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的入侵,一段被俄羅斯人嚴重扭曲的歷史

自古以來,東歐有三條重要的商路:第一條,是通過第聶伯河的“瓦良格人到希臘人之路”,從水路上把波羅的海一帶與黑海連通;第二條,是由東向西的陸路商道:自黑海起,經基輔、克拉科夫、布拉格,把阿拉伯世界與西歐連接起來;第三條,是起自裡海,再通過基輔抵達波羅的海,把阿拉伯世界與北歐連接起來的商道。

這三條商路不約而同地在東歐彙集到了一處,這個地方就是現在烏克蘭的首都——基輔。

蒙古人的入侵,一段被俄羅斯人嚴重扭曲的歷史

圖 | 烏克蘭首都基輔——第聶伯河

基輔,坐落在歐洲第四大河——第聶伯河的中游,又處於其最大支流普里皮亞季河與傑斯納河匯合處附近。地處三條重要商路的交叉處,再加上四通發達的水系網絡,讓基輔很早就成為一個歐亞大陸上的貨物集散中心。

自古以來,基輔被俄羅斯人稱為萬城之母。在基輔公國最強盛的公元11世紀,這個城市可以說是俄羅斯乃至東歐地區最繁華的城市。

蒙古人的入侵,一段被俄羅斯人嚴重扭曲的歷史

圖 | 基輔的聖索菲亞教堂

基輔的淪陷

11世紀的基輔公國,本質上是一個統治結構較為鬆散的政治聯盟,分為大大小小的64個公國——比較大的是基輔、瓦爾胡尼亞、諾夫哥羅德、蘇茲達爾、斯摩稜斯克、裡阿贊、切爾尼戈夫及佩雷雅斯拉夫。大部分的公國都信奉東正教,並承認基輔的宗主權。

1054年,基輔大公雅羅斯拉夫去世前,將基輔羅斯的各個公國按照其重要性,依序分配給了他的兒子們,而基輔則由其長子統治。

這種分封制與中國周代的分封制還有所不同,它是一種獨特的輪流制度:當任何一個大公去世時,每一個活著的親王都可由一個較小的行省,升至較大的行省。

13世紀,有幾個公國開始分裂為“屬國”,即各親王封派給其子的土地。經過一段時期,這些封地難以避免地變成世襲制,為日後形成修正的封建制度建立了基礎。

蒙古人的入侵,一段被俄羅斯人嚴重扭曲的歷史

圖 | 公元10-11世紀的基輔公國

自從意大利的商業興起後,之前由伊斯蘭國家及拜占庭溯俄羅斯各河流到波羅的海諸國的大部分貿易被威尼斯人轉移到了地中海水道,基輔從此就隨著貿易的轉移而迅速衰落。各地林立的部落與親王的衝突不斷,又趕上了基輔公國在皈依了基督教後,軍事的手段與尚武的精神逐漸開始式微,基輔大公對周邊地方開始失去控制。

於是,基輔逐漸淪為了鄰邦蠻族們洗劫的對象。

1237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率50萬大軍進攻俄羅斯地區,他們先來到裡海北端,擊殺了伏爾加河的保加利亞人。而後,拔都大軍橫掃了阿里贊公國,打垮蘇茲達爾軍隊,焚燬莫斯科,圍攻弗拉基米爾,將羅斯托夫及其公國附近大部分村鎮夷為平地。最後,在前往諾夫哥羅德時,蒙古鐵騎因茂密的森林與漲水的河流受阻,不得不掉頭南下,於1240年秋,兵臨基輔城下。

蒙古人的入侵,一段被俄羅斯人嚴重扭曲的歷史

圖 | 蒙古人的入侵

於是,基輔這座歐洲中世紀東歐平原上最繁華的城市,在蒙古人的掠奪後,變成一座只有二百多戶的城鎮。

“我們在途中路過了此地,白骨露於野、千里無人煙的景象讓我們十分震驚。過去的基輔是一個多麼繁榮而又人口稠密的都市,而如今幾乎成為一座空城。我要報告的是,這座城市裡最多隻剩下二百戶人家,而且他們完全處於蒙古的控制之下。”

——羅馬教皇派往哈剌和林的使節喬瓦尼·皮阿諾·卡皮尼的報告

拔都的大軍佔領基輔後,繼續向西南方向進軍,又滅亡了很多公國,開始展開對波蘭和匈牙利的攻擊。

朮赤兀魯思與拔都的欽察汗國

1241年4月拔都率領大軍越過喀爾巴阡山脈馳向匈牙利,在賽約擊敗了貝拉四世統領的號稱當時歐洲最強國匈牙利的軍隊。拔都軍駐營在匈牙利的潘諾尼亞平原,不斷派出小股部隊到德國和亞得里亞海觀察歐洲的局勢,準備再大幹一票。

蒙古人的入侵,一段被俄羅斯人嚴重扭曲的歷史

圖 | 蒙古鐵騎遭遇神聖羅馬帝國的條頓騎士

然而,1242年3月蒙古帝國的最高統治者窩闊臺駕崩的消息,以及讓西征軍撤兵的命令傳到了拔都的大營,於是,蒙古軍浩浩蕩蕩地撤回了。

撤軍後,拔都並沒有回到蒙古本土,而是在伏爾加河下游(伏爾加格勒附近)靠近裡海的地方營建起氈帳群的大本營——史稱“薩萊城”,將東起阿爾泰山脈、西至多瑙河河口的廣闊地域建成了朮赤家族的領地。在蒙古帝國內部被稱為朮赤“兀魯思”(ulus)。

這裡解釋一下,什麼叫“兀魯思”。這是蒙古語單詞的音譯,是指歐亞大陸以遊牧民為主的政治實體,我們中國人會把它翻譯為“汗國”。

然而,兀魯思並不是我們一般理解為的“國家”,它強調的並不是領土或者領地,而是遊牧人關係,相當於一種聯盟。兀魯思的最高統治者是“汗”,眾多汗之上還有一個“大汗”(或稱為“合罕”)。蒙古帝國其實就是由黃金家族內部多個兀魯思組成的聯邦。

蒙古人的入侵,一段被俄羅斯人嚴重扭曲的歷史

圖 | 黃金家族譜系

朮赤兀魯思一直保持為以草原為根據地的牧民複合體。統治的地區包括了錫爾河下游地區的氈的、養吉乾等地、花剌子模之地、打耳班、克里米亞。而俄羅斯地區,則是由“拔都兀魯思”間接統治。

拔都一支按季節移動於伏爾加河流域南北,屬於朮赤兀魯思的“右翼”。拔都家族的氈帳群,以金線刺繡裝飾的大氈帳為中心。因此,臣服於拔都的斡羅思諸侯們將其稱為“黃金斡耳朵”,英語的Golden Horde、漢語中的“金賬汗國”就是這麼來的。再有拔都活動的地區為欽察草原,因此學術界將其稱為“欽察汗國”。

蒙古人的入侵,一段被俄羅斯人嚴重扭曲的歷史

圖 | “Kipchak Khanate” 既欽察汗國

在拔都西征以後,斡羅思(俄羅斯)的境內有些實力的大公國都已經被蒙古人滅掉了,剩下的只是些分散在各地的中小規模勢力的掌權者。這些貴族佔據的北部斡羅思森林地帶雖然雨量多,但土壤非常貧瘠。然而,蒙古人所佔據的欽察草原降雨量雖然少,但覆蓋有肥沃的黑土。

因此,一旦有事情發生,面對不到一天即可集結起數以萬計靈活機動的遊牧戰士的拔都兀魯思的君主,體量弱小又缺乏統一和協作性的斡羅思人也只能表示臣服。

榨光俄羅斯的血肉?拔都入侵俄羅斯地區的目的何在

自古以來俄羅斯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說拔都的西征給俄羅斯帶來了巨大破壞和血雨腥風的襲擊,野蠻的蒙古吸吮著翰羅思(俄羅斯)的鮮血,直到翰羅思被徹底吸光蒙古人才肯罷休。

這樣的說法,給人的感覺像是蒙古人處心積慮的去搶奪俄羅斯諸公國的財富一樣。然而,實事真的是這樣嗎?

拔都大軍在俄羅斯諸公國的軍事行動,可以說是吹風掃落葉一般,不費吹灰之力。即使是面對弗拉基米爾城——俄羅斯當時的最強大城市,蒙古人也只用了五天時間就拿下了。在以風起雲湧之勢打敗俄羅斯諸公國之後,拔都大軍並沒有在這裡停留,而是調轉馬頭向南,進入欽察草原。此後,兩年多時間沒有再犯俄羅斯。

蒙古人的入侵,一段被俄羅斯人嚴重扭曲的歷史

圖 | 拔都西征路線

試想一下,如果蒙古人將俄羅斯諸公國當成一塊肥肉,會聞一聞就走開嗎?

俄羅斯的史學家認為,蒙古軍是因為損失慘重,而退到欽察草原去休養生息。這明顯是以定居民的角度而得出的俄羅斯中心主義觀點。

事實上,蒙古人並沒有去休養生息,而是在高加索地區和克里米亞平原展開了大規模的行動。他們不僅制服了欽察系的遊牧部落,還順便將黑海附近的薛兒客思族和克里木族也都納入到“拔都兀魯思”的統治。

一系列的軍事行動證明,拔都西征的目的很明顯:拿下肥沃的欽察草原,然後在此建立自己的大本營。

至於北上與俄羅斯諸公國的作戰,只不過是為了免去即將與欽察部落爆發的戰爭之後顧之憂。俄羅斯人所認為的侵略,只不過是蒙古人吃大餐前順便準備的小菜。

熟悉蒙古帝國歷史的朋友知道,蒙古在東方與大金、西夏、南宋作戰,在中亞又與阿拉伯人、波斯人作戰,因此,他們將東西方的軍事技術融會貫通,尤其是在攻城方面有一套獨特的作戰方法,甚至還訓練了專門的攻城部隊。

進攻重要的城市時,比如在中國地區的攻城戰,蒙古人肯定要帶上大量的攻城器械。

蒙古人的入侵,一段被俄羅斯人嚴重扭曲的歷史

圖 | 蒙古人的攻城裝備

還有一點,蒙古人擁有那個時代最出色的軍事素養,在遠征之前他們勢必會對敵人進行縝密地偵察、策反和疏通等準備工作。對俄羅斯地區的作戰,自然也進行了充分的準備。

然而,歷史上對俄羅斯城市的作戰,蒙古人沒有帶任何特別的攻城部隊與攻城器械,而僅僅靠騎兵就輕而易舉的掃蕩了整個俄羅斯地區。

這充分說明了一點,對蒙古人而言,當時的俄羅斯的城市與中國華北的大金城市相比,規模太小了,完全不需要攻城部隊。

蒙古人的入侵,一段被俄羅斯人嚴重扭曲的歷史

圖 | 蒙古在中國的攻城場面

實際情況也是如此,除了基輔、弗拉基米爾、諾夫哥羅德等少數幾個城市,俄羅斯的所謂城市基本上由土牆和木寨形成的粗糙構造,根本用不著帶什麼投石車,放一把火就能搞定。

因此,對於蒙古人來說,土地貧瘠、人口稀少的俄羅斯地區並不具有多大魅力。那裡的財富根本無法與周邊的欽察草原、唐兀、維吾爾斯坦、呼羅珊、伊朗本土等地相比。蒙古人對俄羅斯地區的入侵,就是為了對欽察草原的行動掃除後顧之憂,不是為了壓榨他們有意而為之,也更不是貪圖他們的財富。

這一點,從蒙古人後來對俄羅斯諸公國的統治態度便可以窺見一二。事實上,金賬汗國對與臣服於自己的俄羅斯諸公國一直保持著寬鬆的間接統治,在日常生活方面,他們沒有干涉俄羅斯人的信教自由,對當地百姓徵稅的比例與俄羅斯其他時代相比,也是最低的。

結語

歷史永遠沒有所謂的“真相”,因為我們永遠無法掌握歷史中完整信息。所以,任何一個歷史說法,都取決於撰寫歷史之人的文化、立場和偏見。

俄羅斯的歷史起步較晚,所以,公元13世紀關於俄羅斯的編年史很少。這就讓後世的那些藉著東正教與沙皇名義創作的史料成為了主流。

因此,隨著時代的推移,“斡羅思受害說”逐漸被“正當化”,而作為神降天魔的蒙古人卻被不斷放大。訴說斡羅思的不幸和蒙古的殘暴,已經成為一種慣常套路。這樣做是值得的,他們也樂於進行這樣的訴說。

蒙古人的入侵,一段被俄羅斯人嚴重扭曲的歷史

圖 | 入侵的蒙古人

我們並不能否認蒙古人的入侵對俄羅斯歷史的負面影響,比如暴力切斷俄羅斯地區的貿易通道使得城市人口銳減,手工業生產受到影響而導致經濟與文化的衰退。

然而,將蒙古當成“拖後”俄羅斯的罪魁禍首,對於真實的歷史而言顯然就有失公允了。將蒙古描述成為歷史上榨取俄羅斯血肉的惡魔,這對於執政者來說無疑是使自己合法化的一劑麻藥。沙皇等執政者以及東正教的宗教人士,也因此成為了將俄羅斯從恐怖的災難中拯救出來的神聖英雄。

正如法國學者勒南在《何謂民族?》那經典的演講中所說:

“民族是靈魂和精神原則”,其成分是過去和現在的兩樣密不可分之物,“一是共同擁有一份豐厚的記憶遺產;一是當前的一致,即一種生活在一起的慾望,一種把未經割捨接受來的重要傳統長久保存的意願”。

後來的俄羅斯帝國統治著橫跨歐亞大陸的龐大疆域,其領土內包含著不同的部族,民族成分十分複雜。俄羅斯帝國要想在這龐大的疆域上保持穩固的統治,就必須創造出一個民族共同體。然而,沒有共同的集體記憶,沒有所有人認可的過去,就不會有真正的民族共同體。要想形成民族共同體,必須建立共同記憶。

被蒙古人統治、被蒙古人奴役、壓迫,就是喚起俄羅斯民族愛國情緒的共同記憶。

因此,從俄羅斯帝國到蘇聯,乃至今日,喚起這段共同的記憶,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政治家們用以點燃俄羅斯愛國主義火焰的重要手段。

END

希望瞭解更多的俄羅斯歷史,請持續關注“達文有話說”的文章更新,相關文章推薦:

1、《 》

2、《 》

1、《蒙古帝國與其漫長的後世》——杉山正明,2020-1 北京日報出版社

2、《俄羅斯史》—— [美]尼古拉·梁贊諾夫斯基 / [美]馬克·斯坦伯格 2007-12 上海人民出版社

3、《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的大地》土肥恆之 2020-1 北京日報出版社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