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与猪丹毒混合感染的诊治

1 发病情况

2019 年8 月成都市某县养猪场存栏1320 头生猪。8 月12 日发病,部分猪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咳嗽,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眼睑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病猪耳、颈、背皮肤潮红、发紫,前一两天在身体不同部位,尤其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圆形、四边形,有热感的疹块。至8 月20 日共发病340 头,用药治疗后死亡12 头,发病率25.7%,病猪死亡率3.5%。

2 临床症状


副猪嗜血杆菌与猪丹毒混合感染的诊治

小猪一般突然发病,表现神经症状,抽搐,倒地而死。病初有不规则鲜红色斑块,指压褪色后而融合一起。病程稍长身体不同部位出现疹块,突出皮肤2 ~ 3mm,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同时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 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病程较长者,局部皮肤肿胀、隆起、坏死、干硬、似皮革。逐渐与其下层新生组织分离,犹如一层甲壳。坏死区有时范围很大,可以占整个背部皮肤;有时可在部分耳壳、尾巴、末梢、各蹄壳发生坏死。约经2 ~ 3 个月坏死皮肤脱落,遗留一片无毛、色淡的疤痕而愈。

3 病理变化

内脏及黏膜出血、充血严重; 肾脏出血、瘀血,肿大,呈弥漫性暗红色,典型的“大红肾”;脾脏呈红色,充血、肿大;死猪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 肺脏充血、水肿。十二指肠及空肠前部发生出血性炎症。有的猪见溃疡性或椰菜样疣状赘生性心内膜炎,部分猪剖解见关节腔内有浆液性纤维蛋白渗出物。心包炎,心肌表面形成绒毛,心包与心肌之间是淡黄色渗出液、不粘连。腹腔有明显的纤维素性渗出,常出现腹腔脏器与腹膜粘连。

4 诊断


副猪嗜血杆菌与猪丹毒混合感染的诊治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为猪丹毒和猪副嗜血杆菌混合感染。

5 控制措施

5.1 对病猪进行隔离,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病情严重的猪应集中处理、淘汰、消灭传染源。对猪场进行全面消毒包括环境、人员、猪舍、工具、粪便以及进入猪场车辆消毒等,增加消毒次数。

5.2 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及良好的通风换气的条件。合理调配日粮,提高机体抵抗力。采用合理饲养密度,避免发生拥挤。

5.3 治疗 在发病后24 ~ 36h 内治疗,疗效最理想。青霉素按每千克体重2 万IU 肌肉注射,每日2 次。丁胺卡那霉素按每千克体重10mg 肌肉注射,每日2 次。10% 磷酸替米考星溶液200mL+200L 水+500g 葡萄糖,白天饮用。经过上述治疗,病情迅速得到控制。

6 防制措施

6.1 做好猪丹毒疫苗的预防接种。

副猪嗜血杆菌与猪丹毒混合感染的诊治

6.2 认真做好药物预防,防止并发症。疾病多发季节,饲喂多维以增强抗病能力。

6.3 消除发病诱发因素。气候突变,过冷,过热,早做预防。

6.4 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从管理严格的种猪场进猪,避免从有疫源的种猪场进猪。新进猪要隔离观察一段时间。进猪前要做好猪舍内环境的清扫、清洗和消毒工作。病死猪及时无害化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