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都開始救市

難受難受,下跌的日子總歸是難受的,哪怕已經被A股虐的麻木,但這種載入歷史的全球危機,也不可能完全沒有情緒。


今天又是低開低走的一天,滬指大跌3.11%,創業板跌的更厲害一點,有4.6%的跌幅,市場情緒非常差,特別是科技板塊,明顯有大量的割肉盤湧出,市場到了末端殺的階段了。


末端殺就是加速下跌的一段,最頑強的資金都放棄了抵抗,開始不計成本的割肉,前期強勢股開始補貼、踩踏。這一波更像是2016年初的那一段。


各國都在行動,美國開始救市,美聯儲宣佈本週每天都會購買750億的國債和500億的MBS(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歐洲早一步就禁止做空了;更厲害的是東南亞某國家,為了防止股市下跌,已經暫停股市,真是一個比一個狠,我A其實也有一些動作,比如發消費券、降準等,還有一些工具,估計是想再等一等,畢竟我們這裡還不算股災。


毫無疑問我們正在見證歷史,從全世界角度來講股市下跌的幅度跟08年已經差不多了,幸運的是那年我A在6000點,而現在才2000多點,下跌的空間其實很小。


理性一點看,股市暴跌必然是機會,無非是買什麼和什麼時候買的區別,指望買到最低點不太可能,指望買到日後漲幅最大的板塊,這個需要一些運氣,但放低一些要求,剋制住一些恐懼,肯定就比市場裡多數人做的更好。


疫情明顯已經成為全球的流行病,影響起碼持續一年,外貿、旅遊、航空等行業除非跌到一個嚇人的價格,不然就不值得買,相反,雲計算、新基建、內需消費等,其實受到的影響很小,甚至還會受益於這場罕見的全球性疫情,這應該是“買什麼”的方向。


... ...


1. 科技股集體退潮,集成電路概念、半導體、芯片概念、消費電子等板塊大跌,幾個行業龍頭紛紛熄火。立訊精密、藍思科技、斯達半導跌停,歌爾股份逼近跌停,工業富聯跌超7%,京東方A跌超6%。


科技股是前期熱錢聚集地,也是最強勢的板塊,這個板塊開始加速補跌,是市場觸底的標誌。


2. 中金將今年GDP的預期從6.1%下調至2.6%。


如果真有2.6%,那是好事,多數國家今年會是負的,我們如果是正的,那內需消費、基建等少不了。


3.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3日舉行記者會,並宣佈於25日凌晨開始,所有非香港居民乘飛機抵港不準入境,機場停止所有轉機服務,暫定為期14天。


很多小國家或者地區都開始實質意義上的封城,我們是大國,不太可能完全封閉,所以接下去很長一段時間裡,防控“輸入性”病例依然要警惕,國內的問題基本解決了,接下來全國都要復工抓生產,這一仗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我們非常優秀。


... ...


市場估值全景圖:


各國都開始救市

(舉例:若上證50當前PE為10倍,歷史最高PE為20倍,則百分位為50%)


中長線組合:新能車(ETF)、雲計算(服務器、應用)、基建(地產、水泥)、化工。


這段時間最慘的是新能車ETF,因為疫情影響,汽車銷量下滑,再加上原油暴跌,也重錘了新能車,但這是個ETF,本來就打算長期拿的,主要還是基於三個原因,首先我認為新能車是不可阻擋的未來。其次疫情是會過去的,汽車銷量會恢復,以後大家不買車了嗎。第三是這個價格的原油會漲的,不能總是比礦泉水便宜。大家覺得呢?


不能盲目的樂觀,但也不要盲目的恐慌,過一段時間回頭看,這又是一個黃金坑。再堅持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