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清朝十二帝(2)最後的治世

(接上文)

4.玄燁:

特點:①被立為太子的原因比較特別。玄燁之所以被立為太子,除了太皇太后、湯若望、鰲拜等人的支持,更為主要的是他臉上的“痘疤”。從史料中記載來看,玄燁所得的是“天花”,然而我們有理由懷疑,當時的醫療條件下,對天花的治癒能力是比較低的,因此玄燁所得的應該是“水痘”,並非天花。當然,古往今來選擇太子的方式無非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可是清朝是一個非常擰巴的王朝,不僅選太子的方式與眾不同,連諡號的方式都不一樣。

②相比於福臨,玄燁可以說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從他親政開始,他就一步步的削弱“議政王大臣會議”,設置南書房作為自己的領導班子,並一步步地解除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決策權。

③他是唯一一個對中國現在疆域一統作出重要奠基的人。相比於愛新覺羅弘曆“徹底消滅準噶爾蒙古”的“外戰政策”以及大半虛假的“十全武功”,玄燁的功績都是真實存在的,他的政策趨向於南方,因此具有正義性。

④他是唯一一個臨終沒有立太子的皇帝。康熙在位61年,錯誤在於兩點:一是未能停止文字獄;二是最後沒有立太子。康熙立過太子,就是愛新覺羅胤礽(乳名保成,納蘭成德因此改名納蘭性德),然而經過康熙四十七年和康熙五十二年兩次被廢,讓康熙對立太子的事情傷透了心,然而由於長期不立太子,導致了“九子奪嫡”的發生。

5.胤禛:冷麵雍親王,青年隱忍,中年勤勉,晚年過勞死亡。作為一個45歲登上皇位的皇帝,雍正的身上潛藏著無數說不清的謎團,因為康熙駕崩前沒有立誰為太子的明確命令,遺詔又有被修改的說法,所以胤禛只能用自己的勤勉來分散注意力(兼有證明自己擔得起聖祖皇帝交予的責任之意),以期讓臣民看到一位有作為的好皇帝。 晚年(50歲以後)的雍正,由於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事件的陰影,變得多疑。如果說殺年羹堯、隆科多、允禩和允禟是因為他們拉幫結夥甚至野心膨脹,那麼貶黜李紱,則是有些矯枉過正。自55歲之後,由於“仙丹”的侵襲,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最後在58歲駕崩。縱觀其一生,銳意改革,設立軍機處、士紳一體納糧、選拔官吏不拘一格,這些都是可以供後世執政者學習的。

特點:①雍正時代是康熙時代的鞏固時期。雍正時期,外部的統一戰爭減少下來,取而代之的是內政改革時代。由於康熙末年過於寬縱一些貪汙腐敗、皇親國戚的問題,導致了康熙臨終時的國庫非常的空虛。所以雍正皇帝用鐵腕的手段,將一些不法的貪官汙吏繩之以法,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不是科舉出身的寒族官吏和王府舊臣。

②對於一些歷史遺留問題,雍正皇帝採取了“打掃完屋子再請客”的方法,徹底廢除了“議政王大臣會議”,並在處理西北問題上大膽建立了“軍機處”。對於那些懶得出奇、一心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不為國家繳稅的滿洲貴族家族,採取了“士紳一體納糧”的政策。

③對西藏問題,雍正皇帝設置了駐藏大臣兩名,與班禪達賴一起管理西藏。對俄羅斯帝國,雍正皇帝為了顧全改革大局,與俄國人簽訂了《恰克圖條約》,放棄了一些地方,保證了內政改革有一個和平的外部環境。

④雍正皇帝在康熙時代受到了不小的競爭壓力,登基之後的他雖然極力壓制自己的脾氣,可是猜忌多疑的他最終選擇了非常暴躁的處理方式。年羹堯被殺,是因為他野心太重,允禩允禟允(礻我)因為拉幫結夥被囚,隆科多因為貪財太重被殺,允禵因為兵權太盛以及太受康熙寵愛被囚,這些處理措施大多“簡單粗暴”。

⑤雍正的勤勉出於自己的責任心,也出於想證明自己的信念。因為“聖祖死因成謎”,很多民間傳言是雍正害死了康熙,並塗改詔書。所以雍正希望用自己日以繼夜的勤於政事來證明自己是配得上康熙帝臨終前的遺詔的。雖然如此,他還是希望為自己辯白一下,所以書寫了《大義覺迷錄》,不料越描越黑。

⑥雍正十一年開始,雍正帝的身體已經透支到極限,他犯了一個古代帝王都在犯的一個錯誤——長生。所以他開始聽信方士的言語,服食仙丹,導致自己最終駕崩。

6.弘曆:青年天子,九五大治,虛假武功,晚節不保,貽害百年。二十五歲的弘曆成為乾隆皇帝,從二十五歲到七十歲,乾隆皇帝的“功績”多數體現在外擴上面,當然,這些武功都是他的部下幫他完成的,他親自帶兵打仗的戰例很少,所以他的“十全武功”有八成是在自戀。從七十歲到七十二歲,由於和珅、王亶望等貪官逐漸走到朝堂,乾隆皇帝開始變得志驕意懶,開始縱容一些貪汙的能臣在朝堂上跳上跳下。從七十二歲到八十五歲,昏庸老邁的乾隆皇帝在自己的迂腐保守的鎖國思想和珅的阿諛奉承下,走完了自己作為皇帝的路。傳位給了自己的第十五個兒子、37歲的愛新覺羅顒琰,自己仍然抓著權力不撒手,直到三年以後。

特點:①成年繼位,深受康熙的寵愛,序齒在他前面的兄長不是夭折(大阿哥和二阿哥),就是被雍正囚禁致死(三阿哥弘時)。

②用四十五年的時間,在手下武將的領導下,完成了十件大的戰功,功勞劃在自己的名下,並用豐厚的爵位和賞賜來安慰部下。可見,乾隆也是一位好大喜功的皇帝。

③晚年享受奢華,心滿意驕,自詡為十全老人,錯過了讓中國近代化的最後一次大好機會(此時的法國處在第一共和國時期),又有和珅等貪官在朝。乾隆本性暴露(乾隆這個人,平時就愛炫耀,早年間還能剋制,晚年瞬間暴露),清朝完全走向下坡路。

④待機時間太長,長達八十八年。他所立的太子和親王都沒有熬過他。次子永琮夭折,五子榮親王永琪年僅26歲就薨逝了(當時乾隆五十六歲)。而且乾隆皇帝不懂得退位,導致十五子顒琰繼位之時已經被磨去了鋒芒,即使想要全面治理貪汙,也無法做到。

7.顒琰:中年天子,三年傀儡,仁儒皇帝,善始無法善終。顒琰的皇位是乾隆禪讓得來的,繼位時的顒琰已經37歲了,可是權利仍然在乾隆手裡。三年之後,乾隆駕崩,想要振作一番的顒琰拿和珅開刀,除去和珅之後,顒琰悲傷的看到滿朝都是老油條,誰都不願意徹查貪官,顒琰也不願意大殺特殺,所以整貪腐的命令“無疾而終”。顒琰在1802年曾經命令主管海事的部門打開所有的通商口岸,卻更悲觀的發現,其他的國家的科學技術已經達到了一定的層次,心灰意冷的他,又將通商口岸關閉起來。嘉慶末年的天理教一直打進了北京城,幸虧有智親王綿寧的反擊,才保證平安無事。阿美士德訪華是清朝最後一次和外國並駕齊驅的機會,顒琰應當顧全大局,以時間換空間,然而迂腐保守的嘉慶皇帝卻放過了這一次機會,從此清朝萬劫不復。在阿美士德訪華四年之後,嘉慶皇帝病逝。

特點:①這是一個“養在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安樂天子,因為乾隆帝的待機時間過長,導致他的兄長大多死於乾隆五十年之前。他繼位時的年齡接近40歲,也證明了他的鋒芒被消磨殆盡。

②嘉慶皇帝是一位缺乏自信心的皇帝。他雖然誅殺了和珅,卻對後面的“全面政治貪汙腐敗”政策缺乏堅實的依靠。對於自己是否能夠將貪汙腐敗剷除得一乾二淨,這位皇帝明顯信心不足。

③嘉慶皇帝擁有一些悲觀的“負能量”。打開通商口岸之後,面對這數以萬計的西方國家高科技產品,嘉慶皇帝應該做的是學習,而不是逃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