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德盧:奔走,為了更多無疫情小區解封

光明網

從最開始帽子、護目鏡、N95口罩、手套“全副武裝”,到如今一張口罩、一個雙肩包輕裝上陣,每日奔走於武漢基層社區的首都兒科研究所兒童衛生與發展研究室副研究員尹德盧心情一天好似一天,“通過我們的建議和大家的努力,武漢無疫情小區越來越多,社區有序解封指日可待。”

尹德卢:奔走,为了更多无疫情小区解封

尹德盧(中)在江漢區社區走訪防疫情況。 首都兒研所/供圖

自2月6日接到指令,他已往來於武漢各個社區40多天。2月,武漢市新冠肺炎防控進入決戰時期,中央指導組決定向武漢派出一支26人編制的社區防控專家組,負責走訪街道社區、基層醫療機構和集中隔離點,全面分析社區防控工作,為抗疫提供智力支持。尹德盧正是其中一員。

來不及同單位同事告別,他迅速登上了南下的火車,“一到武漢,就感覺到了形勢的嚴峻。”他曾到過武漢10餘次,印象中這裡的大街小巷充滿了煙火氣,然而下了車,從車站走到賓館,大街上幾乎空無一人,只偶爾有兩三輛車疾馳而過。

26人的社區防控專家組被分派到武漢市的13個區,尹德盧和一位隊友負責前往武漢疫情最重區域之一的江漢區,華南海鮮市場正座落於此。

“我們就是中央指導組在基層的‘腿兒’,既是偵察兵又是戰鬥員,必須跑動起來,深入社區。”尹德盧很清楚,自己此行的任務就是要以專業知識幫助當地社區疫情防控查漏補缺,織密社區防控這張大網。

每天一早一頭扎進不同的社區,跟著當地幹部走訪每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隔離點,瞭解社區居民和基層人員的困難和意見,隨時拿出小本本記錄,是尹德盧這些天的主要工作。走了一天,晚上回到酒店立馬梳理總結,寫出調查報告,每日向中央指導組防控組彙報,給出最新決策建議。

2月初的江漢社區,防控任務繁重,社區幹部、網格員嚴重不足,儘管當地已將一些機關幹部下沉到社區幫忙,可人手仍緊缺。尹德盧和隊友發現這一情況,立即建議借鑑北京市的“黨員社區報到”制度,充分發動社區黨員幹部和小區志願者,社區工作隊伍很快充實起來,隨後這一模式在武漢全市推廣。

在江漢區的一些小區裡,尹德盧和隊友發現社區人員為居民代購藥物不便,能用醫保卡購藥的定點藥店太少,需要排隊長時間等待。為此,當地社區號召大家用現金買藥,以提高效率,然而調研發現,這並不符合全城各處封閉管理的現實,群眾有意見。為此,他和隊友及時彙報情況,並向當地提出建議,增設更多可醫保卡購藥的網點,以解各類病人燃眉之急。

簡化調查表格,提出看燈、看電錶等上門排查方法,將社區網格員個人信息公示,關注老舊小區和養老院,培訓基層消殺人員……截止3月6日,尹德盧所在的工作組已走訪了江漢區全部12個街道的42個社區、1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個隔離點、8個養老院和1個看守所、區疾控中心,發現問題和困難74條,提出解決對策60條,總結經驗35條。

3月中旬,隨著疫情防控變化,尹德盧和隊友及時向防控組上報了《關於開展“無疫情小區”有條件解禁試點的建議》,隨後武漢無疫情小區開始允許居民在小區內有序活動。看到不少建議被採納落實,社區防控越來越有效,尹德盧只覺“有我一份參與,我很自豪”。

40多天連續在社區裡奔走,家裡人在視頻裡提醒他,“你明顯曬黑啦。”尹德盧的女兒給他專門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您每天都要到社區走訪調查,心裡肯定也會忐忑,但是還是勇往直前,守護著大家的安全”。

尹德盧說,的確,在這些社區裡,沒人能確保剛剛自己擦身而過的人,是否是一個潛在感染者。但在這裡,他不僅感受到居民對疫情控制的熱切期盼,更看到了社區防控人員的艱辛和不易。“他們是居委會工作人員、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務人員、是下沉到基層的幹部、是派出所民警、是黨員志願者……他們迎著風、淋著雨、踏著雪,用著簡單的防護用品,冒著被感染的巨大風險,站在了疫情防控的最前線。”

在給女兒的回信裡,他寫道:明知危險還選擇堅守,我覺得這才是勇敢。現在,爸爸就和這些勇士一起並肩作戰,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戰疫。我想給你打個樣,但不知這個“樣”怎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