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户注意!又到养殖高峰期,如何正确判断水质情况?

水质控制和水质管理是对虾养殖过程中极重要的环节。水质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对虾养殖的成败。1、水质因子对养殖的影响对虾养殖对水质的要求在对虾养殖过程中通常用溶解氧、pH值、氨氮、硫化氢、盐度、水色的味道和透明度等来表示。

水产养殖户注意!又到养殖高峰期,如何正确判断水质情况?

溶解氧不仅是保证对虾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生长的必需物质,又是改良水质和底质的必需物质,在对虾养殖过程中溶解氧最好能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一般不应低于3.5毫克/升。氨氮和硫化氢是对虾养殖的有害物质,其在水体中的浓度和含量分别应该控制在0.5毫克/升和0.1毫克/升以下。


pH值是反应水质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它和水体中浮游生物含量、溶解氧含量等有密切的关系,又影响着氨氮和硫化氢的含量,在对虾养殖中pH值应控制在7.6~8.8为宜。透明度是反映水体中浮游植物和有机腐屑数量的一个间接的物理指标,对虾养殖中一般应前期透明度低一些,后期高一些,大约控制在30~60厘米之内。味道是说明池塘底层水,特别是底泥是否有腐败有机物质的指标,如果水体发黑,有腥臭味,说明水下腐败的有机物质太多,容易引发病害。

芽孢杆菌的作用已被公认。但是,我们在使用时经常发现不同的产品会有不同的效果。有的产品用量少效果好,有的即使大量使用也不见效。为什么呢?因为微生物制剂核心技术在于菌种的好坏和菌种的数量。很多养殖户误认为重量多数量就多。


其实并非如此,先进的发酵技术和制剂技术可以使每克产品中的菌总数量达到500亿以上。一般的小厂家受制于技术和设备的制约很难达到。同时菌种的好坏更是决定了产品的使用效果。芽孢杆菌是带有孢子的杆菌总称,芽孢杆菌的种类多达上百种。有的适合人类肠道,有的适合水质改良,有的适合垃圾处理。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芽孢杆菌都适合水产养殖。因此,建议大家在选择产品的时候选择高含量的产品,因为只有大厂家才能做出高含量的产品,同时他们也会在菌种库当中选择适合水产养殖的菌种进行生产。



2、水质变化的判断与辨别在对虾养殖过程中,水色及其变化是判断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

水色是水中浮游生物数量、种类的综合反映。好的水色具有“肥、活、嫩、爽”四大特色,表明对虾喜食、易消化的单胞藻类繁殖旺盛、溶氧充足,酸碱度适宜,有害化学成分含量少。在一般情况下藻相与水色的关系为:


水产养殖户注意!又到养殖高峰期,如何正确判断水质情况?


(1)如果水体中主要含有硅藻、新月菱形藻、小球藻、角毛藻、三角褐指藻等,水色呈红棕色。红棕色是养虾的最佳水色,这些藻类都是对虾的优质饵料。


(2)如果水体中主要含有绿藻,水体呈淡绿、翠绿色。绿藻能大量吸收氮,净化水质,也是养殖者所期望的水色。

(3)如果水体中主要含有金黄藻,水体呈淡黄、金黄色,也是养虾比较好的水色。不过,暴雨后泥土注入虾塘也会使水出现黄色,要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判断。

(4)如果水体呈暗绿色则含蓝藻较多,如果水体呈黑褐色则含鞭毛藻、绿藻、褐藻等较多,这些都是有机质过多的征兆,是不好的水色。

(5)如果水中轮虫、桡足类占优势,水体就呈现白浊色,它会使对虾的成活率下降。

水产养殖户注意!又到养殖高峰期,如何正确判断水质情况?

(6)如果水中浮游生物过少,水过瘦,水体呈澄清色。

清水表明浮游植物大量死亡。如果纤毛虫、夜光虫较多,水呈红色,易造成缺氧、发病,这些水色都不宜养虾。通过观察对虾的活动情况,可判断水体中溶解氧情况。

水体缺氧的预兆是:水体透明度小于30厘米或大于80厘米;对虾白天在水面上无力地漫游;水色呈浊白色;塘底黑区大、有臭味;日落后虾塘周围有很多蚊虫。

另外,在夏季高温期,天气闷热无风,或连续阴雨天也容易缺氧。在下列情况下表明缺氧严重:全塘浮头;白天或傍晚、上半夜浮头;在对虾受到惊动时,不下沉躲避;全塘虾的眼睛和触角露出水面。发现以上浮头现象要及时开动增氧机、加水、换水或使用增氧剂。

目前市场上增氧产品种类繁多。传统的增氧产品受技术和配方制约,一般为3-8小时集中放氧。该类集中放氧的产品短时间内迅速放氧,氧气容易快速溢出水体,池塘存留效果差,且对养殖动物刺激性较大。同时使用成本高,并需要人工时时关注增氧情况。最新的技术是采用先进的缓释技术和特殊配方,使氧气可以在池底缓慢释放,增氧效果长达30个小时以上。该类增氧产品成本低,放氧时间长久且持续,省时省事又省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