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朋友圈裡故事多

劉立:朋友圈裡故事多

●劉立(右)幫村民挖防凍坑
  翻開富縣鉗二便民服務中心良村第一書記劉立的朋友圈,才讀懂了他和他的村。
  “感謝大家送的泡麵和飲料”——這是劉立2月10日的朋友圈。這一天,拉響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警報後,他已在村口不分日夜地守了半個月,鄉親們的舉動在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天氣裡讓他感到格外暖心。
  “喬遷大吉”——這是劉立3月10日的朋友圈。在這條朋友圈的背後,他奔波數月蒐集資料、陳列布展,使得村史館初具雛形,有300餘年歷史的孔氏家族的經濟發展、歷史遺存、人文故事得以重現。
  ……
  2017年9月,劉立任良村的第一書記,那年他30歲。從此,良村299戶1180口人進入他的朋友圈,演繹了一個個暖心的故事。
  孔銀鎖:我們為蘋果買上保險了   “清園第9天”——這是劉立3月16日的朋友圈,配圖是他趴在樹上費力地扯著塑料袋的照片,他在幫村民孔銀鎖清理果園。
  今年58歲的孔銀鎖患有腦梗,去年蘋果市場行情走低,他家的5畝幼園還沒掛果,3畝掛果園純收入只有1萬多元,年關將近、老兩口要看病、果園要投資……處處都得花錢。入不敷出的情況讓孔銀鎖愁眉緊鎖,而良村像他這樣的果農不在少數。


  2019年9月9日這一天,天已經黑了,劉立急匆匆趕到村委會,叫來了村幹部,迫不及待地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蘋果“保險+期貨”項目在富縣實行,良村有60個名額,有果園的貧困戶優先。果農每畝地只需支付保費95元,理賠時每畝地可獲償900元。給村幹部說完後,劉立就開始挨家挨戶為村民講解政策、登記信息……忙完又是深夜12點,這對他而言已是常事了。
  有的貧困戶沒錢交保費,劉立和村黨支部書記商議由村上先墊資;有的貧困戶吃不透政策,猶豫不決,他就不厭其煩地解釋……
  “去年臘月,我收到了7200元的賠償款,買完年貨還餘些錢買了肥料。”孔銀鎖難掩喜悅之情,“我們沒文化,好多事不懂,多虧劉立替我們操辦,啥事都替我們想到了!”
  2019年,良村55戶果農共投保604畝果園,保費57380元,總賠付543600元,其中,28戶有果園的貧困戶全部投保,這讓他們的收入有了兜底保障。
  “劉立是個勤快娃,白天一直跑,有時候晚上忙到大半夜,他整天都這麼辛苦,我們都心疼他呀!”孔銀鎖說。
  袁芳珍:日子慢慢好起來了   “今天走訪村民袁芳珍家,她的堅毅讓我敬佩。”——2017年9月5日,貧困戶袁芳珍出現在劉立的朋友圈。

  7年前的一場意外使得袁芳珍的丈夫不幸離世,常年外出打工的她,回家後對果園管理一竅不通,一家人的生活難以為繼。
  “最難的時候是2015年,3個孩子都在上大學,一年學費和生活費就得10萬元,6畝果園一年最多收入6萬元。我就四處借錢、跑助學貸款,當時心裡就憋著一股勁,再難也要把娃娃供出來。”說起過去,袁芳珍滿眼含淚。
  從此,每逢鎮村有果園技術培訓會,劉立都通知、催促袁芳珍參與,剪枝、套袋、刮腐爛……一年後,袁芳珍儼然成了半個果園管理專家。
  日子慢慢好起來,袁芳珍卻有了新的心病:兒子2019年7月就要大學畢業了,可工作還沒有著落。
  沒等她開口,劉立就拿著徵兵政策來給她講解,臨走時還不忘囑咐張文強提前半年體檢、鍛鍊,為來年的大學生徵兵做準備。
  2019年9月,張文強順利入伍,袁芳珍的心豁然開朗:“劉立是個熱心腸,他對我們家的恩情,我這輩子都還不完!”
  村裡人都說:村子越來越美了   “翻修文化廣場第一天,村裡100多人自願投勞,家家戶戶都出人了,良村人給力!”——2018年6月20日劉立的朋友圈發出一張他和村民熱火朝天干活的照片。

  而在2017年以前,良村家家戶戶“自掃門前雪”,就連門前栽的樹都沒人管護,鄰居鬧矛盾更是不稀罕。
  劉立感慨道:“良村人變了。”
  “這個景觀澇池是劉立帶著大家修好的,以前這裡是荒草灘、垃圾堆、臭水溝,蒼蠅亂飛,誇張點說臭氣能傳五里地。”老會計孔春孝每天都會在村裡轉一圈,“現在的良村一年四季都有風景,尤其是夏天的荷塘和秋天家門前那掛滿柿子的火晶柿子樹,真是特別漂亮!”
  村裡人都說:“良村變了。”
  怎麼就變了呢?答案就在“凡不參與村集體活動,追究包聯幹部的責任……”的18條村規民約裡,在文化大舞臺上歡騰的廣場舞、優雅的旗袍走秀裡,在市級黨建示範點、全國良好農業暨“三同認證”示範點、美麗宜居鄉村的榮譽裡。
  2018年5月15日,劉立的朋友圈裡有這麼一段話:人生最大的運氣,不是撿錢,也不是中獎,而是有人可以鼓勵你,指引你,幫助你,發現更好的自己。
  在良村,他找到了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