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孩子不争不抢是好事,没有“竞争心”的孩子没未来,要警惕

表姐有个女儿叫琳琳,今年5岁了,琳琳是个很可爱的小姑娘,周围的亲戚朋友对琳琳最大的印象就是乖巧懂事。表姐也常常引以为豪,因为她对孩子的教育工作抓得很严,琳琳乖巧懂事的个性可以说是她一手培养出来的。但是,5岁的琳琳在同龄人的面前,有时候未免显得过于懂事,甚至是有些"太好欺负"了。

前一阵子去表姐家做客,刚巧表姐家的邻居和她女儿也在,我们几个妈妈就在一旁聊起了天,让两个小朋友一起玩耍。我看到琳琳去房间里拿了几个娃娃,和另一个小姑娘在一边玩起了过家家。过了好一会儿,邻居家的妈妈突然有事,想要先走,正想带上自家的孩子,却没想到小姑娘突然不肯了,她拿着琳琳的一个娃娃不放手,还对妈妈说"妈妈我想要这个娃娃",妈妈对她说"不可以哦,这是琳琳姐姐的娃娃",并想要把孩子手里的娃娃还给琳琳,娃娃刚脱手,小姑娘就抽抽噎噎地撒起了泼:"我想要嘛,妈妈,我想要这个娃娃嘛~"。这个时候,表姐一把拿过那个娃娃,然后把娃娃给了那个小姑娘,"嗐,就一个娃娃,孩子喜欢就给她嘛",然后转头对琳琳说道:"琳琳,妹妹喜欢这个娃娃,你把娃娃送给妹妹好吗?"

我看到琳琳愣了一下,然后说道"可以呀,妹妹喜欢那就给妹妹了"。

别以为孩子不争不抢是好事,没有“竞争心”的孩子没未来,要警惕

邻居走了,我看到琳琳的眼眶悄悄的红了——她分明是不舍得把那个娃娃送出去的。我问了琳琳为什么要把娃娃送出去,她告诉我"我不能争"——分明是委屈的口吻,却带着一丝笃定与理所应当。

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计划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教育孩子谦让他人,不争不抢。这些"不争不抢"的孩子,在家长看来,才算得上是懂事的孩子。可是,孩子遇事总是"不争不抢",这样的行为处事真的是好事吗?事实未必如此,"不争不抢"的孩子没有竞争心,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没有"不争不抢",不要急着窃喜,要警惕——竞争心对孩子的成长发展非常重要!

孩子有"竞争心"≠争强好胜

家长教育孩子"不争不抢",主要是不想孩子变得过于争强好胜,本意是为了孩子好,但这种想法其实是家长的思维误区——争强好胜属于相对极端的个别情况,孩子有"竞争心"并不等同于争强好胜。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竞争无处不在。有些家长面对孩子"想要有跟同学一样的玩具车""想要做得比别人更好"的要求,会下意识地选择拒绝孩子,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孩子开始出现"争强好胜"的苗头,很多家长把孩子的这一类请求定义为不好的攀比行为。然而,同样的情况下,不少的家长又热衷于在亲戚朋友同事的面前时不时地称赞自己的孩子,或是在聚会的时候让自己的孩子表演才艺——他们认为这些行为没有其他的内涵,但仔细比较一下,就会发现这些行为跟孩子的要求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这其实就是一种带有炫耀意义的行为。

别以为孩子不争不抢是好事,没有“竞争心”的孩子没未来,要警惕

家长其实不必要过于排斥孩子有"竞争心",有的时候,那些你所认为的"争强好胜"正是孩子开始有竞争意识的表现。竞争意识不仅能够让孩子学会自我提升行动力,良好的竞争关系也能够促进增强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

孩子"不争不抢"并非好事,"竞争心"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很重要

孩子拥有"竞争心",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能够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但这种积极正面的推动力,是建立在适度的前提下的。如果孩子不能找到一个相对适度或者是平衡的状态,过强或者太弱的"竞争心"都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

1."竞争心"过强——输不起

别以为孩子不争不抢是好事,没有“竞争心”的孩子没未来,要警惕

"竞争心"过强的孩子,最大的特征就是永远把胜负放在首位。孩子的胜负欲过盛,眼里只有输赢,这样的孩子在竞争关系中常常会忽略参与过程的体验与经验。如果说尝试体验一件事情能够得到100分的提升,那眼里只有输赢的孩子最多只能得到50分。而且,胜负欲太强的孩子,一旦遭遇挫折与失败,很容易因此一蹶不振,被失败的挫败感困住。

2."竞争心"太弱——赢不起

别以为孩子不争不抢是好事,没有“竞争心”的孩子没未来,要警惕

而那些"竞争心"太弱,或者说几乎没有"竞争心"的孩子,他们最大的特征就是"不争不抢",他们的输赢意识微弱,习惯安于现状,自甘人后,在外人看来就有种"好欺负"或是"破罐子破摔"的感觉。就像前文提到的琳琳,她就是一个"竞争心"太弱的孩子,她习惯了不与他人"争"的处事方式,在与邻居家小姑娘的竞争中,本处于有利的一方,却自己选择放弃"争取"的权利。

另一方面,"竞争心"太弱的孩子太过于习惯安于现状,他们几乎没有胜负欲,也不会有意识地与他人或是自己做比较,这也就意味着,"不争不抢"的孩子没有自我提升的意识与动力,容易自己框住自己。

良性竞争促使孩子进步,"争与不争"的关键在于教会孩子拥有适度的"竞争心"

1.适度的"竞争心"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而不是得失心

适度的"竞争心"给孩子带来的成长是自我提升的能力,家长要引导孩子认识自我,对自我进行规划,慢慢地发现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当孩子有了这样的思维模式,孩子在与他人的竞争过程中自然就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结果大喜大悲。

别以为孩子不争不抢是好事,没有“竞争心”的孩子没未来,要警惕

2.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另一方面,只有良性的竞争才能对孩子的成长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孩子与他人竞争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如何与他人合作,怎样发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或是在团队中的作用,每一次竞争过后,回顾参与竞争的过程,哪些地方做得不足,哪些地方还能做得更好……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让孩子意识到:参与竞争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3.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最后,家长一定要意识到自己作为与孩子关系最亲密的人,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长一定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身作则——胜不骄败不馁,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别以为孩子不争不抢是好事,没有“竞争心”的孩子没未来,要警惕

孩子"不争不抢"不一定是好事,适度的"竞争心"才能帮助孩子未来更好地成长。

我是小B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