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的謊言”:中美全球金融“定價權”之爭


“美股的謊言”:中美全球金融“定價權”之爭

中國A股自然也跟隨美國的行情波動,完全脫離了中國疫情好轉,經濟全面恢復的基本面。可以說,通過這次美國股市的暴跌,美國金融的巨幅震盪,再次確定了全球經濟、金融的價格定價權,依然在美國市場。中國要成為真正的世界有影響力大國還很遠,不在乎經濟體量、不在乎外貿盈餘,也不在乎中國社會比歐美國家更有凝聚力,最最關鍵的市場經濟核心,由中國全面參與和把握方向的時代,還遠遠沒有到來。

這就是“全球定價權。中國經濟長期“有市場沒價格,價格是市場經濟的最關鍵要素之一,誰掌握“定價權”,誰就是經濟活動中的主導者,甚至是主宰者。中國作為世界上各種能源商品(石油、天然氣)、大宗商品(鐵礦石、有色金屬、玉米、大豆)的最大消費國,每年要花數萬億元人民幣在全世界購買,但是買方卻沒有定價權,這是非常悲哀的事情。我們每年在對外貿易上,辛辛苦苦賺來的外匯,其中絕大部分要用這種方式重新迴歸到境外。這原本是正常貿易的一部分,但是如果“定價權”不在中國,則會出現被人高價宰割的風險,也就是商品利潤,會被過高的能源和大宗商品吃掉。再來看中國A股市場,老股民都知道,中國股市和美國為主的世界股市關係,從來都是“跟跌不跟漲”。我們既沒有形成自己獨立的,與中國經濟正相關的行情走勢,反而每次國際上出現“金融危機”,中國都是跟在後面“跌跌不休”。

就連中國股市的“定價權”也不在中國手裡。世界經濟早就進入了供不應求的“買方市場”,我們作為世界工廠製造的消費類商品,一直以來都是由“買方定價”,而生產商品用的能源和原材料,卻變成了“賣方市場定價”,石油高能高到100多美元一桶,低能低到20多美元一桶,而這些價格的形成機制都不在中國,價格的主導權也都不在中國。中國經濟一波一波在這些市場上被“剪羊毛”。而價格成本最終還是轉嫁到中國消費者身上。根本原因是,我們上上下下都沒有把“定價權”作為一個核心競爭力來打造。我們甚至不瞭解,如何才能牢牢掌握“定價權”。

芝加哥期貨交易市場 除了美元,美國還有“大宗商品定價權”,大家不要誤以為,有“貨幣主導權”就一定會有“價格主導權”。美元作為世界若干個國家之一的主權貨幣,曾經和英鎊、法國法郎、德國馬克、日本日元、瑞士法郎等一些列主權國家貨幣,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可真正確立美元地位的不是美聯儲,而是“紐約證券交易市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因為在這兩大市場上,每天決定了全世界各種金融商品、能源商品、原材料商品的價格,世界其它市場都跟隨這裡的價格波動。

那麼價格主導權,是怎麼被美國掌握的呢!美國有全世界最發達的“價格投機市場”。在中國人的商業觀念中,認為“投機”是一件很不正當的事情,以前在中國《刑法》中甚至會因“投機倒把罪”而判刑,投機行為在中國是臭名昭著的。這很顯然是對市場經濟缺乏正確理解的問題導致。“投機市場”也被稱為“風險交易市場”,也就是說“商品生產者”和“原料開採者”買賣雙方之間,始終存在一種價格博弈的關係。而“期貨市場”則是把這種價格博弈,轉嫁到“投機商”身上,從而最大限度保護“採購商”和“銷售商”的經濟利益不被價格波動所損傷。價格的博弈和大幅波動,在“風險市場”發達的國家,其實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是非常有限的,因為實體經營者,都懂得如何用“對沖交易”來保護自己的正常經營。而“投機商”天然喜歡這種價格波動,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利潤。隨著“投機市場”的高度發達,自然而然價格的形成機制,以及“定價權”就落在了這樣的市場上。“投機市場”是一種非常有社會價值的市場,它把“風險”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在市場中買賣,從而給實體經濟輸送了平穩的運行動力。所以,“商品期貨”、“股指期貨”“各類期權”等一系列金融風險交易產品,其實就是整個國家實體經濟的“汽車懸掛系統”,起到最大限度的給實體經濟“減震”的功能。

中國如何才能獲得“定價權”。據說在60年代,中國遇到了經濟糧食危機,但是中國與西方國家之間的關係還很緊張,政府又沒有大量的外匯去採購那麼龐大的糧食需求。怎麼辦?當時註冊在香港的一位紅色資本家,給駐港高級別人員,出了一個主意:1、我們可以通過一些隱蔽的私營企業,在美國和英國的糧食期貨市場大量買入漲價合約;2、利用香港商人在香港對外散步中國要向世界大量採購糧食的消息;3、合約漲價後拋出價格上漲合約,同時買入價格下跌合約;4、中國政府出來闢謠,中國人民有能力克服自己的困難,不會向世界採購糧食;5、糧食期貨價格下跌,賣出合約獲得巨大美元收益;6、利用賺取的美元,利用香港自由港地位,在全球採購大量糧食。這不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利用價格影響力獲得成功。1949年解放軍佔領上海之後,當時的商品價格也遇到了極大的波動。以陳雲為代表的老一代領導人,同樣是利用強大的解放區商品控制力,重新獲得了上海的各種商品價格主導權。

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在“定價權”的佈局上還很不成功。由於各種思想束縛或市場經濟理解力的不同,錯失了很多我們可以“爭得定價權”的機會。每當大的經濟危機、金融危機的時候,都是重新確定“定價權”的重要關鍵時機。

2020年疫情金融動盪,此刻正在進行時。美聯儲可以說史無前例的高效反應,連續下調了“聯邦儲備利率”150個點,直接把美國的利率降到了接近於零利率。這導致油價暴跌、美股短時間內三次熔斷,給世界帶來經濟危機“大難將至”的恐怖氣氛。這是在考驗中國是否能獲得全球央行利率“定價權”的關鍵時刻。如果中國跟隨降息,則會給“美國國債”獲得低價格傾銷的合理性,美元經過一次“自導自演”的震盪,大幅度緩解了“美債危機”,世界金融定價權再次確立。如果中國能扛住壓力持續一個月以上,不跟隨美國“降息”,則會出現大量國際資本流入中國,美元國債出現擠兌風險,美元也隨之出現大幅貶值和下跌。直到今天為止,中國央行還沒有降息,美國股指期貨市場繼續下跌,帶動中國股市也跟隨下跌。只要中國跟隨降息,美股一定止跌反彈,美債也會止跌反彈,全球金融一片祥和之氣就會到來,但全球金融定價權再次確定在美國市場。如果中國政府不降息,但給中國A股獨立的支持政策(比如降低印花稅比例),推動中國股市走出與美國完全不同的行情走勢,這將讓全世界的金融資本都看到,接下來中國將成為世界最為重要的金融市場之一。有“定價權”才有經濟主導權。中國到了獲得各個領域“獨立定價權”的關鍵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