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卖小哥登《时代周刊》封面,荣誉属于所有平凡工作者

3月19日,美国《时代周刊》发布抗疫群像,美团外卖骑手高治晓作为唯一华人面孔登上封面。

据介绍,《时代周刊》的这期特别报道重点针对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包含6张不同的封面图,展现了疫情之下人们的生活状态。

从美国华盛顿州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柯克兰疗养院,到伊朗德黑兰的阳台、中国的街巷,该系列包含六张封面,分别展现了受疫情直接影响的人物的肖像,让读者感受到疫情之下世界各地的普通人是如何被迫接受、适应新的现实的。

中国外卖小哥登《时代周刊》封面,荣誉属于所有平凡工作者

《时代周刊》之所以选择外卖骑手登上封面,是因为它觉得骑手们有“非凡的使命感”,并且事实也确实如此。

在《时代周刊》同步发出的短片中,高治晓说,“说实话,我每天也会感到彷徨和担心,比如说,哪天自己一个咳嗽或有点头晕,就会联想会不会自己得病了,因为每天接触和服务那么多人。但我知道,我是在帮助更多的人,这才是让我感到最开心的。”

在网上看见《时代周刊》的封面照时,高治晓觉得有点陌生,这是他第一次以这种角度打量自己,穿着工作的“冲锋衣”,坐在送餐的小摩托上,即使戴着口罩,仍然能看出黝黑的皮肤和眉目间的浅笑。

中国外卖小哥登《时代周刊》封面,荣誉属于所有平凡工作者

高治晓也知道:“其实这份(荣誉)肯定不是给我个人的,还有环卫工人、小区安保、快递员等所有最平凡普通的劳动者。”站在3月初春的夜晚,高治晓规划着第二天的线路,他享受在有一份收入的同时,能服务更多有需要的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社会生活一度被按下“暂停键”。

为配合政府战“疫”,亿万中国民众按照要求在家隔离,各个社区也纷纷实行封闭式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快递员、送餐员成为了城市运行的“摆渡人”,撑起了人们疫情期间的“宅生活”。

中国外卖小哥登《时代周刊》封面,荣誉属于所有平凡工作者

要说起离新冠状病毒最近的时候,高治晓觉得自己都能听见细菌落在冲锋衣上的声音。他回忆起自己的经历,在疫情最严重的二月初,站在定点收治医院的分诊台,这是高治晓第一次看见医护人员从头到脚被包裹在防护服里,几乎看不见眼睛。他下意识握紧手中的手机充电线,它属于一位确诊患者的外卖订单。

这一位已经住院治疗的病人,独自在医院,却没有带手机充电线。在三个小时里,这个订单出现了又取消,反反复复,相信这位患者应该也非常纠结,直到高治晓接单后,对方直接告诉他,自己是感染者。高治晓表示自己送这一单也是非常忐忑的,他说:“送了这单,出了医院,我觉得脚有点软,连忙拿出消毒液,把自己从头到脚喷了一遍。”

中国外卖小哥登《时代周刊》封面,荣誉属于所有平凡工作者

他并不知道这本杂志的影响力,只觉得被肯定就是一件好事,直到家人朋友打来电话祝贺他,家乡的媒体想要采访他,他这才感到有点惶恐,“我其实就是一个特平凡的人,把外卖送好就高兴了,那些医护人员、志愿者才是真正应该被表扬的人。”

疫情爆发最开始的时候,外卖员应该是城市最先感觉到气氛紧张的群体之一。他们看到以前熙熙攘攘的街道,如今都是空荡荡的。

其实除了外卖行业,还有很多行业的工作者们在努力维持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即使在严峻的疫情面前,大家都还是丝毫不松懈。

中国外卖小哥登《时代周刊》封面,荣誉属于所有平凡工作者

其实高治晓也不是第一个“平凡工作者”出现在大众视线范围内了。早在3月9日的时候,在北京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公布会上,和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侯延波一起出现在台上的,还有干了11年快递的快递员李杰。

正是有了高治晓、吴辉、李杰这样的“小哥”,才保证了疫情期间我们许多人日常生活免受更大的影响,而快递行业的复苏,也见证了复工复产的推进,生活秩序的恢复。向这些平凡工作者们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