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解析教資作文閱卷內幕,老師是如何40秒改一篇作文的?

考試延遲,備考不鬆懈!

帶你解析教資作文閱卷內幕,老師是如何40秒改一篇作文的?

我們都知道在綜合素質考試中,“作文”佔了最大的比重,足足有50分!

所以想要順利拿證的話就必須寫出一篇漂亮的考場佳作。

寫作文寫不好,不要著急,先跟著小管家來了解一下,作文閱卷老師是如何閱卷的?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在作文閱卷中,平均每篇作文的閱卷時間大約是40秒左右。也就是說,不到一分鐘,你的作文就被老師打上了一類文、二類文、三類文的標籤。

這麼短的時間,真的可以判斷一篇文章的好壞嗎?老師們又是怎麼判卷的呢?他們最看重的是什麼?

帶你解析教資作文閱卷內幕,老師是如何40秒改一篇作文的?

老師閱卷流程


流程一:看篇幅

首先,一份作文拿到手,作為閱卷老師,會先大致看一下文章篇幅,如果篇幅首先就不達標,那麼毫無疑問,你的作文分數不會高,因為老師會覺得你根本沒話講,說不出來。


流程二:看標題

其次看的是標題,如果是規定好的題目,這個環節就省了,如果是自擬題目,而你的文章標題起得新穎別緻又有內涵,那麼現在你的作文的第一印象就是一類文。


流程三:看點題

接下來,老師的眼睛就會在第一段裡找,找什麼呢?找你有沒有點題!

看開頭是否簡短吸引人,如果開頭寫了半天,沒有點題,完了,你就掉到二類文了,這時,老師還不會認為你跑題了。他還會接著看。

當然,如果你開頭點題做得好,而且還有些小吸引人的部分,ok,你還在一類文裡。


流程四:看結尾

再下來,老師會繼續往下看嗎?no,這時,老師會把目光快速定位到文章結尾,最後一段你再次點題、總結、昇華並且獨立成段,好,如果開頭結尾都不錯,那麼恭喜你,你的作文至少在二類文裡了。

如果你結尾拉拉雜雜寫了一堆,抒情不到點上,只是為了堆字數,而你開頭又沒點題,那麼可以肯定,老師的閱卷已經進入十秒倒計時了。可能會是三類文甚至是四類文。


流程五:看分段

最後,看了開頭和結尾,現在開始看正文了嗎?no,還不是。這時老師會把整個卷子大致看一眼,看看你的分段情況,如果你分段清晰,錯落有致,那你又為自己增加了一些分數。

如果你沒有分段,就中間密密麻麻寫了一大堆,老師的印象就會是:條理不太清晰,文章結構安排有問題。


流程六:看正文

一般判捲到這時候,作文好或不好,老師心裡的預判分數都出來了,再下來開始看你的正文。

如果是記敘文,你描寫生動細膩,抓住了人物特點,運用了修辭手法;如果是議論文,你邏輯清晰,有意識地運用了各種論證方法,那麼,你的作文就是一類文。

至於扣分多少,就看你的文章能否投老師所好了,這是有主觀因素的,但差別不會太大。


好了,這就是整個作文的閱卷過程。

記住一條規律:越是高分作文,老師看的時間越長。


老師評分的幾個標準


標準1:標題能一眼看出與主題的關聯

作文如果是自擬標題,那麼擬題的第一原則是切題,即切合主題或話題,其次才是簡練、有新意和有文采。


標準2:文章的首段和尾段最好都點題

點題形式多樣,既可以點出完整的主題(或話題、標題),也可以點出主題的關鍵詞,還可以把主題稍作改動但保留其關鍵詞。

當然,點題不僅可以在文章首尾,也可以在文章中間,這樣可以使文章一直處於緊扣主題的狀態。


標準3:文章最好分成五至六段

首段和末段可短些,兩三行即可,中間每段可長些,七八行較好。

老師很不喜歡首尾各一小段、中間一大段的“孕婦肚”式分段,也不大喜歡兩三行就作一段的“滿天星”式分段。

首段短才能迅速入題,末段短才能突出主旨;中間七八行作一段,是因為這樣長的段落能較完整地敘述事情的一個片斷。

當然也不能絕對化,在行文過程中,根據需要在中間兩個大段之間插入一兩句過渡語並單獨成段,有時也會給人靈活和流暢的感覺。


標準4:篇幅以超過規定字數50-100字為宜

比如題目要求“不少於800字”,那麼考生不要只寫800字,而要超出50-100字,直觀地說,就是要寫到答題紙上“800字”標記下面二至四行。

作文字數沒達到底線的,扣分絕對不只“每少50字扣1分”;字數剛達到底線的,也會給人一種“擠牙膏、湊字數”的感覺;超出底線一兩百字,會給人一種內容充實的感覺。

當然,作文也不必太長,不必寫到最後一行。文章寫得太長會花去許多寶貴的時間,導致沒有充足的時間複查前面的答案,而且在視覺上會給人一種塞得過滿、沒有迴旋餘地的壓迫感。


標準5:避免被看出編造沒有經歷的事情

比如,一個廣東的考生寫發生在歐洲某國的故事,寫發生在祖國西北邊陲的故事,寫發生在上千年前某朝的故事,寫求職場上某大學生遭遇的挫折,都會給閱卷老師一個感覺——這個故事是從哪本雜誌上抄過來的。

也儘量不要照搬作文題目中的材料,因為那隻能證明作者文思匱乏。

當然,寫“我”並不意味著“我”所經歷的一切都可以寫,也並非要原原本本地寫,而要有取捨、有變形、有重組地寫。

考生可以將“我”不同時空的言行寫在一件事裡,可以省略某個環節而放大某個細節,也可以將同學的見聞嫁接到“我”的身上。

這並非“造假”,因為寫作(不包括新聞報導)從來都是“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經過藝術加工的文章,人物形象更鮮明,故事情節更生動,作品主題更深刻。


標準6:文章立意要明確且正確

考綱和評分標準對“立意明確”有要求,但對“立什麼意”卻沒限定,只是要求考生感情真摯,寫出自己獨特而真切的體驗。

這是不是意味著只要是真實的就可以寫呢?也不是,作文要以謳歌生活中的真善美、宣揚社會公認的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念為基調。

利用作文來宣洩對現實的不滿、對教育制度的鄙視、對父母師友的厭惡等不良情緒,或者在文中為自己追求刺激、貪圖享樂、逃避責任的行為作辯護的,得分會很低。



看完小可愛們是不是對寫作文有個大致的框架了,然後就只需要在裡面充實內容。

收藏下來,去練習吧~

帶你解析教資作文閱卷內幕,老師是如何40秒改一篇作文的?

往期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