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意識!成吉思汗與蒙古軍團的兄弟情誼

團隊意識!成吉思汗與蒙古軍團的兄弟情誼

歷史上的蒙古帝國橫跨歐亞大陸,成吉思汗彪炳史冊。然而,當時的蒙古民族也就一百萬人左右。其中,起核心作用的蒙古軍團始終不到10萬勇士,集合在一起,還沒有現在一次大型演唱會的人多。他們為什麼有這麼強的戰鬥力?有人認為是弓箭與馬的完美結合。可弓馬騎射早就是草原民族的習慣,早在漢朝的時候,霍去病都運用的很嫻熟了。所以,我認為,蒙古民族成功的秘訣不在於武器,而在於他們的凝聚力。這是成吉思汗留給蒙古民族最大的遺產。那麼,這種凝聚力是怎麼來的呢?

首先,是建立兄弟情誼,彼此確保忠誠。

12世紀的戈壁草原還沒有統一的蒙古民族,很多小的部落散居於此。當時,血緣關係是最高社會準則,血緣越近,關係就越近。成吉思汗從小生活在危機四伏的環境中。不到10歲的時候,成吉思汗的父親被塔塔爾人毒死,之後一家人就被族人拋棄,兩個寡婦帶著七個孩子艱難度日(當時的鐵木真排行老二,上面還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家庭的悲慘遭遇促使鐵木真開始藐視草原的等級結構,向命運發出挑戰。他首先與遠親扎木合結拜為兄弟(成為“安達”),度過了兩年快樂時光。但同時也與同父異母的哥哥別克帖兒互生敵意。終於在一次爭吵後矛盾爆發,鐵木真和他的弟弟合力射死了別克帖兒。其他族人知道後,就開始追捕鐵木真,這時候與他沒有血緣關係的博爾術、者勒篾等人卻冒死相助,協助他逃跑。

團隊意識!成吉思汗與蒙古軍團的兄弟情誼

此後,成吉思汗逐漸擁有自己的部眾,開始與汪罕爭奪草原霸主。1203年,汪罕設下圈套,引誘鐵木真參加訂婚宴。鐵木真及時發現後逃亡,來到巴泐渚納湖岸的時候,只剩下19個人,而且來自蔑兒乞、契丹等九個部落,有基督徒、有穆斯林,信仰也迥異。然而他們沒有拋棄鐵木真,而是與他一起誓約建立兄弟情誼,忠誠於彼此。這在當時也極為罕見,出於生存的直接需要,改變立場,拋棄首領,在草原上可以說是司空見慣。

這些經歷對成吉思汗產生了巨大影響和深刻反思。所以,在稱汗以後的三十年征戰生涯中,他再沒有傷害過任何一位得力干將,反過來,也沒有一個兄弟拋棄過他。在他眼裡,忠誠是相互的。這在兔死狗烹的封建社會,是非常難得的。

其次,通過部落融合,創造蒙古民族。

蒙古在鐵木真稱汗之前只是一個小部落。成吉思汗通過擊敗、吸收和融合其他草原部落,創造了一個人口達百萬的新的蒙古民族。

在當時的草原思維體系中,血族關係以外的每個人都是敵人。鐵木真通過收養或者婚姻的方式,用虛擬血族關係來團結部眾。他在處置草原部落時,基本上是處決其全部男性貴族,吸收所有的遺族、貨物和牲畜。比如,他收取了塔塔爾貴族女子也速乾和她的姐姐也遂為妻;他還從每個部落收養一個孤兒,由他的母親代為撫養,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親兄弟。

團隊意識!成吉思汗與蒙古軍團的兄弟情誼

當時,草原部落中血緣關係最近的、不得近親結婚的那些家族,稱為“白骨頭”,可以相互聯姻、關係較遠的親戚稱為“黑骨頭”。隨著追隨者逐漸增多,鐵木真打破世系、宗族、部落和民族界限,廢除了白骨頭和黑骨頭的區別,將他們用軍隊的方式加以整合。他將勇士們編進各個班,每個班十戶,不論血緣和部落來源,都以兄弟相待,並選舉產生十戶長。十個班組成一隊,稱為百戶。十個隊又組千戶,十個千戶又組成萬戶。其中,只有萬戶長由鐵木真選定,千戶長則由萬戶長選定。據說他有九十五個千戶。

他改革古代扣留人質的傳統,要求每個千夫長和萬夫長都要把他們的兒子和兒子的夥伴送到他那裡,組成他本人直接控制的萬人部隊——怯薛軍。這隻護衛軍紀律嚴明,並享有特權,每個人的地位都要高於其他千夫長。他們不僅承擔護衛和作戰任務,還承擔管理牧民、監視營地、分配食物、裁決執法等行政事務。這樣每個家族就都與他本人建立起了私人關係,而且他們可以隨時取代他們的父輩。

第三,不斷取得勝利,獲取大量財富。

蒙古人有句諺語:“他要我赴湯蹈火,我也萬死不辭。”但成吉思汗總是懷著保存蒙古人生命的目的來發動戰爭,從不要求士兵們為他而死。由於在戈壁上,除了放牧,幾乎不生產任何東西。他們發動戰爭的目的就是為了生存,獲取糧食、貨物和日用品。

成吉思汗指派忠誠的夥伴擔任要職。最早的兩位追隨者博爾術和者勒篾地位最高,成為萬夫長。他的長子朮赤分到九千戶,次子察合臺八千戶;他的母親、最小的弟弟和兩個小兒子闊窩臺和拖雷,每人只分到五千戶。他熟悉每個將領的強項和弱點。哲別,本意是射出之箭,他作戰迅猛,善於抓住戰機和激發部下勇氣,就派他遠征帕米爾高原,西征花刺子模和欽察草原;木華黎,穩紮穩打,能承擔長期而艱鉅的任務,就任命為徵金大元帥,讓他獨當一面經略中原。在他的領導下,這些原來的“牧牛人、牧羊人、放駱駝的人都被提升為將軍。”

團隊意識!成吉思汗與蒙古軍團的兄弟情誼

由於他們的目標只有勝利,所以戰略戰術極為靈活。在與乃蠻部的戰爭中,蒙古騎兵“進如山桃皮從,擺如海子樣陣,攻如鑿穿而戰”。就是像“移動灌木”或者“風滾草編隊”一樣,以分散獨立的小分隊進擊;到達陣前又匯聚成一排排的騎兵波浪般攻擊,每一波攻擊完成後返回後方再組成另一波攻擊波浪;最後把小分隊重新編組成一個個“鑿子陣形”,撕開敵人的防線。在與女真人(金)的戰爭中,他們像圍獵一樣圍捕農民,製造混亂,並將農田踩踏成牧場,以利來年再戰。他們每攻下一地,就把當地的工匠強徵到蒙古軍中服役,所以積累了攻城槌、雲梯、四輪移動盾牌、拋石機、管狀噴火器、大型攻城弩等當時最好的軍事技術。

所以,蒙古勇士就如一道激流衝出蒙古高原,擊敗了他們所碰到的所有軍隊。蒙古帝國佔有了從印度河流域到多瑙河流域,從天平洋西岸到地中海東岸的一切財富。

第四,建立合夥人制度,分享戰爭利益。

隨著戰爭的不斷勝利,各地的工匠、貨物不斷流向蒙古故地,蒙古帝國逐漸成為一個“蒙古公司”。與中國的皇帝、伊斯蘭的哈里發和歐洲的國王們不同的是,成吉思汗按照兄弟情誼,建立了一套符合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的合夥人制度。

每個蒙古人都是蒙古公司的合夥人,有權分得一份貨物。其中,可汗佔有10%,其他蒙古人按照等級進行分配,連孤兒寡婦也都有份,直到分光所有東西。黃金家族(成吉思汗家族)的成員還有權佔有帝國各地的一份財富,相當於股權。也就是說,作為波斯伊利汗國的統治者,旭烈兀也擁有蒙古故地的一部分勇士、牧場、馬匹和毛皮,還有其哥哥忽必烈統治下的幾萬戶中國絲綢工匠,以及對西藏的部分山谷流域行使所有權等。忽必烈也擁有波斯和伊拉克的農場,還有那裡成群的駱駝、馬匹和山羊。

團隊意識!成吉思汗與蒙古軍團的兄弟情誼

於是,中國的蒙古人要給波斯的蒙古人瓷器、絲綢等特產,波斯的蒙古人要為中國親戚提供香料、寶石、珍珠等奢侈品。這種經常性的財產分配活動,逐漸使蒙古的戰爭路線變成了商業大動脈。大量來自伊斯蘭國家的非蒙古官員負責計算、分配、運輸和管理各種貨物,還有樂隊、演員、畫家、金匠等各種有一技之長的人為他們服務。這些人拿的是薪水,相當於蒙古公司的僱員。於是,商人的地位明顯提高,僅次於政府官員,而儒家學者的地位則一落千丈,僅高於乞丐。

從成吉思汗和蒙古軍團的關係中可以看到,團隊意識的核心就是彼此忠誠、相互信任的兄弟情誼。在此基礎上,隨著團隊規模的擴大,組織、紀律和戰術越來越重要。當團隊大到一定程度,共同的文化和利益成為保持團隊凝聚力的關鍵。成吉思汗時期,建立在兄弟情誼基礎上的種族融合、宗教寬容、商業自由、開放交通、利益共享等觀念,凝聚了全體蒙古人的意志。所以,打勝仗對他們來說就是毋庸置疑的一件事。可以說,是成吉思汗的胸懷成就了蒙古帝國的疆域。而其後,蒙古帝國的崩潰也正是始於黃金家族的內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