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人,不打無準備之仗


聰明人,不打無準備之仗

文|江邊一隻鳥


去年談了一單生意,中間發生了點小波折。


項目本身比較簡單,我在大致瞭解內容後,便找了一家目標客戶去談合作。


剛開始,溝通很順利,對方對我提出的合作框架很感興趣,問了幾個實質性問題,我都能一一解答。因為是互惠互利的事,對方很高興,煮了功夫茶,和我聊起了工作以外的事。


氣氛很愉快,我也為這麼快能談成一項業務而暗自慶幸。就在我倆達成口頭協議,需要上傳信息的時候,他問了我一個無足輕重的問題,我一時支吾,答不上來,連忙說:“我打電話諮詢下同事吧,這是小問題,無關緊要。”


沒想到,他馬上像換了個人一樣對我說:“什麼無關緊要?請你在談合作前做好功課,再來談。”隨即站起來用微妙的動作向我下了逐客令。


我心裡有些不服氣,一個小問題,至於嗎?但冷靜下來後,仔細一琢磨,這不是小問題,生意場上的任何一個細節處理不好,都有可能給合作埋下隱患,他的謹慎是有道理的。


回到辦公室,我把相關資料找出來,重新做了學習。確定對每一個細節都掌握後,我再去找他。


因為之前的鋪墊,我們很快簽訂了合作協議。


本來可以一次成功的業務,因為準備不充分做了兩次,既浪費了時間,也差點丟掉這單生意。


有句話說,機遇偏愛有準備的人。這次經歷讓我有了深深的體會,如果不把每一個可能的細節考慮好,不僅會效率低下,還有可能會錯失良機。


只有做好最充足的準備,才會得到最完美的結果。


聰明人,不打無準備之仗


自那以後,我養成了事前做功課的習慣。這個轉變,讓我少走了許多彎路。


前段時間,和同事去處理一項投訴。路上,同事告訴我,這個問題有點複雜。


我有點犯怵,但也提前在心裡做好了規劃:一定要解決客戶的問題,如果解決不了,就把問題帶回來,做好準備再去解決。


到客戶單位後,我們並沒有急於解決問題,而是對她提出的問題做了整理,並承諾一定解決。回來後,我們幾個一起商量解決辦法,對所有問題做了充足的數據準備,確保執行效果後才交方案交給業務部門落實。


再一次上門的時候,她對我們的工作很認可,並當場簽訂了續簽協議。


在微信裡收到“謝謝”兩個字的時候,我很欣慰。問題確實比看上去棘手,幸虧我們做足了功課,才能一次性把問題解決好,否則還不知道要來回跑多少次,客戶是否對我們失望也不得而知。


做任何事,越想水到渠成,越要把準備工作做得充分。如果缺乏準備,結果往往會一波三折。


聰明人,不打無準備之仗


作家張潔曾在一篇散文裡說:“找到了水源,卻發現沒有帶上盛它的容器。”這樣的做法在生活裡比比皆是。


很多人在做事的時候就像找水源的人一樣,目標十分明確,但是因為太專注於結果本身,反而忽略了準備的過程。


也有人認為,事前做準備純屬浪費時間,常常抱著“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態度,而忽略了船到橋頭過不去的窘境,當意外來臨時,毫無還手之力。


曾經有一位外國軍事家說過:“一個善於準備的人,就是離成功最近的人,當一個人缺乏準備的時候,他就不斷會有差錯,縱然他能力超凡,遇到了很好的機會,也不一定能保證成功。”


《論語.衛靈公》裡也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磨刀不誤砍柴工,出發前下了多少功夫,就為將來的結果做了多少鋪墊。


聰明人,不打無準備之仗。

江邊一隻鳥:堅信努力的自己,終將不負時光,不負夢想,未來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