺惺相惜,只是个中经历的人生百态小约就不在这里剧透了,还是让亲亲自阅卷感受一番。


寒夜“蹭网”刷爆朋友圈,古往今来:读书不吃苦,生活苦上苦!

既然说是众生相,那么有对功名汲汲营营的学子,自然也有淡泊名利的读书人了。与范进周进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盖宽。

盖宽此人在书中被称为“四大奇人”之一。他家有房又有田,还有个营生的小生意,虽然不一定称得上“生活乐无边”,但是小康还是有的。而这个盖宽家里的营生跟王婆一样,是个开茶馆的小市民,然而不同于王婆的一心逐利,他却是个乐善好施的好人。

其实,原本他家可是开当铺的,说起当铺这行当有点类似现在的银行,拿些物件抵押点小钱救急。至于当铺怎么赚钱小约在这里就不赘言,但是终究是一本万利的营生。

只是这个盖宽素来热心肠,动不动就救济他人,硬是将个赚钱的生意给霍霍地变成了个薄利小本的小茶馆了。


寒夜“蹭网”刷爆朋友圈,古往今来:读书不吃苦,生活苦上苦!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小茶馆相当的简陋,他“寻了两间房子开茶馆。”而且这两间房子还分了一间安置一家四口,前一间作为门面。而且作为门面的外间“摆了几张茶桌”“支了一个茶炉”, “安了一副柜台”,最后就是后面的“两口水缸”看起来尤其简陋。而这个茶馆的利润有多薄呢?

文中有言“茶馆的利钱有限,一壶茶只赚得一个钱,每日只卖得五六十壶茶,只赚的五六十个钱。除去柴米,还做得了什么事?”可以说一家子过得紧巴巴的,而这正是他一贯仗义疏财的结果。

这小日子虽然过得有点惨淡,但是盖宽却乐在其中,虽清苦了,却也清闲了。于是每日依旧看书作画悠闲自得,据说还画得一手好画。文中说他“人来坐着吃茶,他丢了书就来拿茶壶,茶杯。”

可见他对这闲寒的小日子还是相当满足的。其实,他手中倒也不是没有值钱的东西,就比如他当宝一般护着的几本古书,却是无论日子怎么艰难都不肯变卖的。这人生有了书,有了茶,即便入口再苦,回味也是甘甜啊。


寒夜“蹭网”刷爆朋友圈,古往今来:读书不吃苦,生活苦上苦!

由此看来,确实讽刺啊。书中文人熙熙攘攘只为名利官身汲汲营营,读书只为考得一身功名,一生为科举而执着。

名利当头读书人却失了读书的真趣,茗茶入口亦是无味。反倒是一个不在乎利益的商人,一个无心科举的读书人将平平淡淡的小日子过出了自己的精彩,

若是有心,粗茶也能品出滋味。

只是,时代不同了,读书人的追求也不一样了。如今贫寒的孩子们克服万难也要读书,只是为了追求更精彩的人生。如今读书是为了梦想,读书人的未来也更加的天高海阔。

我们不需要再为那充满功利的科举虚耗半生,只是为了将来的精彩而拼搏。所以,你愿意告诉小约,在寻常的日子里,什么是你愿意为之拼搏的精彩呢?


寒夜“蹭网”刷爆朋友圈,古往今来:读书不吃苦,生活苦上苦!


寒夜“蹭网”刷爆朋友圈,古往今来:读书不吃苦,生活苦上苦!

有何不可。依旧一枚闲底我。饭饱茶香。瞌睡之时便上床。——朱敦儒《减字木兰花 有何不可》

茶香饭饱何须羡仙呢?


寒夜“蹭网”刷爆朋友圈,古往今来:读书不吃苦,生活苦上苦!

说起古代的茶馆,估计会有人联想到现在的茶艺居。不过,真这么联想的同学估计要失望了,古时候的茶馆可跟现在的茶艺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可以说,古时候的茶馆除了喝茶,更多的是为了交流彼此间的信息。不管是南来北往的资讯,或者是市井八卦都可以在茶馆中打听得到,毕竟古时候可没有像现在这么便利的资讯渠道,消息的流通基本靠口口相传。

当然,对于有档次一些的茶馆,还可以听说书、品小曲,那是相当悠哉又接地气。

而茶艺居重点则在个艺字上。除了茶要好,一杯一壶无不精制,而环境更是要清幽,表演要别具匠心。因此,来茶艺居,既要有茶,还得有艺。

因此,茶馆是嘈杂而接地气的信息流通站,而茶艺居则是又清净又雅致的品茶赏艺场所,自然区别相当的大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