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丨警惕口罩出口的牛鞭效應風險


號外丨警惕口罩出口的牛鞭效應風險

今天發一個號外。


隔離,隔離,隔離......

口罩,口罩,口罩......

疫情之下,口罩一度是瘋搶的對象。2020年中國第一季度最短缺的就是口罩。

口罩生產廠短缺,馬上簡化手續新建開工,政府承諾包底。

14億人口,巨大的缺口需求,導致原材料緊張。口罩熔噴布原料是從石油裡提煉出來的,導致大量汽油滯銷,兩桶油的油儲庫已經飽和。

疫情讓中國經濟踩了剎車,隔離的兩個月期間,醫護生產廠和經銷商卻賺得盆滿缽盈。

3月中下旬,國外疫情爆發。截止3月26日,全球確診病例已經突破50萬例,並以日增5萬的速度增長,死亡累計超過2.3萬人。甚至意、美等國的醫學防控已經處於失控邊緣。



號外丨警惕口罩出口的牛鞭效應風險

西方國家的新冠疫情失控,完全是早期不重視,抱著隔岸觀火的態度導致的。

國外甚至嘲笑中國人戴口罩,出現國外留學生戴口罩被毆打的情況。

沒過幾天,國外就被病毒打了臉。COVID-19確診病例數字迅速攀升。

口罩、消毒液、呼吸機、試劑盒變得緊張起來。不得不向中國求援。

事實證明,集中力量辦大事,國外的“民主”是完成不了的。



號外丨警惕口罩出口的牛鞭效應風險

一時間,阿里平臺、made in china等外貿平臺擁擠了大量防護用品需求,國外需求大增。

國內生產廠家嗅到了商機,曾經賣到幾十元一個的口罩以1元多的價格相互搶訂單。

其中不乏沒有國外認證的廠家。儘管歐美為了防護,暫時對自用和捐贈的防護用品不要求FDA或者CE認證。算後賬是行家啊。

認證諮詢公司也把幾千元的認證費漲到了幾萬元。居然有許多是假認證!

正規的已有認證老生產廠,政府訂單和捐贈訂單已經塞得滿滿的。沒有時間出現在平臺。

平臺上踴躍的都是新廠和新外貿人,或者老外貿人涉足新行業。

訂單都是幾百萬,上億的。那些國際代購們的幾百幾千個反而顯得真實。

不賣個口罩,都感覺不是呆在中國的出口商。



號外丨警惕口罩出口的牛鞭效應風險

仔細看一看,聯繫幾家需求信息,就會發現無效信息太多了。

一則國外對中國的求助主要通過使館和商會、貿促會等。

二則外國人依然相信“上帝保佑,人各有命”,並沒有真正重視戴口罩,國外經銷商只是試探性詢價。

三則重複信息太多。導致了“假需求”,產生了“牛鞭效應”。


原本10萬個口罩的需求,經過十幾個人,變成了十幾倍的需求,成了100萬的訂單。

國外的有色眼鏡不會因為疫情就摘下來,君不見還有赤裸裸只要捐贈的。如果再秋後算賬,來個無認證懲罰措施,實在是不值得。

所以,想出口就去找找當地貿促會和商務廳,比在網上平臺相互殺價更有實效。

真有需求,就讓國外拿出誠意來,先付款。不要搞那種貨到付款。

國際物流能不能運到不說,到了國外海關不放行,或者質量出現爭議,都是很大的風險。



憑什麼幾十元賣國內,1塊多賣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