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孩子不爭不搶是好事,沒有“競爭心”的孩子沒未來,要警惕

表姐有個女兒叫琳琳,今年5歲了,琳琳是個很可愛的小姑娘,周圍的親戚朋友對琳琳最大的印象就是乖巧懂事。表姐也常常引以為豪,因為她對孩子的教育工作抓得很嚴,琳琳乖巧懂事的個性可以說是她一手培養出來的。但是,5歲的琳琳在同齡人的面前,有時候未免顯得過於懂事,甚至是有些"太好欺負"了。

前一陣子去表姐家做客,剛巧表姐家的鄰居和她女兒也在,我們幾個媽媽就在一旁聊起了天,讓兩個小朋友一起玩耍。我看到琳琳去房間裡拿了幾個娃娃,和另一個小姑娘在一邊玩起了過家家。過了好一會兒,鄰居家的媽媽突然有事,想要先走,正想帶上自家的孩子,卻沒想到小姑娘突然不肯了,她拿著琳琳的一個娃娃不放手,還對媽媽說"媽媽我想要這個娃娃",媽媽對她說"不可以哦,這是琳琳姐姐的娃娃",並想要把孩子手裡的娃娃還給琳琳,娃娃剛脫手,小姑娘就抽抽噎噎地撒起了潑:"我想要嘛,媽媽,我想要這個娃娃嘛~"。這個時候,表姐一把拿過那個娃娃,然後把娃娃給了那個小姑娘,"嗐,就一個娃娃,孩子喜歡就給她嘛",然後轉頭對琳琳說道:"琳琳,妹妹喜歡這個娃娃,你把娃娃送給妹妹好嗎?"

我看到琳琳愣了一下,然後說道"可以呀,妹妹喜歡那就給妹妹了"。

別以為孩子不爭不搶是好事,沒有“競爭心”的孩子沒未來,要警惕

鄰居走了,我看到琳琳的眼眶悄悄的紅了——她分明是不捨得把那個娃娃送出去的。我問了琳琳為什麼要把娃娃送出去,她告訴我"我不能爭"——分明是委屈的口吻,卻帶著一絲篤定與理所應當。

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的計劃裡,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教育孩子謙讓他人,不爭不搶。這些"不爭不搶"的孩子,在家長看來,才算得上是懂事的孩子。可是,孩子遇事總是"不爭不搶",這樣的行為處事真的是好事嗎?事實未必如此,"不爭不搶"的孩子沒有競爭心,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沒有"不爭不搶",不要急著竊喜,要警惕——競爭心對孩子的成長髮展非常重要!

孩子有"競爭心"≠爭強好勝

家長教育孩子"不爭不搶",主要是不想孩子變得過於爭強好勝,本意是為了孩子好,但這種想法其實是家長的思維誤區——爭強好勝屬於相對極端的個別情況,孩子有"競爭心"並不等同於爭強好勝。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競爭無處不在。有些家長面對孩子"想要有跟同學一樣的玩具車""想要做得比別人更好"的要求,會下意識地選擇拒絕孩子,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孩子開始出現"爭強好勝"的苗頭,很多家長把孩子的這一類請求定義為不好的攀比行為。然而,同樣的情況下,不少的家長又熱衷於在親戚朋友同事的面前時不時地稱讚自己的孩子,或是在聚會的時候讓自己的孩子表演才藝——他們認為這些行為沒有其他的內涵,但仔細比較一下,就會發現這些行為跟孩子的要求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這其實就是一種帶有炫耀意義的行為。

別以為孩子不爭不搶是好事,沒有“競爭心”的孩子沒未來,要警惕

家長其實不必要過於排斥孩子有"競爭心",有的時候,那些你所認為的"爭強好勝"正是孩子開始有競爭意識的表現。競爭意識不僅能夠讓孩子學會自我提升行動力,良好的競爭關係也能夠促進增強孩子的團隊合作能力。

孩子"不爭不搶"並非好事,"競爭心"對孩子的成長髮展很重要

孩子擁有"競爭心",對孩子的成長髮展能夠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但這種積極正面的推動力,是建立在適度的前提下的。如果孩子不能找到一個相對適度或者是平衡的狀態,過強或者太弱的"競爭心"都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

1."競爭心"過強——輸不起

別以為孩子不爭不搶是好事,沒有“競爭心”的孩子沒未來,要警惕

"競爭心"過強的孩子,最大的特徵就是永遠把勝負放在首位。孩子的勝負欲過盛,眼裡只有輸贏,這樣的孩子在競爭關係中常常會忽略參與過程的體驗與經驗。如果說嘗試體驗一件事情能夠得到100分的提升,那眼裡只有輸贏的孩子最多隻能得到50分。而且,勝負欲太強的孩子,一旦遭遇挫折與失敗,很容易因此一蹶不振,被失敗的挫敗感困住。

2."競爭心"太弱——贏不起

別以為孩子不爭不搶是好事,沒有“競爭心”的孩子沒未來,要警惕

而那些"競爭心"太弱,或者說幾乎沒有"競爭心"的孩子,他們最大的特徵就是"不爭不搶",他們的輸贏意識微弱,習慣安於現狀,自甘人後,在外人看來就有種"好欺負"或是"破罐子破摔"的感覺。就像前文提到的琳琳,她就是一個"競爭心"太弱的孩子,她習慣了不與他人"爭"的處事方式,在與鄰居家小姑娘的競爭中,本處於有利的一方,卻自己選擇放棄"爭取"的權利。

另一方面,"競爭心"太弱的孩子太過於習慣安於現狀,他們幾乎沒有勝負欲,也不會有意識地與他人或是自己做比較,這也就意味著,"不爭不搶"的孩子沒有自我提升的意識與動力,容易自己框住自己。

良性競爭促使孩子進步,"爭與不爭"的關鍵在於教會孩子擁有適度的"競爭心"

1.適度的"競爭心"要培養孩子的自尊心,而不是得失心

適度的"競爭心"給孩子帶來的成長是自我提升的能力,家長要引導孩子認識自我,對自我進行規劃,慢慢地發現自己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當孩子有了這樣的思維模式,孩子在與他人的競爭過程中自然就能夠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為結果大喜大悲。

別以為孩子不爭不搶是好事,沒有“競爭心”的孩子沒未來,要警惕

2.家長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另一方面,只有良性的競爭才能對孩子的成長髮展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孩子與他人競爭能夠學到很多東西——如何與他人合作,怎樣發揮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或是在團隊中的作用,每一次競爭過後,回顧參與競爭的過程,哪些地方做得不足,哪些地方還能做得更好……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讓孩子意識到:參與競爭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3.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榜樣

最後,家長一定要意識到自己作為與孩子關係最親密的人,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家長一定要有意識地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以身作則——勝不驕敗不餒,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

別以為孩子不爭不搶是好事,沒有“競爭心”的孩子沒未來,要警惕

孩子"不爭不搶"不一定是好事,適度的"競爭心"才能幫助孩子未來更好地成長。

我是小B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