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影響力何談個人品牌?互聯網時代人人都該懂的5條原則

2019年的網紅,李佳琦排第二沒人敢說第一。歐萊雅的櫃哥,靠直播賣貨,月入千萬成了名人。

在2020年第一期的《吐槽大會》上,李佳琦做主咖,吳昕、袁詠儀給他做副咖。

張紹剛調侃說:“有人質疑李佳琦憑什麼做主咖?不憑什麼,就憑人家帶貨能力全網第一。”

李佳琦|不懂影響力何談個人品牌?互聯網時代人人都該懂的5條原則

李佳琦作為一個普通人逆襲的標杆式人物,走到了鏡頭的中心,被人膜拜、學習、模仿、抹黑。

有人把李佳琦的成功歸功於努力——“連續直播3年,一年365天直播389場,每天直播6小時以上,最高紀錄三小時試了380支口紅”。這句話考拉在不下10篇宣傳李佳琦的文章裡見過。

但是如果你以為李佳琦的成功只歸功於努力,就大錯特錯了。

當代社畜,誰不是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多少直播帶貨的博主天天蹲在直播間,卻只有少得可憐的觀眾。

李佳琦的成功在於他建立了極具傳播影響力的個人品牌。

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應該有“個人品牌”意識。怎麼建立個人品牌?不但要掌握核心框架,還要借鑑成功的經驗方法。

今天考拉就以經典書籍《影響力》五條原則為基礎,來分析李佳琦是運用了哪些方法成為了社交網紅。

李佳琦|不懂影響力何談個人品牌?互聯網時代人人都該懂的5條原則

李佳琪人設初立“懂你的男閨蜜”

《影響力》第一原則:讓別人喜歡你

就算你沒在李佳琦那裡買過東西,你也一定聽過他那句極具洗腦力的“哦買噶”!

我問朋友:“為什麼你天天看李佳琦卻從來不看薇婭?”

朋友說:“因為我更喜歡李佳琦。”

是的,道理就是這麼簡單,被人喜歡就對他產生了影響力。

李佳琦|不懂影響力何談個人品牌?互聯網時代人人都該懂的5條原則

我們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而不是那樣的?就是因為我們喜歡。

李佳琦就是我們的男閨蜜,聽到他那句“哦買噶”,彷彿身邊站著一個朋友,在誇讚剛塗上口紅,美豔動人的自己。

沒有人能拒絕這樣的朋友,所以大家都喜歡李佳琦。李佳琦不是銷售而是朋友,他是“我的人”。

這就是影響力的第一原則,讓別人喜歡你。

想讓別人喜歡你,就要讓別人感受到你站在他那一邊,你在從他的角度思考問題。

電視劇《安家》中,房似錦為什麼能把一個“奇葩戶型”的房子賣給精打細算的宮蓓蓓,就是她幫宮蓓蓓勾勒出一副詩和遠方的美景。

職場小秘訣:

讓別人喜歡你,是建立任何一種關係的敲門磚。從用戶的視角出發,幫她解決問題,為她勾勒畫面感,你們才能有更長遠的合作。

李佳琦|不懂影響力何談個人品牌?互聯網時代人人都該懂的5條原則

李佳琦出圈“帶貨能力完爆馬雲爸爸的口紅一哥”

《影響力》第二原則:權威是最高級的影響力

那記得18年雙十一李佳琦和馬雲一起賣口紅的視頻嗎?“5分鐘賣掉1.5萬隻口紅,帶貨能力完爆馬雲。”

這次視頻之後,李佳琦才真正意義從直播賣貨的圈子走到了大眾視野裡,這是一場可以記入史冊的經典宣傳案例。

這個視頻的成功正好應證了《影響力》中的權威原則。

“5分鐘賣掉1.5萬隻口紅,帶貨能力完爆馬雲”之所以會火出圈,這句話背後樹立了兩個權威。

  • 一個是李佳琦個人帶貨能力的權威。
  • 一個是戰勝馬雲這個權威而產生的更高級的權威。

大家都會覺得,如果一個人能夠戰勝中國首富馬雲,那他一定特別厲害。

李佳琦|不懂影響力何談個人品牌?互聯網時代人人都該懂的5條原則

我們姑且不論馬雲是不是真的只賣出去10只口紅。重要的是,馬雲賺錢一流,就一定等於馬雲賣口紅一流嗎?

不見得。

但是我們依然相信比馬雲還能買口紅的李佳琦非常厲害。

這就是權威的轉移性。一個人在某個領域具有權威,大家會自然而然的認為他在其他領域也具有權威性。

如果我們想要獲得更多人的認可,就一定要樹立自己的權威性。你想在哪個領域發光,就必須拿出這個領域的硬本領。

相反如果我們想在生活中避免權威轉移讓我們產生誤判,就應該多去想想,這個權威人士,是否在他代言的領域也是權威。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房地產的大佬給某一家醫院做廣告,你要不要去這家醫院試試呢?

一個房地產的大佬給醫院做廣告,他肯定給這家醫院投資了。但是他是否真的瞭解這家醫院的專業能力呢?這一點值得懷疑。

職場小秘訣:

權威就是最大的影響力。想要影響別人,就讓自己成為權威。

反過來當我們被權威影響的時候,可以思考一下,他的權威垂直度是否可信。


李佳琦|不懂影響力何談個人品牌?互聯網時代人人都該懂的5條原則

叢林競爭的勝者,福利最多的直播間

《影響力》第三原則:互惠互利

我和身邊的朋友大多沒有蹲直播間買東西的習慣,但是我們或多或少都在李佳琦的直播間買過東西。

我有個喜歡比價的朋友說她在李佳琦那裡買東西的原因:李佳琦的直播間價格真的是全網最低,還經常有紅包拿。在李佳琦這裡買東西真的太划算了。

我們姑且不論蹲直播間花費的時間是否真的值得省下來的那些錢。

每一個李佳琦的用戶都切實感受到了從他這裡買東西能夠獲利,此時李佳琦不是在賺他們的錢,而是在幫助他們省錢。

李佳琦能吸引那些沒有看直播習慣的用戶,拓寬自己市場,就是因為他讓用戶感受到互惠互利。

李佳琦|不懂影響力何談個人品牌?互聯網時代人人都該懂的5條原則

互惠互利原則在網絡社交中的體現就是:你為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我把自己的時間和金錢交給你。

不管是電商,還有知識付費領域,用戶選擇你一定是他在你這個有所收穫。更重要的一點是,用戶往往先要有獲得感,才願意付出。

2020年初疫情爆發,包括樊登讀書、得道、新東方等頭部知識付費產品,都提供了免費學習一個月的福利吸引粉絲。表面看他們是在做福利,內裡其實就是運用了互惠互利原則吸引粉絲。

惠互利原則背後還隱藏了一個秘密,就是利用他人因獲利而產生的愧疚感。

你有沒有在超市裡試吃之後最終買下計劃之外的商品的經歷呢?

試吃之前覺得自己就試試肯定不買,但是吃完之後腦子裡又總有一個聲音在說:“嘿,你都吃了,既然味道還不錯,不然就買下來吧,推銷員也蠻辛苦的。”

你買下這個東西,很可能還沒走出超市就後悔了,因為你不需要它。

職場小秘訣:

如果你想從別人那裡得到什麼,請先學會付出。

如果你不想在別人身上花費時間和金錢,一開始就不要接受他人的好意。

李佳琦|不懂影響力何談個人品牌?互聯網時代人人都該懂的5條原則

比商品更具吸引力的營銷術

《影響力》第四原則:稀缺才是最大的購買力

有人很困惑,同樣是做直播,為什麼李佳琦火了而自己沒火?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來看李佳琦的幾次出圈操作:

  1. 極具個人特色的營銷話術:“哦買噶”、“買它買它買它”。
  2. 聯合馬雲做賣貨直播。
  3. 邀請各路明星在直播間賣貨。
  4. 跟天天小朋友隔空PK,買了一整套練習題給天天作為回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明星上直播間裡,周震南因為其對網絡流行產品一問三不知的表現,跟李佳琦一起上了熱搜,兩個人互相成就,攜手二次出圈。

李佳琦每出一次圈,受眾用戶就拓寬了幾個數量級,得到的回報自然更上一層樓。

這幾次出圈行為幾乎可以說是全網首創。只有稀缺才有價值,才能產生購買力。

李佳琦|不懂影響力何談個人品牌?互聯網時代人人都該懂的5條原則

我買過一單質量特別好的生蠔,5斤生蠔只要39塊錢。到貨之後,我真的有點心疼賣家,他們幾乎沒有什麼利潤。但是那麼多賣生蠔的,為了吸引用戶,只能選擇薄利多銷。

想要擺脫這種狀態,只能變換賽道,在“稀缺”這個方向尋找出路。

因為同質化下的薄利多銷是沒有出路的,賺的都是辛苦錢,尤其在市場飽和的情況下,只能不斷壓縮自己的利潤空間。

什麼是稀缺,發現自己的特色,並把它不斷放大,就成了稀缺。發現自己的稀缺本來就很難,能夠放大自己的稀缺併產生價值,才是真本領。

職場小秘訣:

挖掘自己的稀缺,才能創造更多價值。只有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才能不斷拓寬領域,收穫裂變式成效。

李佳琦|不懂影響力何談個人品牌?互聯網時代人人都該懂的5條原則

李佳琦出圈後,火箭般上升的影響力

《影響力》第五原則:社會認同感

雖然李佳琦靠直播賣貨成為網紅,但是真正通過直播認識李佳琦的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人是因為聽說李佳琦紅了,才開始關注他的。

如果說權威是影響力的基礎,那麼社會認同感就是影響力的助推器。

95%的人都愛模仿別人,只有5%的人能首先發起行動。所以想要把別人說服,我們提供任何證據的效果都比不上別人的行動。

作為普通人其實真的不需要去了解李佳琦紅出圈之後做了什麼事。就像他花1.3億在上海買豪宅的新聞,你知道了這些信息又能怎樣呢?那已經是和我們不一樣的世界了。

一件事一旦和社會認同感掛鉤,一切發展就不再是個人能力所能控制住的了。

李佳琦|不懂影響力何談個人品牌?互聯網時代人人都該懂的5條原則

我們應該關注什麼學以己用?

我們應該去關注李佳琦走紅的原因,去成為那5%行動起來的人,而不是做人云亦云的跟隨者。

李佳琦說過:你看得到我的成功,卻看不到我的付出。

聰明人不但要看得到李佳琦的付出,更要看得懂李佳琦的套路。

人的一生都在做銷售,最重要的銷售對象就是自己。

或許我們無法成為“全民網紅”李佳琦,但是我們可以先成為自己社交圈裡的“李佳琦”。


我是 ,職場媽媽,一年閱讀50本好書,用多維視角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