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說:飯牛歌

南山矸,白石爛,生不遭堯與舜禪。短布單衣適至骭,從昏飯牛薄夜半,長夜漫漫何時旦?

滄浪之水白石粲,中有鯉魚長尺半。轂布單衣裁至骭,清朝飯牛至夜半。黃犢上坂且休息,吾將舍汝相齊國。

出東門兮厲石班,上有松柏兮青且蘭。粗布衣兮縕縷,時不遇兮堯舜主。牛兮努力食細草,大臣在爾側,吾當與爾適楚國。

詩說

據《淮南子》記載,春秋時衛人甯戚聽說齊桓公禮賢下士,於是就想著去某個一官半職施展才華抱負。奈何他窮得連一件長衣都沒有,哪有路費去齊國?於是他就替那些載重貨物的商人趕牛車,輾轉到了齊國。

可到了齊國也還不行,見齊桓公難啊。按史書記載,是有專門的招賢臺,賢人可去直接報道,如燕國的黃金臺。不知甯戚是傲嬌著不想走尋常路,還是那時見齊桓公要打點,亦或是他剛到東門就遇上齊桓公接待客人,所以就扣牛角唱出了這首歌。

詩歌的旨意很明白,就是我有才華,只是生不逢時。你(齊桓公)若能效法堯舜,則我當為相國。這口氣不可謂不大,若非真有才華,也不敢在一國之君前誇這海口。

齊桓公聽到,引以為奇人,將齊國的農業生產交給他。在農耕時代,農業就是命根子,可見齊桓公有多重視他。後來齊桓公能“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他功不可沒。

今天摘這首詩來講,也是一時感慨。古之賢人志士,擇明主而仕,如良禽之擇木而棲。古之明主,能用人之長而忘人之短。如齊桓公用甯戚,據《呂氏春秋》記載,剛起用時,有大臣阻撓,說他是衛人,離齊國才五百里不算遠,應該派人去打聽清楚,若真是賢人再重用不遲。齊桓公就說,甯戚有大才,這麼做或會讓他心生芥蒂。且人無完人,就算打聽到他有瑕疵又怎樣呢?哪能因為小過失而掩蓋掉人的大美?桓公的格局可見一斑。

蓬歌上週五去面試,人事讓填信息表。其中有過往工作證明人一項,標註是否允許公司打電話諮詢。當時想,不允許吧,又怕其多想;允許吧,又打攪到別人。索性允許又不留電話,讓其到公司官網自查。還有一項,標明有無訴訟。說白了就是怕你這人會惹麻煩,動不動就搞個勞動仲裁。企業的用心可以理解,但也就只能理解罷了。在契約精神形同虛設的今天,能怎麼講究呢?

唉,南山矸,白石爛,生不遭堯與舜禪……


詩說:飯牛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