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疏的親密關係:那不止是一條60秒的語音信息

文|CC


說出來你們可能會笑,我因為沒聽我媽發來的語音信息,而被迫去相親。她說證據確鑿,我還無法反駁。

漸疏的親密關係:那不止是一條60秒的語音信息

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我無法拒絕去相親?

對,就是那一堆我根本沒聽胡亂答應的語音信息!

所以我建議你儘量在空閒時間耐心聽完家長髮來的語音信息,因為你不知道你有可能會錯過什麼消息。

你可能會想,絮絮叨叨的家長裡哪裡有價值。

你忽略了,那裡恰恰藏著他們對你的愛

但為什麼我們會感到厭煩?這才是今天的主題。

這也有故事

我認識一個很酷的女孩。

我曾想過,她喜歡的男孩一定會更酷。

終於,她終於找到了比自己更酷的那個男孩。

他喜歡她的短髮,喜歡她的紋身,喜歡她所有不羈的個性。

我始終覺得,他們的愛情,大概是我所認識的人中最酷的。

後來他們分開了。

其中主要的一個矛盾點就是:

“你能不能把頭髮留起來,把你的脾性收斂一些,像大多數女孩那樣,別那麼個性了可不可以?”


——在一段關係走向親密的過程中,對於對方的優點漸漸習以為常、視而不見,目光由欣賞變成挑剔。而這種挑剔,最終會轉化成傷害

漸疏的親密關係:那不止是一條60秒的語音信息


舍友A是個及其獨立的女孩,相對於同齡的我們更加成熟、圓滑。

她在自己外面的那個圈子中混的如魚得水,卻和整日朝夕相處的我們並不那麼親近

她打電話時聲音綿言細語,但和我們卻多了更多的不耐

——不能客觀地看待自己和身邊的人,和外界的人接觸多了以後,就常常習慣以高標準來要求我們了。


我們雙方其實都沒有過錯,但是什麼造成了“親密的人逐漸變得並不親近”呢?


你的肆無忌憚

“因為你知道他不會離開,所以更加肆無忌憚。”

對待外人的不友好可能會使你喪失本應得到的利益或人脈,而對待親近的人,再怎樣的不耐,你們的關係也不會發生質的變化

漸疏的親密關係:那不止是一條60秒的語音信息

她對你的期待

“我們自己表現出來的某些暗示行為,對方並沒有如期待的那樣,理解,並且沒有做出某些可以使你滿足的行為。”

這個是我們的潛意識

在我們咿呀學語、感覺到餓的時候,就會哭。因為這樣就會引起父母的注意,他們就會過來餵我們東西吃。

久而久之,這樣一個程序化的過程就在我們的腦海中形成了。

從兒時到成年,依然如此。


漸疏的親密關係:那不止是一條60秒的語音信息


只不過成年的我們變得更加有主見,需求也越來越多了。隨著接觸的人變多,我們在面對相對較為親近的人時候,也會把兒時的這種潛意識帶到現在。

在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表現出很多負面情緒(發脾氣,對著幹,冷戰),想以此來引起對方的注意來得到彌償。

但事實上,很少有人會像父母那樣對待我們。


所以我們常常就會陷入這樣一個惡性循環

暗示—未得到滿足—不開心

再暗示—又未得到滿足—更不開心

消耗體力的壓抑


白天的時候我們通常會為了達成某些目的而帶著偽面去生活。“彬彬有禮、熱情好客、無盡耐心包容……”

偽裝自己的情緒,在消耗我們的能量

對待親人,我們無需再顧慮那麼多。我們可以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感受,因為在工作中我們傾向於“解決問題”,在家中我們更傾向於“解決情緒”。

所以,當面對親人時,我們其實是期待得到理解、關係。

但當他們所做,沒能到你的期待值時,你便會將白天壓抑的脾氣趁機釋放出來。

至於該怎樣做?很多人其實並不知道自己是為什麼發火。

在你想和親近的人產生怒氣時,先不要說話。想一想你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想從對方身上得到什麼樣的安慰。

不要把這些想法憋在心裡,把它說給愛你的人聽。

這樣他們也會更加懂得該怎樣去愛你。

漸疏的親密關係:那不止是一條60秒的語音信息


發脾氣之前停頓一下

假期時,我和爸媽的作息基本是完全相反。每天他們早晨七點多就會起來,而我直到九點才剛剛睡醒。

前幾天清晨,我被我媽喊醒了:

“寶貝快來,今天好不容易買到了樓下那家特難買的油條。你快來嚐嚐,剛炸出來,特別脆很好吃的。”

我當時腦裡一片混沌,下意識就想吼回去:“我半夜2點才睡的,就為了個油條你這麼早把我吵醒幹什麼啊!”突然被自己下意識的反應驚醒

我愣了一下,平時我很少與人發火。居然對好心提醒我吃早餐的媽媽產生這麼大的火氣。

“好的媽媽,我洗漱一下就過去吃。”出門前,我抱了媽媽 。和她說,還是你最懂我,我想吃油條好久了。

媽媽笑了,眼角的皺紋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