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商品城的“近憂”與“遠慮”:地產枯竭、主業式微、短債壓力大

本報記者 郭陽琛 顏世龍 上海報道

日前,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商品城”,600415.SH)公告稱,2月26日,收到控股股東義烏市市場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市場集團”)通知,根據義烏市國資辦批覆,決定將其持有55.82%的小商品城股份無償劃轉至義烏中國小商品城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商城控股”)。

而此舉是為踐行公司“數據+金融+貿易”新的發展戰略。

但據《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到,隨著房地產業務枯竭,小商品城第一大主業雖佔營收半壁江山,卻仍舊難掩“頹勢”,但開啟燒錢模式踐行的新戰略,暫時又尚未形成業績支撐,走上“以債償債”道路的小商品城不得不重新思考一下他的“近憂”與“遠慮”。

去地產背後

記者注意到,上述交易完成後,小商品城控股股東將由市場集團變更為商城控股,但實控人仍為義烏市國資辦。

早在2月15日,商城控股股東通過《股東決定書》,同意接收無償劃轉市場集團持有小商品城55.82%的國有股份,這一決議也於同一天在市場集團董事會通過。2月26日,義烏市國資辦出具了《關於小商品城國有股權無償劃轉的批覆》,同意本次無償劃轉事項。直至3月5日,這一股權變動正式得到確認。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商城控股於2019年10月29日成立,註冊資本10億元。據此次的《收購報告書》,截至目前商城控股尚未對外投資,也無下屬企業,“此次收購是為深化義烏市國有企業改革,優化義烏市國有資產配置”。

“本質上就是通過無償轉讓股權的方式重組整合了相關國有資本。”北京滳慧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股權爭議法律部主任畢寶勝告訴記者,目前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可採取改組和新設兩種方式設立,通過無償劃轉或市場化方式重組整合國有資本。

他表示:“這次股權轉移初衷也是遵循國企改革中的資本思維,對資源分子進行時空和結構上的調整,從而產生‘石墨’到‘鑽石’的價值飛躍。”

記者梳理小商品城近幾年的發展軌跡發現,自2015年,小商品城因地產而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房地產業務甚至一度超過了其第一大主業“市場經營”,成為所有業務板塊中的“領頭羊”。

藉此契機,小商品城也在2017年完成了營收破百億元的突破。相關數據顯示,2015~2017年,小商品城營業收入分別為56.98億元、70.38億元、100.17億元,淨利潤分別為6.88億元、10.6億元、14.59億元。

但進入2018年,房地產業務遭遇滑鐵盧。據《小商品城2019年度第五期超短期融資券募集說明書》等文件,2016~2018年,公司房地產業務收入分別為34.57億元、67.18億元、6.26億元,佔比主營業務分別為52.36%、70.23%、19.76%。

對此,小商品城方面直言,2018年起,公司在建項目均進入收尾階段,無新開盤項目,導致年度銷售減少。此外,公司房地產業務即將面臨“無米之炊”。據瞭解,公司目前土地儲備僅有3塊,2019年僅拿地1塊,暫時還無新的拿地計劃。

抵押貸款比降低

房地產業務的大幅縮水,也直接導致小商品城業績的斷崖式下滑。而現如今的主業——市場經營,雖重奪營收半壁江山,但相比公司往日的輝煌,其整體業績頹勢卻日益顯露。

財報顯示,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前三季度,其市場經營收入分別為20.82億元、21.03億元、15.72億元,佔營收比重分別為20.78%、58.53%、50.73%。

但2018年小商品城僅實現營業收入35.94億元,同比下降64.12%,淨利潤約10.83億元,同比下降25.81%。進入2019年,驟降的趨勢仍在繼續:2019年上半年,小商品城營業收入18.04億元,同比下降0.39%,淨利潤6.74億元,同比下降44.5%;2019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30.99億元,同比上升18.28%,但淨利潤10.22億元,卻同比下滑24.78%。

“一升一降”的背後,看得出小商品城在不斷“挖潛”,但似乎收效有限。

“近年來人流量一直萎靡不振。”在國際商貿城二期做中低端日用陶瓷生意的劉志說,從2017年開始,他便深刻地感覺到小商品城的日漸冷清。但儘管如此,小商品城的租金仍每年上漲5%~10%,商戶們笑稱為“通貨膨脹”。

而新世紀評級數據也顯示,小商品城各市場單位租金大多確有上漲趨勢。例如,2017~2018年,國際商貿城一區計劃價平均租金分別為2343.86元/平方米·年、2755.3元/平方米·年,市場價平均租金分別為4040元/平方米·年、5163.13元/平方米·年。

但小商品城商鋪總體租金收入卻在下滑。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租金合計為20.69億元,但2018年卻僅為14.86億元。

而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金融一線的銀行業對小商品城的商鋪價值如何看待,則直接體現在“貸款比”上。

劉志告訴記者:“義烏的金融業就縣級市而言比較發達,商戶可以將商鋪作為抵押向銀行貸款,但前些年一個商鋪能貸款二三十萬元,現在只有十幾萬元了,但有些銀行和小商品城合作可以提供低息的貸款。”另一位商戶老闆謝強也表示:“這幾年抵押商鋪的貸款額度已經少了20%左右,平均每年減少5%。”

“跟以前相比,小商品城同一個店鋪能貸款的額度肯定少了。”義烏農商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商鋪使用權質押貸款首先要由小商品城出具一份價值評估報告,銀行再劃撥相應的貸款額度。“現在一般地段好的高檔店鋪,貸款額度比例能達到100%,中檔大概70%,最少50%是能夠保底的。”該負責人表示,“商鋪價值是與其年成交額掛鉤的,現在線上交易越來越普遍,商鋪的成交額也年年往下走,價值也就逐漸降低了。”

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及2019年9月末,經營活動現金流入分別為52.34億元、47.33億元、51.63億元、25.63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出分別為41.37億元、44.59億元、38.56億元、35.19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10.97億元、2.74億元、13.07億元、-9.56億元。小商品城方面表示,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各期波動較大,主要系公司一次性預收2~5年商鋪使用費的經營模式及支付大額土地款的影響所致。

而隨著步入2020年,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為了與小商戶們共克時艱,其業績又雪上加霜。據記者瞭解,由於今年“開市”比往年晚了半個多月,也正是為此,小商品城決定為小商戶們減免半個月的租金,以示誠意。但小商品城董事長趙文閣依舊公開表示“擔心海外疫情”。

“今年開市後明顯感到客流量受到非常大的影響,每天也就有三五個客人吧。外商幾乎很難看到。”顧超在國際商貿城5區主要做縫紉設備生意,他告訴記者,往常每個月訂單大概200萬元,外貿訂單至少佔據三分之一,但疫情發生至今還沒接到任何外貿訂單。記者從多位商戶處瞭解到,類似情況並不鮮見。

謝強的文具廠在義烏當地也小有名氣,店鋪則設在國際商貿城3區,年後開張後到店的客戶只有往年的不到一成。“小商品城的客流量就是我們生意的晴雨表。”

小商品城負責人表示,當下公司最核心的業務還是市場經營,主要收入來自於市場商鋪的使用費,主營業務涉及到外貿不多,但因商戶的很多產品是銷往海外,對公司租金等會有一定的影響。新世紀評級也認為,作為小商品出口基地,小商品城商戶經營狀況易受國際貿易環境變化所影響,從而影響小商品城的商位出租率和租金水平。

燒錢的“新戰略”

雖然如此,但小商品城在2018年年報中,仍為自己勾勒出“數據+金融+貿易”新的發展戰略,並試圖“通過打造五星級旗艦市場,構建四大新興業務板塊,為小商品產業鏈和生態圈賦能,促進實體市場向全球中小微企業貿易服務平臺轉變,公司從市場管理者向商業運營商轉變”,將打造大數據平臺、“一站式”金控平臺及全網供應鏈平臺。但至今新的三大發展戰略還尚未對公司形成有效的業績支撐。

據記者瞭解,針對其“數據+金融+貿易”的新戰略,小商品城此前分別成立了義烏中國小商品城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義烏中國小商品城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分別投資13.88億元、2.01億元。

在今年3月13日,小商品城公告又稱,為加快公司進口貿易板塊發展,擬對全資子公司浙江義烏中國小商品城進出口有限公司增資5000萬元。同日,為推進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市場信息化建設,打造全場景數字化的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綜合交易服務門戶平臺,小商品城擬設立全資子公司——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大數據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億元。

一方面是主業“式微”,另一方面是燒錢擴張的新戰略,小商品城似乎更願意走上“借新還舊”的模式,而與此同時,與之相伴的則是短期債務壓力陡增。

據瞭解,小商品城截至目前仍有37期債券尚未完全兌付。而截至2019年9月末,仍有47.26億元的銀行貸款額度未用完,但其卻發債8次,且以超短融等短債居多,募集資金主要用於償還舊債。

小商品城相關負責人表示:“頻繁發債主要是財務上的考慮,以更低的成本拿到資金,公司的流動債務佔比一直這樣(較高)。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穩定,現金流基本沒什麼風險。”

在中國郵政儲蓄總行投資經理、高級經濟師卜振興看來,出現這種看似矛盾的情況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商業銀行雖然有額度,但是貸款的科目不一定符合融資用途;二是商業銀行授信額度可能僅僅是授信敞口額度,還需要和期限、科目等相匹配;三是企業貸款一般會有附帶存款、項目合作等附加條款,綜合成本相對較高。

卜振興還表示,近期債券市場發行利率較低,企業通過債券融資成本較低,並且用途較為靈活。同時,企業通過債券融資可以提高市場知名度。

財報顯示,小商品城2016年~2018年及2019年9月末,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6.44億元、-3.19億元、-18.69億元、-10.05億元,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19.80億元、13.93億元、12.07億元、34.20億元。

不過風險也緊隨而至。

據新世紀評級指出,2016~2018年及2019年3月末,公司流動債務分別為139.29億元、95.21億元、131.15億元和164.05億元,佔負債總額比例分別為84.03%、77.31%、87.13%和89.25%。同時,近年來隨著房地產業務規模的擴大,公司剛性債務規模增長較快,且新增債務集中於短期,即期債務壓力上升。

而小商品城2019年三季報顯示,截至2019年9月末,公司短期借款為41.24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2.2億元,其他流動負債(超短融)39.98億元。

但小商品城的貨幣資金為59.01億元,其中還有29.09億元屬於受限資產。據悉,該筆資產作為定期存款、開立進口產業政府增信基金專戶保證金、開具保函保證金及取得商品房按揭貸款的保證金。

也就是說,目前小商品城能夠動用的貨幣資金不到30億元,在未來半年內,其所需要清償的債務合計高達83.42億元,覆蓋率僅35.86%。

“截至2019年9月末,小商品城短期流動性債務佔比超過80%,資產負債率為59.09%,流動比率為1.14,速動比率為0.84,從這些指標可以看出小商品城確實具有較大的短期償債壓力。”卜振興表示。

(應受訪者要求,顧超、劉志、謝強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