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最古老的1座大學,名字來歷和孔子有關,已“出道”超1800年

問津書院,是我國儒學文化傳承地,也是對我國文化、教育史上有重要影響的書院。曾與嶽麓書院、東林書院、白鹿洞書院齊名,並稱為我國四大書院。傳承至今經歷了無數次的破壞和修建,浮浮沉沉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

武漢最古老的1座大學,名字來歷和孔子有關,已“出道”超1800年

問津書院又稱孔廟,其始建於公元前164年至公元前122年間,“問津”一詞源於“子路問津”的故事,而它的初建要追溯到千年前。西漢劉安命人在古時的武漢新洲建亭,並設私學,於是便有了這傳承千年的孔廟。後經東晉成帝和唐武宗的修葺、擴建,期間不乏申公、杜牧等文學大儒前來講學,就連南宋思想家朱熹也曾來此授課。元初儒學家龍仁夫在此講學授課,並首創書院,但元末明初毀於戰火,明朝王守仁和耿定向復建並提出問津書院。

武漢最古老的1座大學,名字來歷和孔子有關,已“出道”超1800年

此後問津書院歷經滄桑,不斷的毀壞和復建,歷史的年輪給問津書院留下了不朽的烙印。無論書院是浮是沉,文化的傳承從未中斷,在儒學教育,知識傳播上有著重要的作用,現在才得以保留下來,並且不斷地發展,如今這裡也有許多儒學講座類的活動。

武漢最古老的1座大學,名字來歷和孔子有關,已“出道”超1800年

問津書院依山傍水,位於武漢新洲區舊街大別山南麓腳下,人傑地靈,名士雲集。修繕之後的問津書院莊重大氣,與其外圍山水相襯,越發氣勢恢宏又帶有儒學的古香古色。整座書院佔地三萬多平方米,建築構造為中軸對稱式,中軸線上為書院的主體建築,簡潔大方,莊嚴氣派。

來到問津書院,映入眼簾的便是寫有“問津書院”四字的儀門,一共三間,紅油漆大門,十分顯眼氣派,彷彿名門望族的家宅,中間的是大成門,左邊名叫金聲,右邊喚玉振,金聲玉振邊是兩個小角門。腳下是青面石磚,眼前是威武莊重的古色儀門,彷彿來到了很遠很遠的從前。

武漢最古老的1座大學,名字來歷和孔子有關,已“出道”超1800年

從儀門進入是問津堂,也是三間的佈局,這便是以前大儒講學,學生學習的地方了,仔細端詳,會發現中堂和旁邊皆有屏扇。中間屏扇上寫有“聖經一章”的字,頓時有了古人學習的感覺,閉上眼睛,你能感覺到歷史的滄桑變遷,又好像看見學徒學習的樣子。

問津堂東西方向的房子稱為兩廡,供奉著先賢大儒像和牌位,不僅問津堂兩側,中軸線東西兩側皆有,有的用於供奉,有的用於祭祀慶典時。再說問津堂後便是大殿,即大成殿,正殿最是寬廣,殿中設硃紅神龕,供奉有孔子像。聖像前的供桌上有香爐、花瓶、祭祀禮器等,即便是現在仍有許多人前去祭拜,由此可見孔子在人們的心中佔有不可撼動的地位。

武漢最古老的1座大學,名字來歷和孔子有關,已“出道”超1800年

如今的問津書院已不單單是一座書院,一處景點,它更是我國儒學文化的寶地和傳承地。時間流逝,世事變遷,不變的是情感和流淌在血脈中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