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系統性紅斑狼瘡和反覆頭暈頭痛

病例一:系統性紅斑狼瘡

患者黃某,女,48歲,右手掌指關節腫痛1周。患者4年前確診為“系統性紅斑狼瘡、慢性乙型肝炎”,長期予“強的松、羥氯喹、拉米呋定”及中醫藥等抗風溼、抗病毒治療。1周前出現右手掌指關節腫痛,晨起輕僵滯,勞累時痛甚。複查血沉、血補體C3、C4、抗ds-DNA、HBV-DNA等基本穩定。故建議暫不予增加強的松量,先以中醫藥治療觀察。

診時症見:右手2、3掌指關節腫痛,晨僵,伴胸悶心悸,目幹,口苦、寐差,倦怠乏力,大便粘滯不暢、日一行,舌晦紅苔淡黃膩,脈細弦緊。

辨病證:素體稟賦不足,復有濁邪內結,肝經鬱熱,橫逆犯脾,兼感風寒溼邪,引動內濁之氣,痺阻經脈,不通則痛。為少陽、陽明、少陰合病。

病例二:後循環缺血 腔隙性腦塞 焦慮

藥後關節腫痛明顯改善,繼守原方共服用14劑關節腫痛緩解。

趙某,男,63歲。反覆頭暈頭痛1年餘,加重伴記憶力減退2個月。患者緣於1年餘前無明顯誘因出現發作性頭暈頭痛,伴噁心嘔吐,視物旋轉,就診於安徽省立醫院,診斷為“後循環缺血 腔隙性腦塞 焦慮狀態”,予改善循環,活血化瘀,清除揚自由基等處理,患者症狀稍好轉,但仍反覆發作。

近2個月來患者上述症狀加重,並出現感覺認知功能衰退,易煩躁、易疲勞,昏昏欲睡,納可,二便尚調。舌紅邊齒痕,苔黃膩,左脈沉,右脈弦滑。

病例分析:系統性紅斑狼瘡和反覆頭暈頭痛

辨證:上半部痛與表證相關,而表證在陽為太陽病,在陰為少陰病;很多神志問題與陽明病、血證相關,故辨證為太陽、陽明、少陰合病。

經治療二診:患者上述症狀明顯減輕,自覺精神好轉,取得較理想的效果。在基礎上加減運用,調理半年餘後患者已無明顯不適,偶操勞過度頭暈痼疾發作,但很快緩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