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之《前夜》:“小人物”背后的大国“工匠精神”

引言:祖国母亲70华诞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是由国内七大知名导演联合制作,多个实力派演员倾情出演的大制作。它由七个小故事组成,却又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我和我的祖国》之《前夜》:“小人物”背后的大国“工匠精神”

《前夜》篇并非宏观叙事,没有把机器摆在天安门城楼上去拍伟人,而是从伟人背后的“小人物”出发。由黄渤饰演的国庆典礼布置科科长林治远,在开国大典前夜面临重重困难,和所有人一起众志成城,用一个“惊心动魄的“未眠之夜”确保立国大事万无一失。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终于保障五星红旗顺利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完成了自己和国家的历史性的一个心愿。同时,也反映了电影制作过程中的精益求精和林治远作为工程师对“工匠精神”的传承。

《我和我的祖国》之《前夜》:“小人物”背后的大国“工匠精神”

一、电影拍摄中的精益求精

1.“主人公”林治远原型高度还原

建国初期映像、照片比较稀少,服装造型单调,塑造人物只能通过其他特征来突出表现力。

①头发:演员黄渤在扮演林治远的时候是一头凌乱的长发,而非寸头。凌乱的长发、沧桑的脸给故事平添了不同的层次感,因为状态比表情更有说服力。对于造型的选择,造型师也是试了又试,换了又换,只是想给观众一种直观的视觉冲击,让观众相信这个人就是日以继夜为开国盛典忙碌了好几个月的林治远,而并非黄渤。

《我和我的祖国》之《前夜》:“小人物”背后的大国“工匠精神”

②眼镜:林治远是一个知识分子,戴上半古董的眼镜,富有年代感。

《我和我的祖国》之《前夜》:“小人物”背后的大国“工匠精神”

2.多种途径代入年代感

①增加符合人物特征性道具。(工程师常用的冶炼炉、模具、大喇叭)

②选择有特色的群演:留着长胡子,扎着裤腿的“老飞侠”。

3.林治远和老杜争执

①尝试了很多种方言,最后选择苏北话。苏州在清末出了很多状元,可谓人杰地灵。苏北话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林治远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人”。

②细节刻画。由王千源扮演的老杜为了拖住黄渤扮演的林治远要完成一个高难度的动作,把他扛起来,扛起一个成年男人真的很费力,王千源还因此闪了腰。

4.为了一个镜头,黄渤跑了无数次,自己都不记得了。每一次跑都是极速跑(百米冲刺),让黄渤浑身无力,双腿发软。

《我和我的祖国》之《前夜》:“小人物”背后的大国“工匠精神”

5.利用老式爬杆道具多次爬旗杆

黄渤为了能够在拍摄中顺利爬上旗杆,他不顾自己的个人安全,自愿怕到最顶端。还用管虎导演的话:“胜利往往产生于最后一下努力地坚持中”勉励自己。

《我和我的祖国》之《前夜》:“小人物”背后的大国“工匠精神”

二、工程师林治远身上的“匠人精神”

镜头把观众拉入1949年7月,我国为“开国大典仪式”组建了开国大典筹备组,各方全力配合地开展了整修天安门广场的艰巨任务。这个任务由当时的北平建设局副局长赵鹏飞担任总负责人,而林治远就是国庆布置科科长。

《我和我的祖国》之《前夜》:“小人物”背后的大国“工匠精神”

这整个工程任务中,最艰苦而光荣的任务就是修建国旗的旗杆——在全世界的瞩目中,毛主席要亲手在开国大典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它是中国历史上开创性的篇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林治远面临着重重困难,始终锲而不舍,排除万难,精益求精地完成任务。

(1)旗杆的高度问题

最初设计构想是旗杆的高度为35米,要和天安门广场一样高。但林治远通过复杂的物理学与结构学等多方面推算,得出了旗杆只能修建22.5米的结论。他急忙把结果上报了上级部门,最后得到了支持。

(2)如何在主席台上就可以控制升旗。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旗杆下引出导线直通主席台,期间涉及到埋钢管、横跨金水河等问题。于是林治远找到了建设局的梁昌寿求助,最终两人完美地铺完了导线。

到了9月30日晚,林治远做了一次试验,结果试验用的旗帜升到了顶部,却并没有如计划般的停止,而是直接绞了进去。仔细排查之后发现,原来是马达不按套路出牌,没有自动停止运作而造成的问题。最后旗一切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林治远望着升上顶端的国旗,双眼布满了幸福的泪水,激动得想一个“孩子”。

《我和我的祖国》之《前夜》:“小人物”背后的大国“工匠精神”

开国大典,世界瞩目。而在这群伟人中间,匠人林治远就像一个不起眼的“小螺丝”,用自己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新中国的第一面国旗冉冉地在全国人民心中升起。

《我和我的祖国》之《前夜》:“小人物”背后的大国“工匠精神”

三、工匠精神

“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专注、严谨、坚持、创新

(二)、历史渊源:

1.鲁班精神:

鲁班精神指的是《列子·新论·知人篇》中记载了鲁班雕刻凤凰的故事,从中现代人可以学到鲁班刻苦钻研、勇往直前的精神。鲁班精神是规矩勤奋传承,工具巧妙创新。建筑实用精美,服务高效诚信。还可以变换句式结构概括为:勤奋传承规矩,巧妙创新工具。实用精美建筑,高效诚信服务。

鲁班精神的核心内容:传承规矩,创新工具。精美建筑,诚信服务。

《我和我的祖国》之《前夜》:“小人物”背后的大国“工匠精神”

2.庖丁解牛:先秦·庄周《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它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

(三)、如何造就大国“工匠精神”?

大国“工匠精神”的造就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历史使命,只有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不同层次不断去努力,才能逐步造就大国“工匠精神”。

1.个人层面

①认识自己。西方先哲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这里的认识自己就是心中要明确自己想要什么,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要有时代使命感。

②对理想的追求,对专业的热爱。很多学生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都不愿意选择工科,认为工科学出来只能做一个工人,工作太辛苦。但是依旧有成千上万的莘莘学子选择工科院校,在我国很多著名工科院校(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中流行一句话:

“最浪漫的事情,你的工图我来画。”

《我和我的祖国》之《前夜》:“小人物”背后的大国“工匠精神”

③心有定力,脚下有方向,更有力量。在“快文化”流行的当下,能够耐得住寂寞,每天查找资料、制作工图、还原模型……去做一系列程序性的事情本身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但是,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信念,并且可以为自己的理想去付出努力,那么这个过程应该也会和音乐家上台演奏一样轻松而欢快。

2.学校层面

①对职业教育的重新认识,大学重视职业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全民。职业教育相对于文化教育一直不被看好和重视,从我国目前看,很多职业高中的生源都比较差,是一些成绩后进的学生逼不得已的最后选择。造成社会对于职业高中存在很大的偏见和误解,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工人”和社会“劳动者”。普通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够,导致职业教育长期落后。应该狠抓职业教育,并且让一些成绩优异、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进行重点培养,最后进入国家重点岗位,高薪待遇。这样可以逐步改变职业教育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工科人才。

②各个课堂引进“职业教育”、“工程实践”等,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甚至让“工程设计”、“工程构造”、“工匠精神”等名词走进思政课堂。让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润物无声地深入人心。

③校企深度融合,形成链条。完成“理论知识+时间本领+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体化发展。

《我和我的祖国》之《前夜》:“小人物”背后的大国“工匠精神”

华北电力大学孙芳老师在采访中说:华电必须纯手工打造一把“锤子”。

可以防止学生眼高手低,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才有可能成大事。

《我和我的祖国》之《前夜》:“小人物”背后的大国“工匠精神”

3.国家层面

①人才培养机制的逐步完善,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事情,这个如果解决,学生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我和我的祖国》之《前夜》:“小人物”背后的大国“工匠精神”

②对职业技术人才足够尊重,设立科学技术奖、加大对科学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

③完善科学技术专利方面的法律法规,保护技术人才的合法权益,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结语: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养分滋养梦想。从鲁班精神到“匠人”林治远万无一失地升起新中国第一面国旗,再到“影帝”黄渤的倾情演出,这无一不彰显大国“工匠精神”。只有做到专注、严谨和坚持,才能从中汲取养分,实现创新。我们期待“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我们相信中国历来就有的“工匠精神”,将会在我们这一代得到传承和发扬。

-END-

(我是璞玉待琢,一个可以从影视剧中发现现实问题的“小作者”。文字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