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鞋弄茶樓,70年代以前老虎灶燒的是礱糠,煤炭。

十六年前,我家就住在月河街區的中基路蒲鞋弄裡,我在那裡生活了半個世紀,可以說,我是月河街上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的受益者之一。月河街區由環城北路、建國北路、禾興路和同樂路圍繞而成,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風水寶地。


故事:月河憶舊 | 蒲鞋弄茶樓,70年代以前老虎灶燒的是礱糠,煤炭。

1

月河街區的中基路人稱“中街”,在解放初期,沒有什麼綠樹和草坪,均是一片有閣樓的破舊店鋪,但這裡老字號店鋪繁多,民房稠密,集市貿易旺盛,瀰漫著江南水鄉風情特色。

中基路上有名的蒲鞋弄茶樓,就在弄口,70年代以前,茶樓老虎灶燒的是礱糠,煤炭。因為附近居民都要到老虎灶泡開水,所以弄堂裡經常積水,有時黑水橫溢。

記憶猶新,在1962年以前,蒲鞋開裡“朝北廊下”的月河灘,有兩戶人家的住屋是停在岸灘上的破漁船。在大雪紛飛的冬天,破漁船裡的人家,沒有一條像樣的被褥和衣裳。可見當時國家正在困難時期,無力解決許多困難,到了70年代,鎮政府給他們解決了住房,結束了破漁船生活。

70年代中期,市政工程隊對蒲鞋弄進行了全面的整治。整修後的石板排列整齊,路面平坦,穿皮鞋的行人踩在石板上,石板就會發出“的篤的篤”的聲音,我們弄裡的居民們無不眉開眼笑。

我兩個還是小學生的女兒、兒子還為此寫了一篇《蒲鞋弄變成皮鞋弄》的文章,稿件被錄用發表了,廣播站也播放了這篇文章,全里弄的人都高興得直讚歎文章寫得好。

1978年,八一電影製片廠還在蒲鞋弄裡拍攝了《琵琶魂》的電影,使蒲鞋弄上了電影,名氣越來越大。

故事:月河憶舊 | 蒲鞋弄茶樓,70年代以前老虎灶燒的是礱糠,煤炭。

2

中基路西的“小豬廊下”原是聞名浙北生豬集散地,也是苗豬交易市場,這一帶每天清早總是人聲鼎沸,也免不了又髒又臭。

蒲鞋弄北頭是月河,河埠是左右雙向的石階。每天從大清早開始,全弄的人家淘米、洗菜、洗衣、洗馬桶都在這裡。每當炎炎暑夏,兩岸人家的孩子就在這月河裡戲水,游泳。這也是“小橋流水人家”的一道風景線。

70年代初,在酷熱難當的中午,人們都在自己家門口地上、門窗上潑上冷水,權且降溫。

70年代末,我家先生自己裝配了一臺16寸黑白電視機,也成了院子裡的大喜事。每當夜晚,國內國際新聞開始了,走進小院子,我家門前好熱鬧!

直到1983年嘉興撤地建市,弄裡的人家才陸續安裝上自來水。也就那時開始,電扇代替蒲扇,收音機代替廣播喇叭,自來水代替河水。

後來院子裡家家都有了電視機,到90年代,黑白機又換上了彩色電視機,老街上的居民們笑逐顏開,都說“好日子如芝麻開花節節高”。昔日的中基路也隨撤地建市的禾城變遷而日新月異。

2003年開始,老街改造在保留歷史古蹟和傳統文化的同時,還整修出一個嶄新的古街特色風貌,開通了原阻截的河道三條,重新鋪路架橋,如今有大小石(木)橋18座,小橋流水人家四通八達。

2008年7月嘉興電視臺少兒組還邀請我孫子參加拍攝了電視散文《老街的背影》,為傳承老街文化留下了永恆的記憶。

9月份,月河街區正式開街了,看著新生的老街,心裡無比喜悅。

故事:月河憶舊 | 蒲鞋弄茶樓,70年代以前老虎灶燒的是礱糠,煤炭。

3

月河街區中基路、蒲鞋弄、壇弄集娛樂、購物、休閒、餐飲、旅遊為一體,它應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優勢為一體,既成了這古運河畔的黃金水岸,又是人們維繫健康、休閒、住宿的港灣。

中華老字號在這裡匯聚,有五芳齋、陸稿薦醬鴨、真真老老粽子展館、藍印花布、明清式樣的高檔客棧……老字號與現代商業攜手,演奏了一場“江南舊城宛在,市井繁華依然”的盛典。

蒲鞋弄西側的“朝北廊下”,原來破漁船住屋處,現在已建造了100平方米左右的金魚池。蒲鞋弄東側月河邊,就是我家老屋所在。破舊的三間二層樓翻造一新,取而代之的是高大寬敞的“端午傳統文化體驗館”的後館。

屋簷下,有六條紅龍活靈活現,沿河岸有寬闊的走廊、亭榭、水廊、當典與高公陞後門,直通北麗橋堍。低頭看河水,月河碧波浩渺,漣漪盪漾。

蒲鞋弄向南,“中街”的渡弄,救火弄口一帶,現在是寬闊的廣場。那裡新架橫跨古運河的石拱橋,即“荷月橋”,三個橋洞好如天空中的“虹”。荷月橋的兩側有古色古香的廊屋,與北麗橋遙相輝映。站在橋頂俯瞰中基路,那秀美如畫的粉牆黛瓦,大小庭院錯落有致,河中古屋的倒影在波光粼粼中閃耀不停。

每當華燈初上,整個月河街屋頂房簷上像鑲嵌著五彩明亮的珍珠。當你站在“荷月橋”上真有古人所說的“往來人渡水中天,上下影擺波底月”的意境。

以前的“小豬廊下”一帶,今天的下街是雅緻走廊,上街是五彩繽紛的花鳥市場、古玩珠寶堂等,讓人流連忘返。“月河印巷”中的“大月河商圈”,據統計,年旅行接待量200萬人.不久將有坐擁市區最大地下停車場.專享500餘稀缺停車位。

故事:月河憶舊 | 蒲鞋弄茶樓,70年代以前老虎灶燒的是礱糠,煤炭。

4

40多年的的改革開放孕育了東方巨龍的騰飛,呈現了文明古國的復興,也迎來了革命聖地南湖兒女的好日子。

新中國70年牽繫著月河街區的蛻變,人們在休閒的時候都愛上月河街喝茶聊天,散步休閒享受天倫之樂。前幾年,退休老伯阿姨們還常去書屋聽說書;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品味著嘉興粽子和特色小吃,走馬觀花,拍照留念,用鏡頭捕捉令人讚美的瞬間,還經常有藍眼睛、黃頭髮的老外們津津有味地欣賞著古玩。

風景這邊獨好。我也常常去老街散步,在來來往往中,常會遇見這裡的老鄰居、好朋友。我們漫步在月河街區,有對上世紀的懷舊,也有對新月河的欣賞。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