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盟人,割草隊?

巴盟人,割草隊?

小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聽人講到巴盟割草隊,當時不明白具體是啥意思,以為就是巴盟當地成立的一個專門除草的組織,類似於洪湖赤衛隊,敵後武工隊、超人特工隊這樣的,不覺引以為傲,覺得牛逼大了。

後來年紀稍長,觀察別人說這話的時候眼神似乎不太妙,一種源自內心深處的鄙夷,讓我不寒而慄,方才明瞭,所謂的巴盟割草隊,並不是什麼讚美褒獎的詞彙,相反,它代表的是一種地域的歧視和嘲諷,一種道不同不相為謀的生分感。

可以說,巴盟割草隊這事,流傳甚廣,大到蒙西地區鮮有人不知的程度。但要問這話具體是從什麼時候傳開來的,史家眾說紛紜,比較一致的說法是,該詞的誕生要追溯到改革開放初期。

在改革開放初期的那個年代,個別頭腦靈活的巴盟人先知先覺,走出家門,成為當地第一批發財致富的人。不得不說的是,這些人中魚龍混雜,部分人發財的手法確實是不正當的,比如說投機倒把、不講誠信、空手套白狼。

當時很多外地人對此非常反感,於是以一種近乎戲謔的方式,將其冠之以“巴盟割草隊”。

事實上,這種現象只持續了幾年,之後巴盟的生意人便逐步開始走上了規範。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許多商人的原始資本積累都是不大幹淨的,比如工業革命時期英國東印度公司販賣鴉片,比如早年溫州人賣假皮鞋,比如福建莆田系的私立醫院等等,莫不如是。

巴盟割草隊這樣的稱謂,很大程度是對巴盟人早年發跡的一種不負責任的籠統概括。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牽扯的面也在不斷擴大化,所指代的也早已不再僅僅是當年發家的那些生意人,而是涵蓋了所有生於斯長於斯的巴盟人,以至於,這已經公然成為一種赤裸裸的地域歧視了。

5年前,當有人和我說巴盟人割草隊的時候,我會怒不可遏,奮力回懟,質問他何出此言;

3年前,當有人和我說巴盟人割草隊的時候,我會置之不理,拋之腦後,把它當做耳旁風;

現如今,當有人還和我說巴盟人割草隊的時候,我會極為淡定,笑言:巴盟人個個都是Adc啊,他們就是為收割而生的。

割草藝術的起點源於人們對農民脫貧的歧視,當中國農民手拉手肩並肩終於可以吃飽肚子開始思慕點理想時,便在我所生活的區域誕生了這樣一個辭藻。

我不能說它好或者壞,因為我們在被人地域歧視的同時,也在地域歧視著別人,這條鄙視鏈很長,長到誰也逃不出它的魔網。

巴盟人,割草隊?

要我說,這個稱謂很酷呢!你為什麼還要在意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