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過去兩個月的故事,是一部史詩

3月24日,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了兩個關鍵的時間點——


3月25日零時起,武漢市以外地區解除離鄂通道管控;

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


武漢過去兩個月的故事,是一部史詩


終於。


終於!


這一天,我們真的等了太久。


兩個多月之前,按照中國“切斷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的防疫思路,國家對武漢地區實行了出行管控,隨後逐漸擴大到整個湖北地區。俗稱“封城”。


剛封城那會兒,是最絕望的。各地的確診病例越來越多,而武漢的醫療資源嚴重不足,所以滿天都是壞消息。


那段時間我常常刷微博刷到看不下去、在家發呆。而我有些朋友,看到那會兒武漢的護士大哭,也跟著在家裡哭,一邊哭一邊說自己真的受不了了。


一些心理工作者,告訴大家這是“替代性創傷”,指的是普通人突然暴露在大量負面消息下產生的應激反應,我們會在這些消息中無所適從、悲傷、沮喪。


一直到1月底,絕望和憤怒都是我們互聯網上的主旋律,甚至很長一段時間裡,微博熱搜上一個好消息都沒有,到處都是憂心忡忡的網友和絕望求助的信息。


但兩個多月後的現在,顯然一切都好多了。


許多城市的確診病例已經很久不增長,實現了對病例的“清零”,長沙的酒吧允許營業了,杭州不再所有地方都設測溫點。而現在的“解封”,更代表著整個中國抗擊疫情主戰場的階段性勝利。


可能這段時間,對於大多數自我隔離在家的人來說,就像進入了一個扭曲的時間的機器,每一分每一秒都被無限拉長。


我們身在其中,看著疫情張牙舞爪地來,也看著疫情一點點地好轉,可能這前後的區別僅僅是出門或者不出門。


但我始終覺得,從來沒有一件事,就理所應當要發生。


從來沒有一雙無形的大手在推動者疫情往好的方向發展,我們聽到的所有好消息的背後,是無數一線醫護人員、無數武漢人默默努力的結果。


武漢解封,不代表疫情的完全結束,更不代表可以遺忘。


這兩個月之間,發生了太多的事,需要我們銘記。


我進行了一個梳理。


01

疫情蔓延


回過頭看,武漢早在2019年末就已危機四伏,只是那時我們不知道,武漢人民不知道。人們以為,初期症狀是發熱咳嗽的肺炎,和普通感冒差不多。


2019年12月8日,武漢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發病,一週以後,華南海鮮市場有送貨員發燒。


1個月後的2020年1月5日,武漢共報告符合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診斷患者增至59例,其中重症患者7例。


在病例增多的這一個月裡,武漢開始了流行病調查,武漢協和醫院設立了呼吸傳染病隔離區,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抵達武漢正式介入調查,華南海鮮市場先經歷了大規模消毒後被關閉,與此同時,在微博上誇大肺炎事實的網友,被依法處理。


武漢過去兩個月的故事,是一部史詩


初步調查表明,未發現明確的人傳人證據,未發現醫務人員感染。


日後被稱為“吹哨人”的李文亮醫生,此時正因他年末在微信群發出的疫情提醒消息簽下訓誡書。


沒人料到,到目前為止本世紀最大的流行病,正在向我們緊緊逼來。


時間來到1月中旬。


伴隨春運而來的,是很多壞消息。


武漢已出現首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同濟醫院急症科的陸俊醫生確認感染新冠,李文亮醫生出現了感染症狀,日本、泰國相繼出現了確診病例,且確診人數還在上升。


但那時並沒明確新冠肺炎人傳人、新冠將要肆虐,連續舉辦了29屆的武漢傳統新年活動“萬家宴”正在百步亭社區紅紅火火地開席。


1月18日萬家宴上的人們不知道,這幾乎是他們2020年室外活動的高光時刻,1月下旬來了,風雲驟變。


1月20日,鍾南山在記者會上證實新冠病毒人傳人,第二天,國內13省(區、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440例,武漢市兩日之內新增136例。


1月22日,又有12個省市地區出現首例確診病例,疫情形勢迅速惡化。


春節將至,新冠的警報正式拉響了。


02

武漢封城


1月23日,武漢宣佈“封城”:當天10時起,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全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


有人形容這座城市被摁下了“暫停鍵”,九省通衢成了昔日繁華, 武漢人民開始了漫長的禁足,商場、街道、碼頭……到處空無一人,就連已經通車63年的武漢長江大橋,也前所未有地沉默。


當時最令人感動的一句話是一位武漢博主說的:“我的城市病了,但是我們會治好她,還是歡迎您以後再來武漢,我們一定請您吃熱乾麵,賞櫻花。”


和這句溫柔的話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時武漢人民的境遇。


在那座城市內,確診人數在不斷攀升,一個個跳動的疫情信息就像是懸掛在頭上的劍達摩克里斯之劍,一個個數字背後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沒有人知道,下一個確診的人是不是自己。


細密的恐慌籠罩著這座城市中的每一個人,大量有疑似症狀的人衝向醫院,造成了對武漢當地醫療資源的擠兌。


在社交網絡上,以“武漢+求救”為關鍵字進行搜索,能夠看到很多無法去醫院接受治療,甚至無法接受核酸檢測的武漢人民。


武漢過去兩個月的故事,是一部史詩


武漢過去兩個月的故事,是一部史詩


那個時間點,武漢一線的醫護人員承受著非人的壓力和極大的負擔。


有個視頻中,一個醫生打電話,打著打著就情緒崩潰了,大吼“我也想回家過年啊!”,然後說了一大堆在這不能寫的話。


另一個視頻中,一位醫務工作者面對擠滿了人的醫院通道,面對著太多太多病人,不知道說什麼。


還有個朋友實拍的視頻中,當一名護士收到新的口罩、防護服的物資時,一邊大哭,一邊深深鞠了一躬,送東西的司機大哥連忙安慰她:“沒事沒事,一會還有更多的。”


他們沒辦法回家過年,每天熬夜加班,飯只能匆匆吃幾口,然後目之所及,可能都是疾病、痛苦、災難。


醫務工作者現在很危險,很忙,很崩潰。


然而,他們依然在堅持,在工作,在奮鬥。


武漢過去兩個月的故事,是一部史詩


在武漢這座城市之外,疫情的擴散也非常迅速,一個又一個省市啟動一級響應。


到了1月30日,全國31省區市均已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疫情地圖上沒有一片空白,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個時期,是武漢人的“至暗時刻”。


那些漂泊在外的武漢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歧視、甚至是敵視。


比如這個湖北天門的肖師傅,疫情爆發之前離開湖北跑長途送貨,疫情爆發之後卻僅僅因為湖北車牌被歧視、驅趕。


服務區不讓進,高速路口不讓下,在高速上流浪了二十多天,吃不飽睡不好,就連春節沒有和家人團聚,是在高速和貨車上過的。


當陝西漢中的交警發現他在高速路上休息的時候,肖師傅急的直抹眼淚:“我唯一的奢望是,能有個地方讓我停下來,好好睡一覺吃口飯。”


武漢過去兩個月的故事,是一部史詩


還有人在網絡上對武漢人湖北人進行信息洩露和網絡暴力,各種私人信息在社交平臺和微信群裡傳播。


這些信息已經精確到了身份證號,具體的街道地址,好像在他們眼裡,武漢人就是喪屍病毒。


武漢過去兩個月的故事,是一部史詩


絕望、恐慌、敵視、無助,是每一個武漢人在疫情時期難以承受的巨大傷痛。


03

八方支援


1月24日,大年三十。


武漢沒有過年的氛圍,白衣天使在和死神搶生命。


新冠肺炎累計確診人數已經超過千人,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彭志勇到深夜11點44分才離開醫院,他並不是這個時間下班的孤例。


這個夜裡,春節聯歡晚會無法勾起任何國人的笑臉,宅在家裡的人們積極找著渠道捐款,來自全國各地的第一批醫護人員,正在告別家人,奔赴一線。


武漢過去兩個月的故事,是一部史詩


以前我們都說新年快樂,從現在起,新年平安。


民航機票、火車票退票不收手續費了,武漢市所有旅遊團隊全取消了,城市按下暫停鍵的時候,有人為保衛家園,正緊急動工。


武漢過去兩個月的故事,是一部史詩


封城那天剛剛建完武漢某醫院隔離病房的胡曉紅,年三十晚上召集了30多個工友趕往火神山工地。


10天,1000張床位,一個新的醫院,等著建築工人們去完成,上千名患者,等著新的醫院來治病。


武漢市江夏區建築突擊隊的工友們聞風而至,保衛父老鄉親,是這個年的使命。


大年初一早上7點,500餘名施工人員、10餘臺工程機械車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爭分奪秒,48小時後,他們要改造出一個黃岡版“小湯山”,用1000餘張床位,集中收治發熱病人。


武漢過去兩個月的故事,是一部史詩


這一天,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耳鼻喉科醫生梁武東因新冠肺炎去世了,他的生命定格在了62歲的這個大年初一。


他有更多同仁,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正竭盡全力。


春運擴散開了病毒,潛伏期剛剛開始,全國確診人數在持續猛烈的增加著。


在抗擊疫情這件事上,每個城市、每個部門、每個人,都在儘自己的一份力。


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下達603.3億元 支持各地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層疫情防控工作。


國家醫保局出面了,免除個人負擔政策從確診病例擴大至疑似病例,人民看病,國家掏錢。國家電網出面了,欠費不停電,央企直接向捐款六億元。


同時,來自民間的捐款捐物就沒斷過,下面這張圖裡只是幾十分之一的量,實際還有更多更多:


武漢過去兩個月的故事,是一部史詩


更難能可貴的是,在武漢遇上麻煩之後,全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從海外寄來了醫療物資:


武漢過去兩個月的故事,是一部史詩


其他國家的政府、公益機構,也送來了他們的愛心。


這些,網友表示都會“嘩啦嘩啦地回報”:


武漢過去兩個月的故事,是一部史詩


1月28日,中國醫學科學院確認蝙蝠是病毒的寄宿主了,全國累計病例超過5000例了,感染人數多過了當年的非典。


但也是同一天,全國52支醫療隊共6097人馳援湖北,武漢居民打開窗高唱國歌的視頻讓人潸然淚下,他們的生存狀況時時刻刻揪著全國人民的心。


武漢過去兩個月的故事,是一部史詩


酒店業主組織300多家武漢本地的酒店,每日提供1.5萬間房,就近給醫護人員提供免費住宿。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開工後,民間工程車志願者們也駛進建設工地。


漢口北批發城的一些業主聯名錶示, 願意把仍未投入使用的商鋪捐出去,作為隔離點,“為武漢解難”。


在方艙醫院,有護士發現,一位患者默默地收拾垃圾,希望減少保潔人員的感染風險。


武漢過去兩個月的故事,是一部史詩


04

苦中作樂


那段時間苦不苦?


我拿這個問題問過一些武漢人,包括我們武漢三群裡的人,就算有人沒給肯定回答,但也沒幾個人是否定的。


苦。


物質條件上,不給出門,沒有公共交通,生病了不敢去醫院。而在心理上,不知道疫情什麼時候會結束,不知道自己或者自己家人是不是已經感染,更不知道自己感染以後能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治。


迷茫、無助、心理沒有底,有的時候還要被各種各樣的奇葩新聞噁心:


武漢過去兩個月的故事,是一部史詩


然而,武漢政府、武漢市民堅強地執行著不出門的任務,街道乾淨得看不見一個人。


1月底,午夜的武漢二環路,甚至有一隻野豬在飛奔——它也太久沒見過這樣沒人的城市吧。


武漢過去兩個月的故事,是一部史詩


不但如此,他們還在苦中作樂。


有人在家裡弄了個套圈的遊樂場:


武漢過去兩個月的故事,是一部史詩


有個導遊把家裡當成世界,帶著家人從廚房到客廳再到臥室,假裝是新馬泰一小時遊。


在武漢方艙醫院,眾多本該垂頭喪氣的患者,在2月9號這一天,卻共同跳起了廣場舞。

她們給自己信心,為自己打氣,能夠起舞的日子裡,沒有對生命的辜負。


武漢過去兩個月的故事,是一部史詩


還有3位武漢音樂人創作和17位武漢文藝工作者宅在家一起演繹了一首《武漢伢》,歌裡描繪的是武漢最普通的生活日常,夏天的竹床,熱乾麵,黃鶴樓,江漢路,二廠汽水……


但MV裡記錄的則是空無一人的、武漢人也不熟悉的武漢。


也難怪武漢作家方方說“熱淚盈眶”,經歷過這疫情種種,看到過那些最悲傷的、最絕望的故事,再想到在最絕望的時候武漢人的樂觀精神。


真的很難不哭出來。


05

抗疫高潮


就在人民堅強生存的同時,疫情的形勢也在變化。


1月29日,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及港澳臺地區均出現了確診病例,到處都開始一級響應,鐵路部門再次延長免費退改簽的時限。


1月底,全國累計確診人數超過1萬例了。


光陰被拉的好長好長,武漢封城的每一天,都有無數在經歷生死。


有的人在病房裡在病房裡與病毒抗爭,有的人宅在家眼睜睜看著卡里的錢縮減,商場的物資縮減,手機電視裡,鮮活的生命力在縮減。


2月開始了,連日放晴後,城市逐漸回暖了,春天的氣息在陽光裡跳動,這本該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但那幾天卻下了很大很冷的雨。


這段時間,好消息和壞消息是摻半的,每天一睜眼,都是不一樣的新聞:


可能昨天看到的新聞,說李蘭娟院士帶領團隊一行5人從杭州出發馳援武漢,給了全國人民一陣信心。然後今天就看到“吹哨人”李文亮確診,又讓無數人痛心。


可能上一刻,還看到說中部戰區駐鄂部隊成立了抗擊疫情運力支援隊,武漢市民生活物資配送供應有保障了,空軍8架運輸機共載著800名醫療人員、70餘噸物資,相繼從瀋陽、蘭州、廣州和南京飛抵武漢天河機場了。


下一刻看到的,就是從2月3日到2月6日,短短三天內,全國確證人數激增1萬,累計確診人數超過3萬。


這邊看到萬眾期待的火神山醫院交付了。


那邊就有新聞出來,說沒有人跟工人們談過通宵加班是否會有加班費,他們自己也沒問。網友受不了了:“他們不問,你們還真就不給了?”


這也是我的心聲。


但無論如何,火神山醫院總算是建好了。


2月4日,立春。一批始終沒有床位的患者,總算是轉進了火神山醫院,疫情發展的進度條上,按下了快進鍵。


一邊,是確診病例越來越多,增長越來越快讓人揪心。但另一邊,那些說自己得不到救治“在家等死”的微博越來越少,又讓人寬慰。


類似的故事,那段時間的武漢,每天都在上演。


武漢志願者司機成冬接的訂單中,有不少一線護士。20多歲的那位在醫院的CT篩查中查出肺病,被要求回家待命,同事都在一線,她愧疚得上車就哭了。


武漢過去兩個月的故事,是一部史詩


還有一位孕婦,在社區得知她是醫生後,不再被允許乘坐社區的車,她每天都要四處求人帶自己去上班。


這位志願者司機知道這個事情之後痛哭了一場,之後每天,照樣有很多悲傷、糟糕又痛苦的事情在發生著,但他沒有再哭過了。


武漢女孩薇薇的媽媽在2月10日出院了。過去的一月裡,她因為新冠肺炎失去了爸爸和奶奶。她很悲傷,但她明白,活著的人要積極,才對得起拼勁全力救命的醫護人員。


醫護人員,確實偉大,在如此高危的傳染病中,等於在用自己的安危,換來無數患者的轉危為安,所有人都希望他們能平安。


但令人痛心的是,截止2月11日24時,全國醫務人員確診病1716例,其中有6人不幸死亡。


醫務人員確診病例中湖北有1502例,佔全國醫務人員確診病例的87.5%,其中武漢市1102例。


“吹哨人”李文亮在初春的乍暖還寒中將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4歲這一年。


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紅凌感染新冠肺炎醫治無效逝世。


武漢警長潘志清確認感染後匆匆離世。


黃岡市疾控中心預防醫學門診部副主任張軍浩在連續抗疫16天后突發心梗去世。


……


他們變成了方匣子裡從熱變涼的骨灰,蒙在國人的心頭,風一吹來,眼睛就紅了。


鍾南山說的疫情峰值——二月中下旬來了。


2月11日,武漢市中心醫院醫生蔡毅查完房、脫下防護服,在清潔區打開手機,得知醫院在門口開了十多年小賣部的老闆林軍因新冠肺炎過世了。


小人物在疫情的洗禮下默默付出,默默承受著生離死別。


全國累計確診人數從5萬漲到7萬,只用了短短4天。


無數活生生的命,變成了冷冰冰的數字。


感染人數漸漸達到了峰值,換個角度看,就是疫情迎來了拐點。


2月17日,武漢紅十字會醫院門口的個小公園裡,好多樹桃花開了,白色的、粉色的,昭示著美好的春光,以及勃勃的生機。


2月18日,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ICU護士長蔡利萍在同濟醫院門口送別了丈夫劉智明。


51歲的劉智明是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也是第一位因新冠肺炎死亡的在職醫院院長。


當載著劉智明的遺體的黑色殯葬車駛出同濟醫院時,穿著防護服的蔡利萍一路追著車子,拍著後備箱,撕心裂肺地哭喊著跟車跑了很遠。


武漢過去兩個月的故事,是一部史詩


我們想著疫情結束了做什麼,未曾想有些生命,永遠停在了2020。


2月19日,湖北以外地區新增病例16連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累計治癒出院病例已超過1.6萬例,全國13個地區新增病例為0。


2月20日,武漢每日新增確診病例在連續17天超過四位數後首次降至三位數。不少醫護人員終於迎來了久違的“八小時工作制”。


連軸轉的日子慢慢褪去了,希望他們能像沒有“上戰場”時那樣,身心充滿陽光。


2月23日,鍾南山在與荊州一線重症救治人員連線時,分享了一個抗擊新冠肺炎的好消息——能夠有效兼顧快速檢測和準確率的新型抗體快速試劑盒正式核准上市。


這一天,境外的伊拉克出現了首例確診,境內疫情真正得到了控制,湖北以外很多地區從一級響應降到二級、三級,人們的生活正在逐步復甦。


而武漢,也已封城了整整一月。


06

恢復生機


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


在全中國各方的幫助以及武漢人民的努力之下,疫情形式一點點好轉。


2月28日,全國累計治癒首超現有確診病例數,3月1日,國家衛健委表示,全國治癒出院比例達到52.1%。


這是全國疫情防控的一個轉折點。


3月6日,中央指導組表示,全國支援武漢的四萬多名醫務人員實現0感染,緊接著3月10日,武漢16家方艙醫院全部休艙,所有患者全部出院。


這是武漢疫情防控的轉折點。


3月12日,國家衛健委表示,我國本輪疫情流行高峰已過去,這也就意味著,這次以武漢為主戰場的戰鬥,基本宣告勝利。


3月17日,41支國家醫療隊3675人逐一踏上返程。


在病毒危險並不明朗的最危險的時刻,這些醫務人員和武漢人民站在一起,用血肉之軀築成了防疫的高牆。


這份情誼是最深厚的生死之交,現在要說再見,一定有一種難以言說的不捨與感激。


在貴州第八批援鄂醫療隊離開武漢時,附近的居民紛紛打開窗戶跟醫療隊道別。


一個小女孩在窗邊用稚嫩的聲音大喊:“謝謝你們啦!歡迎你們到武漢來玩!”,樓下的醫療隊員也跟這位小女孩揮手再見。


武漢過去兩個月的故事,是一部史詩


河南平頂山第三批醫療隊完成救治任務離開時,武漢司機一邊開車一邊哭“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


這一幕讓很多醫療隊隊員落淚。


武漢過去兩個月的故事,是一部史詩


在湖北仙桃,醫療隊將要離開時,一位坐輪椅的老人看到之後緩緩起身,在顫顫巍巍的身影之下,舉著不太標準的軍禮,向醫療隊表達著自己最崇高的敬意。


武漢過去兩個月的故事,是一部史詩


在湖北鄂州,一位市民在街頭長跪地送別醫療隊,他的家裡11口人全部被感染,且有三名重症患者,全部是在醫療隊的精心救治下轉危為安的。


所謂“男兒膝下有黃金,跪天跪地跪恩人”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武漢過去兩個月的故事,是一部史詩


更多的武漢市民,是自發的夾道歡送,是在居民樓裡大喊“感謝你們”,是把這份恩情記在了心裡。


武漢過去兩個月的故事,是一部史詩


基辛格在《論中國》中說的:“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


過去兩個月的故事,是一部史詩。


我們看到衝在前線的醫務人員,也有自發形成支援方陣的武漢居民,這場載入歷史的災難裡,有傷痛也有感動,中國人在大是大非前的團結勇敢,值得這個時代去銘記。


這封城的60天,武漢人犧牲的我們感同身受,武漢人貢獻的我們看在眼裡。


武漢無愧“英雄的城市”這一稱號,為中國控制住疫情,為老百姓恢復正常生活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這場巨大且艱難的戰役裡,每一個武漢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拼盡全力,在自己的島嶼上,發出光和溫暖。


誰再說這是武漢病毒,就是混蛋。誰要歧視武漢人,就是混蛋中的混蛋!


武漢,辛苦了!


謝謝你,武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