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L-丙交酯-ε-己內酯)/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輸尿管支架植入大鼠膀胱後的組織相容性

摘要:

聚(L-丙交酯-ε-己內酯)/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輸尿管支架植入大鼠膀胱後的組織相容性

文題釋義:

聚(L-丙交酯-ε-己內酯)管:以辛酸亞錫作為催化劑催化L-丙交酯和ε-己內酯的本體開環共聚合製得的生物醫用材料,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力學性能及生物安全性,作為支架構建的基礎材料已被廣泛研究,但由於其疏水性在組織工程中的應用受到限制。

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為一種親水性聚合物,具有優良的生理惰性和生物相容性,同時具備很強的吸水能力,製備成輸尿管支架後能降低支架表面的溼態摩擦,更重要的是利用自身非常好的吸水膨脹性,可在輸尿管支架內部造成很高的壓力,提高支架管的降解速率,並促使可降解組分聚(L-丙交酯-ε-己內酯)共聚物崩解成小碎片。

背景:隨著組織工程學、材料學、生物力學等學科的發展,研製新型可生物降解輸尿管支架管成為目前研究的重點。前期研究製備了聚(L-丙交酯-ε-己內酯)/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輸尿管支架。

目的:探索聚(L-丙交酯-ε-己內酯)輸尿管支架植入SD大鼠膀胱內的組織相容性。

方法:取雄性SD大鼠(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60只,隨機分為4組,每組15只:假手術組在膀胱外側開一小口後直接縫合,未植入任何材料;其餘3組在膀胱外側開一小口後分別植入聚氨酯輸尿管支架(對照組)、聚(L-丙交酯-ε-己內酯)/8%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輸尿管支架(實驗1組)、聚(L-丙交酯-ε-己內酯)/5%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輸尿管支架(實驗2組),隨後縫合切口。術後4,8,16周,大體觀察膀胱局部解剖情況,蘇木精-伊紅染色觀察各組埋植材料的組織相容性。實驗經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分析測試中心實驗動物倫理學委員會批准。

結果與結論:①大體觀察:術後4,8,16周時,對照組、實驗1組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刺激反應,實驗2組僅術後4周時出現慢性炎症刺激反應,對照組、實驗1組術後4,16周的材料結石生成率高於假手術組(P < 0.05),3組術後8周的材料結石生成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 > 0.05);實驗2組僅術後4周的材料結石生成率高於假手術組,其餘時間點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 > 0.05);②病理觀察:術後各時間點,對照組、實驗1組、實驗2組均出現不同程度外膜異物、炎症反應及黏膜瀰漫增生,3組間術後不同時間點的黏膜瀰漫增生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 > 0.05),但均高於假手術組(P < 0.05);③結果表明:聚(L-丙交酯-ε-己內酯)/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輸尿管支架的結石生成情況和膀胱組織學反應與商品聚氨酯輸尿管支架管相當,尤以加入5%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配比的組織相容性較優。

ORCID: 0000-0003-3251-0657(唐萌萌)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出版內容重點: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納米材料; 緩釋材料; 材料相容性;組織工程

關鍵詞: 生物材料, 組織相容性, L-丙交酯, ε-己內酯, 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 輸尿管支架管, 膀胱, 病理

文章來源: 唐萌萌, 陳和春, 謝宏晨, 張 瑜, 譚曉霜, 孫藝璇, 黃毅娜. 聚(L-丙交酯-ε-己內酯)/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輸尿管支架植入大鼠膀胱後的組織相容性[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20, 24(4): 583-58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