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公司前總經理親述轉機祕決:頂尖商界人物如何贏得職場大突破

頂尖商界人物如何贏得職場大突破



EXTREMEYOU公司創始人,美國捷藍航空、Strava公司董事,曾擔任耐克公司總經理、佳得樂全球總裁、美國高級健身俱樂部Equinox總裁。著有《轉機》一書。


我坐在哈佛大學大禮堂前排,等待著在稍後的本科生大會上做一場演講,突然開始有種如坐針氈的感覺。這場會議有近千名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大學的參會者,我是主講人,也是“開場人”,可我那該死的蘋果筆記本電腦竟然連不上主辦方的投影儀。是的,沒錯,當數百位年輕人魚貫而入落座時,我的額頭在冒汗,腦子裡想著,如果投影儀還是連接不上的話,我得跳一段什麼樣的開場舞才能圓場。


讓我更加緊張的是唐娜·卡蘭(Donna Karan),我心目中的商業英雄和商界傳奇,她是會議的“總結髮言人”。距離她的演講還有差不多5 個小時,她的“手下”就已經趕過來為其做準備,確保演講萬無一失。哦,為什麼我沒有“手下”幫我處理這些事情呢?這已不是薩拉·羅布·奧黑根第一次希望像龍捲風一樣橫掃會場,試圖讓大家看到一位完美無瑕的專業人士,但事實上,我遠遠做不到這一點。


組織這次會議的年輕女孩已經站起來開始介紹我了。她逐字逐句地念著我的簡歷,我當然知道簡歷裡的內容。我的簡歷被這次會議用作宣傳材料,我很樂意讓別人瞭解我的經歷,因為它讓人覺得我是一位成功人士:一位曾在維珍(Virgin) 和耐克工作過的“品牌重塑者”,一位“用運動員思維來解決商業問題”的“健身女王”;曾入選《快公司》“全球商業最具創意人物”榜單,也曾被《廣告時代》(Ad Age)評為“最值得關注的女性”(Women to Watch),三次獲得《體育商業日報》(SportsBusiness Daily )“40 歲以下的40 人”獎項(Forty Under 40Award),還被《福布斯》評為在“體育界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上述大多數獎項都是在我擔任佳得樂這個世界上最具標誌性的體育品牌之一的全球總裁時獲得的。我引領該品牌進行了一次重要的轉型,把一家運動飲料公司轉變為提升運動表現的創新者,讓曾經掙扎求生的公司擁有健康成長的狀態。之後我擔任了Equinox 的總裁,這是一家世界頂級健身俱樂部,被《快公司》評為“2015年健身行業最創新的公司”。現在我是飛輪體育(Flywheel Sports)的CEO,這是一家特別出色、快速成長的室內自行車公司。


然而,當聽到這位滿懷抱負的年輕商界女性對我的介紹時,我總覺得有些不對勁兒。困擾我的並不是她所講的內容,而是那些她未提及的信息。她對我的介紹聽起來好像我是一個精心雕琢過的完美女性商業精英。當然,我的簡歷中也不會提到大多數同事是怎麼看我的——他們覺得我的熱情和決心如同狂風暴雨般猛烈,我在努力嘗試讓一切能按部就班進行的同時,也造成了很多令人尷尬的失誤。


我也從不會在簡歷中提及,我過往所取得的大部分業績充其量不過就是平均水平。有時,我甚至從未真正融入一個團隊。其他時候,我很令人失望。還有一些時候,我只能用 “徹頭徹尾的失敗者”來描述自己。是的,我就是這樣一個人,在二十幾歲時,被炒了兩次魷魚。第一次,我“榮幸”成為無業遊民,因為沒有僱主,沒有合法的工作簽證,我險些從美國被遣返回老家新西蘭。第二次,由於公司組織架構大規模重組,我被裁員了。我喜歡把這三年稱為“職業生涯絕望的低谷期”,我的職場之路絕非完美無瑕,一路高歌猛進。


工作中,我也經常會很尷尬地搞砸事情,在我腦海中特別棒的點子扔到市場上卻一丁點兒反應都沒有。儘管如此,在快40 歲時,我卻被邀請在大會上演講,觀眾們排著隊詢問我:“你是怎麼做到的?你的秘訣是什麼?”


別懼怕你的不完美


其實,我是一個與完美毫不沾邊的人,不過我的個人經歷告訴我,人們往往會高估完美。是的,我年紀輕輕就成了一個價值50 億美元的全球體育品牌的總裁。但是,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機會,完全是因為從不懼怕我的不完美、我有些矛盾的個性和我獨有的看法。我就是這樣一個姑娘:高大、勇敢、行事肆無忌憚、笑得大聲、固執己見、絕不冷眼旁觀且超級熱情。通過我那雙巨大的男人般的大腳就可以輕易看出,我永遠達不到這個社會普遍定義的那種完美。但是我發現,如果不斷嘗試去弄明白自己棒在哪兒、差在哪兒,並堅信在某些方面,我能以某種方式勝過他人,我終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我選擇了一條能充分發揮自己個性,引領自己走向成功的道路。而且,我也逐漸意識到在這條成功之路上,我並不是一個人在孤獨前行。


安傑拉·阿倫茨(Angela Ahrendts)、博德·米勒(Bode Miller)、康多莉扎·賴斯(Condoleezza Rice)、米斯特爾·卡頓(Mister Cartoon)、安傑拉·李·達克沃思(Angela Lee Duckworth)、薩姆·卡斯(Sam Kass)、凱西·沃瑟曼(Casey Wasserman)、博佐瑪·聖約翰(Bozoma Saint John),看著這些人名,你可能會想到他們分別是商業領袖、高山滑雪運動員、美國前國務卿、文身藝術家、心理學家、廚師、體育公司創始人和音樂製作人,但他們又有什麼相同之處呢。他們湊巧全是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裡最出色的人,然而他們並不是在已經完全瞭解自己的天賦,知道那就是自己最適合的領域,才開啟一份事業的。


我的職業生涯帶給我最大的益處之一就是,我會有些不尋常的機會,去結識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並與其共事。這讓我有機會觀察他們是如何做事的。外界的讚美和來自媒體的讚譽之詞只會提到他們有多出色,但透過這些你會發現,他們是通過同時接納自身的優點和缺點來擁有非凡影響力的。他們敢於冒險,並努力解決有時會產生負面結果的問題。他們並沒有期待成功能夠自然降臨,相反他們將內驅力和謙卑有效結合在一起,拼命工作,力圖超越周圍的每一個人。他們是卓越人士,會通過自己獨有的方式,挖掘自己特有的能力組合,把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極致。


當決心想要取得巨大成就時,你必須做出選擇


每個人都能贏得事業上的轉機,我把其中的關鍵過程稱為“打造卓越的自己”,即成為最棒的那個自己。打造卓越的自己,並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目標,這與傳統的成功指標沒什麼關係,比如考高分、獲得體育或藝術成就、成為職場和社交網絡的精英,它也不是曇花一現的短期成就。事實上,絕大多數人在年輕時並不會折騰出什麼惹人注目的成就,而大多數成就正如世俗所評判的那樣,很快就平淡無奇了。打造卓越的自己也不僅僅是一種風格或態度。卓越人士有成千上萬種態度,在你所看到的輝煌耀眼的成就背後,存在各種不易。


打造卓越的自己是一個伴隨一生的方法,它讓你在自己多元的興趣、技能和經驗中不斷挖掘並將自身的潛力發揮到極致,沒錯,其中也包括你經歷過的挫折、損失、失敗和你的劣勢。卓越人士發現,越是不斷拓展自己,就越能挖掘出自身的潛能。他們在努力使自己越來越卓越的過程中獲得別人的支持,同時也在幫助別人打造卓越的自己時達成合作。沒錯,他們的確成功了,但是就他們而言,成功只不過是打造卓越的自己過程中的一個副產品而已。

《轉機》[精彩樣章]

耐克公司前總經理親述轉機秘決:頂尖商界人物如何贏得職場大突破

你要知道你是誰,穿博柏利的蘋果公司女魔頭


有件事情非常刺激我:即便你做自我省察,可能也不一定會意識到自己的天賦所在。事實上,很多世界上頗為成功的人士都是在不經意間走入他們最擅長的領域的,而在此之前,所有跡象都顯示,他們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我能想到的例子是安傑拉·阿倫茨,她曾經對我說:“我不認為自己很聰明!”今天,如果知道她的成就,你可能會想:她在胡扯什麼,不會是在和我開玩笑吧?《福布斯》雜誌2016 年評選出來的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女性排行榜中,她可是名列第15 位的。2006—2013 年,她一直擔任博柏利公司(Burberry)的CEO,這期間,她把公司的價值提高了三倍多,達到70 億英鎊。之後,她加入蘋果公司,成為核心高管,負責整個公司的零售業務,要知道蘋果擁有世界上最具價值的零售業務。有多少人能比她更優秀呢?這也是為什麼我至今還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2012 年她在百忙之中居然擠出時間回覆了我的郵件!那時,我剛剛跳槽到Equinox,急於尋找一些關於技術更新換代的建議,對我而言這完全是一個新的領域。阿倫茨不但回覆了我的郵件,還抽出了近兩個小時的時間,和我面對面開誠佈公地分享了她的見解,以及她在博柏利工作時處理信息技術更新換代問題時的經驗教訓。我必須坦承自己的確寫了一篇充滿讚譽之詞的郵件,打了那張女總裁對女CEO 的牌,但正是這次不到兩小時的會議給了我足夠的自信去面對未來的挑戰,其作用遠遠大於聆聽來自外部諮詢專家數月的分析報告。對我的職業和個人生活而言,這次交流都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可以說,她是我人生的第一位女性CEO 導師。


這樣一位出色的成功女性,怎麼還會認為自己不夠聰明呢?我覺得她應該是那種一出生就貼上了成功標籤的超級明星,但是她卻直言道:“現在的學校體系偏重於學生的左腦開發,強調超強的分析能力,即使我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最多也只能拿到B,永遠考不到A。我的思維不是線性的,也無法將那些不同的模式和算法融會貫通。同樣,我也不擅長學習語言,法語學習了三年,可還是很難造一句優雅又準確的句子。當你在學校有這樣的學習經歷時,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你是不會有什麼自信的。我在無意中闖入了時尚界,對此我一直心存感恩。突然之間,所有的一切都豁然開朗,我富有創造力的右腦得到了釋放。我終於能同時使用我的左右腦,把所有事情串聯起來。”


她搬到紐約,投身到時尚界,最終得以為奢侈品品牌唐娜·卡蘭工作。從這份工作開始,不僅她右腦的能力,即時尚和領導才能得到了完全的展現,左腦的戰略及商業運作能力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這些能力讓她跳槽到Fifth &Pacific 公司,然後又負責旗下品牌麗詩加邦(Liz Claiborne),幫助公司收購和管理過20 多個品牌,包括橘滋(Juicy Couture)、Laundry by Shelli Segal,Lucky Brand Dungarees 以及DKNY jeans。每走一步,她都會自我省察,她的專業技能和知識得以迅速提升,人也越來越優秀。她說:


從我開始熱愛時尚、從事時尚界的工作、開拓時尚市場到打造與眾不同的全球品牌,一步一步走來,我發現一定要選擇自己擅長的項目。如果一個優秀運動員發現自己選錯了體育項目,就不會有發揮的平臺,也不會成功!我在面試時,常會對後輩們提及:要知道你是誰。每天早上起床時,你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你最喜歡做的是什麼?不要讓別人告訴你成功的定義。成功就是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與生俱來的天分是什麼,知道什麼能打動你。這是我們公司必須將你引向的道路。如果我們提供機會,你自己又勤勉用心,你就一定可以達成自己的宏偉目標!


你是會走上實現目標的光明大道,還是碌碌無為、誤入歧途,錯誤地認為自己不夠聰明,進而錯失實現目標的機會呢?自我省察會在其中起到關鍵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