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水產養殖養蝦過程中肥水的三大誤區及解決方法

1. 放苗前過量施肥

放苗前施肥,不清楚塘的水質和底質具體情況,盲目使用無機肥、有機肥或一些微生態製劑肥水產品,碰巧了水肥起來了,如肥不起來,則以為施肥量不夠,繼續加量。這樣水不但沒肥起來,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並且帶來底質和水質變壞。

1.1 過量施肥的害處

無機肥過量會導致塘底鹼化速度加快,易板結。

有機肥過量,如雞糞其成分複雜,雞糞中非水溶解的營養素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分解利用,沉入塘底的雞糞顆粒容易形成皮泥,高溫時浮上水面惡化水質,水中氨氮、亞硝酸鹽超標,為養殖埋下隱患。再者雞糞中大顆粒的營養物只能被浮游動物利用,藻類利用不了,因而縮短藻類高峰期持續的時間。其中發酵不好的,參雜大量纖毛蟲、大腸桿菌、螺旋菌等極易引起鰓部、腸道感染而爆發各種疾病。

生物肥料(指含微生態製劑的肥料)如果用量合適,其中活菌可充分分解水中和底泥中的有機質,使其變成藻類可給態營養物質達到肥水目的;使用過量,活菌會過度降解有機質,使水體中營養物質減少,水反而肥不起來。

1.2 解決方法

根據以上情況搞清楚水質和底質的指標,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一般來說泥質和沙泥質池塘,且為老塘的,可直接用無機肥配合微生態製劑或單獨使用微生態製劑肥料;沙質塘、高位塘、新塘可用有機肥配合微生態製劑。有機肥一定充分發酵,也可搭配微生態製劑一起發酵。具體方法:每立方米雞糞用微生態製劑10kg、複合肥2kg,調拌均勻,選擇陽光充足的地方堆積,用朔料布密封5~10d。不同水源不同方法:地下水成分複雜,如偏酸或偏鹼,亞硝酸鹽高等,應化驗調整後再肥水,必要時接入藻種;地上水用80目過濾後可直接肥;底泥厚的老塘也可單用肥水菌肥水。

【收藏】水產養殖養蝦過程中肥水的三大誤區及解決方法

2. 放苗前10天左右肥水

2.1 肥水晚的害處

有些蝦農放苗前10d左右開始肥水,肥水7d以後,見透明度40cm左右,用抄網一撈水中有浮游動物,然後就試苗,試苗成功後就放苗了,結果往往蝦苗生長緩慢,抗病能力差,甚至發病。

2.2 解決方法

肥水20d左右時放苗,因為肥水過程池塘中的許多理化因子都在劇烈地變化,其中最明顯的就是pH值的變化,呈現“∧”變化規律,前期pH值一直在增加,有時可以達到10左右;15d後,逐步下降;20d左右時pH值可以穩定在8.5左右,適宜對蝦生長。而此時的水色、透明度和浮游動物都處在最佳狀態,最適放苗。因此,施肥時間,應安排在放苗前20d左右最好。

3. 養殖中後期沒必要肥水

3.1 中後期不肥水的害處

中後期池水透明度低,有些蝦農認為水已經很肥,如果再肥水沒必要,甚至起反作用。

其實不然,養殖到了中後期,池水透明度低,水色表面看起來濃,不排除水肥的可能,同時有另一種情況存在,此時水中包含了浮游生物,各種溶於或懸浮於水中的物質如殘餌、糞便、有機碎屑、死亡藻類等,經過光的折射,不是有益藻類的真正顏色,處於指數生長期的藻類卻很少,水色透明度也很低,造成一種水肥的假象。藻相破壞了,水環境的平衡就被破壞了,水質逐漸惡化,有害物質超標,水質不穩定,自然而然影響蝦的健康。

3.2 解決方法

要勤觀察水色變化,一塘好水早中晚顏色不同,如發現一天中水色無變化,最好通過鏡檢看是不是藻類老化或少了。如果是,根據中後期水質的特點,此時應投放一些含有硝酸化細菌、解磷菌、鉀細菌、固氮菌等的微生態製劑,通過硝酸化細菌將氮元素硝酸化轉化成藻類可給態養料;解磷菌將水中大量藻類不能直接利用的長鏈磷分解成短鏈磷,便於藻類吸收利用;鉀細菌可由硅酸礦物中分解出鉀,還能從磷灰石中釋放磷;固氮菌通過其體內的一種具有特殊催化能力的固氮酶的活動,將不能被植物利用的分子氮轉化成植物可利用的氨態氮。這樣不但起到了無機肥和有機肥的作用而且避免了它們的缺點,節省了能源,調整了微生態平衡。有益藻類繁殖起來了,藻相平衡了,同時抑制了有害藻類過量繁殖,藻類在生長繁殖時,吸收水中氮、硫、磷等元素,調解了水中物質的平衡,避免了有害物質如氨氮、硫化氫、亞硝酸鹽含量的升高,使養殖水“肥、活、嫩、爽、穩”,環境好了,蝦苗自然健康了,由此可見中後期肥水同樣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