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轶事:寡妇为和道士私通,求衙门把儿子处死,亏知府查明真相

寡妇为和道士私通,求衙门将儿子判死,亏知府查明真相

《智囊全集》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唐朝时,河南府尹李杰当政时,一个寡妇来控诉儿子不孝,并请求判其不孝死罪。

李杰令人将其子带来后,看她儿子老实巴交的样子,也不像是不孝顺的样子,见到官员也不说话,李杰就觉得事实与寡妇所言有出入。

唐朝轶事:寡妇为和道士私通,求衙门把儿子处死,亏知府查明真相

因此对寡妇说:“他是你唯一的儿子,你俩相依为命,如若你儿子罪该处死,你也不会后悔吗?”

寡妇说:“儿子对我这做母亲的太无礼,假使判他死刑,我也不会后悔。”

于是,李杰命寡妇到街上买棺材,好为儿子收尸,私下却派人跟踪,监视她的一举一动。因为李杰问这位寡妇他儿子有何不孝行为时,她却答不出来,也闪烁其词。

唐朝轶事:寡妇为和道士私通,求衙门把儿子处死,亏知府查明真相

只见寡妇出了衙门后,就与一名貌似道士的人交谈甚欢,说:“事情都已办妥,咱们赶紧准备棺材吧。”

不久棺木送达衙门前,但李杰还是顾念母子之情,该寡妇却坚持要判其儿子死刑,那位道士样子的人也在门外鬼鬼祟祟地张望。

李杰下令逮捕道士过来讯问。原来这个假道士与寡妇私通,却碍于寡妇的儿子在旁,不能为所欲为,因此想除去寡妇儿子。

唐朝轶事:寡妇为和道士私通,求衙门把儿子处死,亏知府查明真相

了解真相后,李杰下令杖刑该道士,尸首正好放在寡妇带来的那口棺材里。

按照当时法律来说,母亲诬告子女不孝就可以判死刑,不用受惩罚。但是这个寡妇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诬告儿子,甚至想把儿子处死,这可是伤天害理的事情,幸亏知府李杰明察秋毫,及时查明真相,还儿子清白。

唐朝轶事:寡妇为和道士私通,求衙门把儿子处死,亏知府查明真相

无独有偶,宋朝时也发生过这样一起母亲诬告儿子的案件。

宋朝包恢进入龙图阁,到建宁任职时,有一位妇人来官府控诉自己的儿子。

包恢看了状纸,觉得有些可疑就传妇人的儿子来问话。

起初,妇人的儿子只哭而不作答。

过了很久,才稍微透漏原因。原来他母亲与和尚有私情,因厌烦这儿子在一旁劝阻,因此才给他扣上一个不孝的罪名。

唐朝轶事:寡妇为和道士私通,求衙门把儿子处死,亏知府查明真相

状纸是和尚写的,是因为妇人的儿子寸步不离的守着母亲,以致和尚无机可乘。

妇人原本借口要为死去的父亲做法事,计划把衣物放在灯笼中抬进寺庙,事实却是为让和尚躲进灯笼中随她一起返家。

包恢了解实情后,决定除去此害。

到了做法事的那天,便下令将妇人的灯笼抬进府库封死。

唐朝轶事:寡妇为和道士私通,求衙门把儿子处死,亏知府查明真相

过了十多天,有人向包恢报告,说府库中所放置的那个灯笼发出恶臭,包恢就命人将灯笼投入江中,将这个作恶的和尚给去除了。

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终究会有报应,但是有些事情也是让人哭笑不得。唐朝的李杰和宋朝的包恢用自己的智慧为别人洗清了冤屈,善恶终有报,只是早与晚。

唐朝轶事:寡妇为和道士私通,求衙门把儿子处死,亏知府查明真相

《智囊全集》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故事,如“马默积德生儿女”、“陈骐以梦找真凶”等等。

这些奇闻轶事中,蕴藏着很深的大道理和人生的大智慧,有心的人一定能够从中找到大智慧为己所用。

此书为明代冯梦龙所作,又名《智谋大全》

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取材于帝王将相、士子儒生,书中所表现的人物,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帝王将相,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

唐朝轶事:寡妇为和道士私通,求衙门把儿子处死,亏知府查明真相

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智术计谋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庞大的智谋锦囊。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本书将其分为6个智囊

“政略智囊”、“政务智囊”、“言辨智囊”、“军事智囊”、“巾帼智囊”、“狡诈智囊”。

不论是经邦治国,高瞻远瞩,还是出奇制胜,决胜千里,抑或是轻取富贵、全身持家,古人的种种智慧韬略,几乎收揽无遗。读此书如入宝山,金玉琳琅,美不胜收。

唐朝轶事:寡妇为和道士私通,求衙门把儿子处死,亏知府查明真相

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

但凡后世人,汲取中华智慧,习得为人处世都绕不过他。

唐朝轶事:寡妇为和道士私通,求衙门把儿子处死,亏知府查明真相

冯梦龙自己也说:“天下无余智”,普天之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于此。它几乎写尽了中国历史上的各种智慧、谋略。

其中很多故事不仅妙趣横生,而且寓意深刻。

开卷有益,上下两册的人生智慧,只要79元,就能让你受益终生。

这绝对是你梦寐以求的藏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