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甲狀腺“微小癌”到底要不要手術?

1988年,世界衛生組織將甲狀腺癌灶最大直徑小於等於1釐米的甲狀腺癌(無論是否有淋巴結轉移)定義為甲狀腺微小癌。它是近年來增加速度最快的甲狀腺癌,發病率佔全部甲狀腺癌的50%以上,絕大多數為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PTMC)。

  PTMC是不是低危癌?到底要不要手術?目前的治療方式是“治療過度”還是“恰到好處”?這個問題在近期一直是各大學術會議辯論的焦點。

查出甲狀腺“微小癌”到底要不要手術?

  直徑8毫米 的微小癌沒變大

  10 後卻發生了淋巴結轉移

  早幾年,很多人體檢查出甲狀腺癌,不論大小第一反應就是馬上切掉。但是近年來,不少業內專家也提出新觀點:對於一些單發、低危的甲狀腺微小癌,尤其是5mm以下,不必“趕盡殺絕”,經過專業醫生的判斷,有些可以考慮密切觀察。

  “如今,不少患者查出甲狀腺‘微小癌’,都認為可以不做手術,選擇保守觀察。實際上,選擇保守觀察是有很多條件限制的。臨床上,直徑小於10毫米的甲狀腺癌,雖然大小沒有繼續發展,但是惡變轉移,危及生命的例子數不勝數。”

  最近接診的一個男性患者,李先生,沿海某地人,40歲,一個鄉鎮企業老闆。

  10年前,李先生在體檢時發現右側頸部有一個直徑8毫米的單髮結節(疑似癌)。但是比較小,醫生說只要沒有繼續增大或發生淋巴結轉移,可以考慮繼續觀察。此後,李先生每年體檢,這顆“結節”直徑一直沒有變化,他也漸漸放鬆了警惕。

  沒想到今年上半年,李先生去體檢時,雖然這顆“結節”直徑依然是8毫米,但是已經發生了淋巴結大片轉移。

  醫生給李先生做了甲狀腺癌手術,包括淋巴結清掃手術,手術做得很乾淨,但是醫生還是覺得有點惋惜,如果李先生早點把這顆“微小癌”切除,手術創傷會小得多,愈後也會更好。

查出甲狀腺“微小癌”到底要不要手術?

  甲狀腺微小癌的外科處理

  大多數甲狀腺微小癌病例術後恢復得很好,也不會嚴重影響學習、生活、工作,於是有些患者甚至醫生就得出結論“甲狀腺微小癌預後都很好”這一片面的觀點。的確,預後良好的患者是幸運的,我們為他們高興。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甲狀腺微小癌都屬於“乖寶寶”,任何晚期甲狀腺癌都是由微小癌進展而來,專家認為腫瘤的大小並不是評判腫瘤侵襲和轉移的唯一指標。癌症不是一發生就是晚期,癌症的三早原則“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惡性腫瘤的診療規範中的經典。

  甲狀腺“微小癌”≠“低危癌”

  該手術的還是要做手術

  甲狀腺微小癌的總體治療效果較好,多數患者經過外科治療就能根治,而且隨著科技進步、技術成熟,現在甲狀腺手術安全性非常高,術後併發症也很少,住院時間短,對患者生活影響小,所以不要懼怕手術,對於有手術指徵的患者,專家建議應該積極手術治療,並且選擇專業的外科團隊,這樣可以有效降低複發率和轉移率。

  在全世界範圍內,甲狀腺癌的發病率以每年5%的速度遞增,在我國部分地區,更是以每年近30%的驚人速度遞增,其中,甲狀腺微小癌佔了約80%。

  近年來,關於甲狀腺微小癌要不要做手術,國際醫學界爭論得越來越激烈。部分甲狀腺微小癌可以考慮暫不手術。理由是,臨床上發現,很多甲狀腺微小癌進展極慢,甚至不進展。日本有學者經過十多年的追蹤研究,發現部分甲狀腺微小癌幾乎沒有變化。

  查出甲狀腺微小癌到底切不切?

  權威甲狀腺醫師認為,甲狀腺微小癌並不等同於低危癌,臨床上有些甲狀腺癌雖然很小,不超過10毫米,但是已經發生了淋巴結轉移或者發生了遠端轉移。還有少部分甲狀腺微小癌進展迅速,約有5%左右的比例會發展成預後很差的低分化癌甚至是未分化癌。

  但遺憾的是,目前的醫學檢查手段,還無法準確鑑別出哪些是高危的甲狀腺微小癌。因此,市民不要因為是“微小癌”,就放鬆警惕,而是要根據專業醫生的判斷,該切的微小癌還是要切

查出甲狀腺“微小癌”到底要不要手術?

  “微小癌”不做手術有嚴格條件限制

  要根據個體情況選擇手術方式

  那麼,什麼樣的“微小癌”可考慮暫時不手術,選擇保守治療呢?

  專家認為,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對於一些特定人群,如果是低危的甲狀腺微小癌,經過專業醫生的評判,也可以考慮暫不手術。

  比如,甲狀腺癌是單發性的,直徑在5毫米左右,腫瘤位於腺體中央,沒有甲狀腺被膜侵犯和淋巴結轉移,年紀在60歲左右,而且患者本身有沒有其他基礎性疾病(比如橋本甲狀腺炎、甲減等),沒有家族史等甲狀腺癌高危因素。這樣可以在醫生診斷明確的基礎上,選擇短期觀察。

  但是,患者仍需3-6個月進行甲狀腺超聲複查,觀察是否有形狀上的改變。如果微小癌形狀發生改變,尤其是直徑增大超過3毫米,淋巴結轉移等則建議手術切除。

  “因為甲狀腺疾病本身發展是比較緩慢的,所以對於一些年紀大的患者,可以選擇保守治療。但是對於三四十歲的年輕患者,是否選擇手術還需要考慮患者的心理狀態和依從性。考慮到未來發生變化的可能性,還是建議儘早手術治療。”而在手術方式的選擇上,近年來,頸部無疤痕的腔鏡手術深受年輕女性的青睞

;最近,甲狀腺疾病射頻消融術在臨床上開展的越來越多。

查出甲狀腺“微小癌”到底要不要手術?

  “有些患者查出甲狀腺癌,不管適不適合,堅持要做射頻消融手術,認為這樣不用開刀創傷小。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甲狀腺微小癌都適合用射頻消融技術,如果不能完全清除,腫瘤有殘留,轉移的淋巴結無法一一射頻消融,出現腫瘤復發和淋巴結廣泛轉移風險的可能性。關鍵還是要專業醫生評估,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目前,中國醫師協會外科分會的甲狀腺專業委員會提出,甲狀腺癌根治的方式依舊是手術治療

  甲狀腺微小癌的隨訪

  推薦:甲狀腺微小癌患者應進行長期隨訪。高分辨率超聲影像檢查是常用的監測手段,初始觀察週期可設為3-6月,之後根據病情進行調整,如病情穩定可適當延長(如2-3年後改為6-12個月複查)。

  長期隨訪的目的在於:

  ①早期發現腫瘤復發和轉移,動態觀察病情的進展和治療效果,調整治療方案。

  ②監控TSH抑制治療的效果和副作用,對某些伴發疾病(如心臟疾病、其他惡性腫瘤等)病情進行動態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